信息化手段对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初探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开始结合信息化手段,该文通过介绍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相结合,探究信息化手段在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监督管理 SG186工程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93-02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是员工生命安全、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的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对企业所有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基本责任。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监督管理时要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设备安全的检查、对工作人员安全知识进行培训,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好监督和管理,并明文规定不能触及的危险条例,做到防患于未然。电力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要定制反事故的计划:定期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消除其潜在危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不断完善改造,防止因工作人员大意导致的人身事故,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的反复记忆,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让安全监管变得科学可靠。
  1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
  1.1 习惯性的违章作业
  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会在操作间发生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主要有违章作业、违章命令、不遵守劳动规定。在某些临时性工作中,尤其是在不断电情况下进行修理工作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一些需要停电进行的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操作工作,结果也会导致人身安全事故,这些都是违章操作下造成的事故。
  1.2 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在电力企业工作中采用的安全管理系统大多数是没有相关联系的,正是因为安全系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资源不能共享,在多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多个系统的反复使用或者是某些系统根本没有使用到位的现象。由于在电力企业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管系统,导致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整个企业安全的监管。
  1.3 相关领导的安全职责没有完全落实
  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基本上对安全监督会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且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定,但是还会有一些根本没有将安全制度落实,而是对安全制度只会停留在表面。能说到做不到,大部分企业对安全已经做出相应的规定,并没有做好后期的监督和落实工作,最终导致安全问题发生,事故发生,因为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安全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即便是发生发生事故液并不能找出原因。更别提落实安全防范工作了。
  1.4 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重视机械作业的管理,忽视了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而事故就是发生在一些不起眼的操作中,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中有轻重之分,并没有把日常小型工作看作管理的重点,没有从小事情抓起,俺么大的问题会一大把,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及时对监督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不重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2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作业中,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并确保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也说明了信息化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图1为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 安全性测评
  我国电力企业安全性测评工作是运用安全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客观的检验和评价。通过对电力企业安全系统进行分析,来测评出电力系统在何时会发生多大程度的危险,并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带来的后果。
  比较传统的安全性测评是由人工进行实践操作的,并且工作量大,耗费的人力较多,测评出结果后要及时地进行数据登记、整理、统计、分析、管理,最后要进行检索,寻找相关资料,整个过程中效率低下,并且人工的测评不利于信息的保存和检索。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结合信息化手段后,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会形成一个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安全测评系统。利用科学的办法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检测报告;得出的结果便于检测和分析,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既高效又能节省成本,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保障。
  2.2 反违章管理
  由于习惯性的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格外重视违章作业,并且信息化手段让工作人员清晰地看到违章作业后果的严重性,并以此为戒,然后员工体会到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用曾经的悲剧来唤醒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要求员工的实际操作,并经常让员工在观看视频中发现操作违章,以此来加深印象,让他们规范自己的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3 工作岗位管理
  有效结合信息化手段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没有实际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处理;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监督其到岗情况,并结合信息化技术對员工的情况进行反馈,包括到岗时间、操作过程、操作方式都进行记录,对违章的工作人员同样进行处理,并在员工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模式,让员工时时刻刻要提高警惕,进行正确的操作。
  2.4 员工安全等级评定
  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监督评定,信息化技术在员工工作的运用,可以提高监督管理效率,通过部门评定对安全等级较高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嘉奖和奖励。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度评定结果进行分析,让评定数据的真实性更高,数据更新更及时。借助于员工安全等级的评定,可以督促该企业中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制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强化所有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并达到提升该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效果。
  2.5 安全奖惩管理
  在电力企业员工生产操作安全是企业中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都应进行监督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领导对员工在加工生产工作中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提供全新的方法,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将生产加工与奖惩有效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落实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3 结语
  在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效地结合信息化手段,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让企业员工全面了解安全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加工操作中时刻铭记安全规定,这样对电力企业的员工安全、设备运行安全、设备使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等,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使用中,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进一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萍.信息化手段对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J].电力安全技术,2012,14(1):22-24.
  [2] 池锐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安全策略和方案[J].计算机安全,2007(7):59-62.
  [3] 唐向前,冯森贤,侯伟洲,等.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3(13):251.
其他文献
利用酶法和响应面法联用提取纹党多糖,通过测定添加木糖醇、氯化钠、苯甲酸钠和抗坏血酸钠等因素对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对纹党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及其与其他多糖的协效增稠性进
为了提高异形包装件的热成型技术与自动化水平,本设计以典型粽子包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包装对象特性、成型材料以及成型方法,探讨该热成型包装的技术方案包括成型原理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