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基本结束后市仍将蹒跚前行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股市的历史长河中,2012年注定会是一个将被载入史册的年份。倒不是说2012年会出现特别惊艳的行情,因为即使按照笔者相对乐观的判断——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000点,市场涨幅也不过40%,断不可与2006、2007、2009的翻倍行情同日而语。
   之所以认为2012年会被载入史册,是因为监管层第一次开始重视二级市场的利益。
   多少年来,A股市场监管者奉行“重融资、轻回报”的理念,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这一点。这是导致A股市场二十年“牛短熊长”的根本原因。但我们注意到,郭树清主席上任后,开始关注IPO政策存在的问题,IPO新政讨论稿的出台,表明管理层希望改变新股高价发行不合理的现状。尽管目前只是初露端倪,尽管改革还会充满阵痛,但至少大的方向是正确的,这让我们对A股市场长远前景充满期待。
   私募基金经理人但斌在博客中也写道,“IPO新政讨论稿出台,显示了增加供应建立一个低市盈率‘新市场’的决心。2012年,是A股市场自2007年6124点以来的第5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年,我们相信2012年将是中国市场的转折年。”
   回到短期市场中,3月中旬以来的调整受到了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相对较差的经济数据、基金净值上涨一段时期后引发的赎回效应、宽松货币政策力度弱于预期、外围环境和市场的震荡等。这种复杂因素共振下引发的调整力度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期。笔者原本预期调整会在2300点上方结束,而上证指数最低跌至2242点。
   清明长假后,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带动下,指数震荡上行,收复2300点,二季度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我们对于二季度的投资策略是“稳中求进”,并且指出在指数急跌之时不应该绝望,而是积极增加仓位。事实证明,在3月28、29日出现急跌后,指数逐渐企稳反弹,这和我们之前的判断基本一致。
   笔者认为,从技术看,上证指数的二次探底基本结束。尽管指数调整位置低于预期,但整体形态结构仍可看做右肩低于左肩的“头肩底”形态。目前,头肩底形态已经完成,后市指数仍将震荡上行。
  图:上证指数构筑“头肩底”走势
   此外,尽管3月份CPI增速略高于市场预期,延后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空间,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已打开,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降准窗口。一旦央行再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对市场形成正面刺激。
   不过,可以预期的是,由于经济形势的明朗仍需一段时间,且在一季报披露期内,一些受经济回落影响较大的行业可能会出现业绩的下滑甚至亏损,这可能给市场人气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尽管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的上行是主基调,但走势可能较为震荡。“蹒跚前行”可能是对指数走势一个比较恰当的形容词。
   板块方面,地产股在近期表现强劲,是稳定大盘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而言,银行股则同步于市场出现调整。后期,随着银行股披露一季报,市场心态将逐步趋稳,估值回归会是大概率事件,这将有利于市场重心的提升。
其他文献
我国的《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于2015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这份文件详细明确了有关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业务的申办条件,这份文件的出台也意味
温州宏丰(300283)是2012年元月10日上市的一只创业板新股。其首日的流通盘只有1421万股。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家用电器、交通、信息工程等领域。公司2008—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元、2.25亿元、4.57亿元。2008—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22.60%。据该公司刚刚公布的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比上年同
本论述分析总结了当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档案意识、建立收集网络、严格内容审核、注重专业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促
萧前教授认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赖以确立和发展、并使之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基础,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区分开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似乎市场人士对于债券市场的认识又重新转向了悲观。自从六月份钱荒事件以来,笔者就一直强调,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而是将要改变市场参与者已往操作模式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它将极大的改变以往的、无节操的放杠杆、超配低等级高收益率信用债的模式,他们也被迫回归到以信用分析及市场判断的主流模式上来。  以此为契机,债券市场连续两年左右时间的牛市,也终将告一段落。然而在七月份的时候,在有了一波迅速调整之后,债券市
赋是一代之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式。与诗、文相比,其研究相对冷落。文学史著作中除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大家的赋作外,对其他赋家少有提及,关于赋体文学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