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江苏卷指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高考江苏卷的现代文阅读(一)是一篇美国小说,题目是“一个圣诞节的回忆”。针对这篇小说设计的第15题是:“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参考答案是: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小狗对“我们”是否构成了映衬的关系呢?我们首先弄清映衬的概念,什么叫映衬?
  王希杰:“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为背景加以对照。”他把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的例句: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反衬的例句:
  花瓣儿在潭里,人在镜里;她在我的心里,只愁我不在她的心里?(康白情《疑问》)
  黄伯荣、廖序东:“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正衬的例句:
  人逢喜事精神爽。偏巧,这天又风和日暖,一路上山溪婉转,鸟语花香。莲子虽然没坐上花轿,心里依然是喜气洋洋。
  反衬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例句:
  姑娘选种麦地里,
  沉甸甸麦穗打脸皮;
  手理头发怨自己,
  为啥长得这样低?(河南民歌《姑娘选种麦地里》)
  黄庆萱:“在语文中,把两种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从而使语气增强,使意义明显的修辞方法,叫作‘映衬’。”他把映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衬,例句: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第二类是对衬,对两种不同的人、事、物,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形容描写的,叫作“对衬”。例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
  第三类是双衬,对同一个人、事、物,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形容描写的,叫作“双衬”。例句:
  我是个极空洞的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徐志摩《爱眉小札》)
  综合上面三家说法,我们可以看到“映衬”的几个特征:
  第一,映衬中包含至少两个对象,一个是主要对象,可以称之为主体,一个是为陪衬主体的次要对象,称之为客体,——这里的主体、客体不同于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主体与客体是分离的,是各自独立、漠不相干的,它们的映衬关系是我们赋予的。
  第三,主体与客体的某一特性相似或相反。
  第四,主体与客体的相似或相对的特征是自身的,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在,我们回到第15题上来,小狗对人物刻画是否起到了映衬作用?
  奎尼如果是一条与“我们”不相干的狗,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小狗与“我们”放在一起,它遭遇了瘟疫、被蛇咬而独自活了下来,对“我们”起到了映衬的作用,映衬“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但是,在小说中,小狗与“我们”并非这样的关系。
  小说总共六次写到小狗奎尼,从这六次描写看,小狗与人物是不同的两个对象,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客观上不是分离的、漠不相干的关系,小狗已然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以特别的情感为纽带联结在一起。
  小狗得了瘟疫,被响尾蛇噬咬,是否得到了“我们”的救助,小说没有告诉我们,我们暂且把答案搁置一边。奎尼第二次出现,是在我们捡山核桃的时候。奎尼求“我们”给点核桃吃,“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但是,“我的朋友”却偷偷给她一点,由此我们看到,“我的朋友”多么地爱小狗!送完蛋糕,分享剩下的威士忌,奎尼分到滿满一勺,“我们平分剩下的”,“我的朋友”对奎尼关爱有加。我们凑钱给奎尼买的礼物是一大根有余肉的牛骨头,爱小狗超过了爱自己。“我”再也没有回去过,“我的朋友”以奎尼为伴;奎尼受重伤,“她”担心奎尼痛苦,奎尼死了,“她”庄严地安葬了奎尼。从后面这些描写来看到,奎尼在得了瘟疫、被蛇咬了后,应该得到了“我们”的救助。
  映衬要求两个对象具有相似或相对的特征,奎尼没有表现出善良与平等,因此,对“我们”不构成映衬的关系。奎尼“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她不是因为喝了威士忌、咖啡而感觉到幸福,从下一句知道,奎尼打滚、乱抓是因为热,她感觉到特别热,这种热不是客观的东西带来的,而是“我们”在炉里烧柴造成的,换言之,即或打滚、乱抓反映的是幸福,这种幸福是“我们”给予她的。奎尼离世了,她的一切感觉都不存在了,她没有孤单寂寞,或者说,她没有朋友,没有快乐,如何能够映衬“我的朋友”孤单寂寞呢?
  “我的朋友”年老、贫穷,她处处关爱着小狗奎尼;她年老、贫穷,她卖破烂、水果、鲜花,也要筹到做蛋糕的钱,却把做好的蛋糕送给陌生人。“我”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是她的远亲,与她生活在一起,“我”的父母直到“我”成家也没有出现,是她把“我”抚养成人的。“我的朋友”是一个具有宽厚的爱的老人!小说多次写到小狗奎尼,正是要表现“我的朋友”宽厚的爱的情怀,而不是借用小狗奎尼来映衬“我们”的生活。答案把小狗奎尼与“我们”的关系肢解为不同的意义,没有了统一的思想,小说的灵魂就随之飞散了。
  表现方法的概念为理解文本提供了解读视角和解读方法,帮助我们理解文本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文本的意义,但是,这个概念必须符合文本的特点,否则,就是误用,误用必然带来误读。高考试题用语要慎之又慎!
  [作者通联:王绪梅,浙江台州市开发区白云小学;邓维策,浙江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17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用文字码出生命的高度——教育写作漫谈”的研讨活动,活动主持人为周友喜、黄传福、邓维策,两位特邀嘉宾分别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长三角”教育科研优秀个人、“三度语文”首倡者和践行者——刘祥老师;湖南省“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永州市名师——周志恩老师。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刘祥老师主讲内容概述  1.教育写作
摘 要 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加上“漫长”的复合创作,让《峨日朵雪峰之侧》抒情主体二元对应、抒情内核螺旋进化。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21年的两种处境,屹立峨峰的两样抒情姿态,进而感知昌耀指向现实、过往和未来的两般情怀,能走出一条“千岩万转”的文本解读之路。内容开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教学落实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创作时间;创造姿态;作者情怀  《峨日朵雪峰之侧》
主持:黄珍平  清晨,一帮老太老头在公园里练太极或跳舞,不久,一群中青年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练功间隙,两位老人聊了起来,他们一起互通姓名、年龄。其中的一位老伯是数学老师,知道对方的年龄后说:“我们两个人年龄的平方差是195,年龄倒差不多,哪知道平方以后,差数竟那么大,真是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啊。”  正在这时,一对中年夫妇走了过来,听见了他们的话,就笑着说:“真的很巧,我们两人的年龄平方差以
一、关于“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敘述”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在其文艺理论专著《小说修辞学》中首次提出。韦恩·布斯把小说的叙述者分为可靠叙述者和不可靠叙述者两类。他提出两者的判定依据是看叙述者是否与隐含作者(作者创造的“第二自我”,作者依据其来表达价值观念)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叙述者的信念、规范与隐含作者相一致,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如果相背离,则叙述者是不可靠的。  “不
2018年11月初,来自苏州市木渎中学的李耀辉老师在江苏省“师陶杯”颁奖活动中开设了一节名为《交叉小径的花园》的示范课。李老师在精心备课,严密预设的基础上,积极贯彻任务群教学的新课程理念。她既重视文本细读,又关注课堂生成,凭借其鲜明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和幽默风趣的教态,有效地完成了对文本深入浅出的解读,凸显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智慧,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啧啧称赞。一、注重长文短教  大胆截选、精准选点。《交叉
他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他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享受足球由自己踢进球门的那一刻。  现在,他又面对球门门框,迅速地将脚伸向了自己面前那个梦寐以求的圆球。  就在他抬脚的一瞬间,他的手却一下子触到了腰间。他的腰上,戴着一个玻璃纤维制成的护套。足球运动员一般要保护的重点部位都是腿,他却是一个例外——这个护套要保护的,是他的腰!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他自己永远都难以忘怀的情景。  那是一场阑尾炎手术,谁能想到,
一个学生的心情笔记:  昨天晚上赶完作业后又上了一会儿网,所以睡得有点晚,早上起床就有点迟了。早餐也没吃,匆匆出门,临了,妈妈说了一句,“快考试了,要抓紧呀!下次再考不及格怎么见人,别再让我失望了!”想反驳,咽了咽唾沫忍住了。经验告诉他,反驳一句,妈妈有100句等着呢。在校门口,远远看见了那个“她”,想起她曾经那么无视自己的存在,却和别的男生打得火热,心里酸溜溜的。坐在教室里,老师又在讲“老三篇”
风传来的信息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夜,一辆面包车拐入了一条灯光昏暗的无人小道。突然,车子停了下来,一个蒙面人把一个被反绑着手的少女推下了车,车子随即开走了。不久,远处响起了警笛声。  少女名叫小源,三天前不幸被绑匪绑架。小源的父母按照绑匪的指示拿出了巨额赎金,才换得了小源的自由。小源自幼双目失明,她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为警方提供信息:“绑架我的是一男一女,声音听起来很年轻。关押我的房子应该是在海边
一、学习性朗读与朗读教学  朗读是朗声地读,它将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音。朗读教学是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这既是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朗读能力的呼应,也是赏读文本的应然,特别是音乐性强的文本,朗读往往成为教学的重头戏。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提升成效呢?  首先要区分的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大多属于学习性朗读,而非社会生活情境下的交际性朗读。学习性朗读侧重考虑的是朗读者与朗读材料的关系
这是伦敦街头的一角,正是隆冬时节,一个男孩子在寒风中等待着机遇的降临,他从小酷爱舞台,曾经梦想有一天能够饰演一个主角。为此,他不停地观看着露天播放的电影,模仿演员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能够熟记几部经典影片的关键对白。但苍天弄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少年时父母离异,母亲早早过世,这一切似乎阻止了他梦想的延续,但他的梦想却始终未曾破灭。  他曾经很长时间徘徊于伦敦大剧院的街道前,他曾经见过一个大导演,并毛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