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真实的研究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认为教师是一个天然的研究者。因为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独特的,是活生生的人、鲜活活的事;总是凭着本能,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程式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去解决每天遇到的人和事。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反思,与同伴交流、探讨,阅读专业书籍,听专家讲座,从而寻找、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在实践中产生智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办公室里,几个老师凑在一起讨论上节课遇到的问题;操场上,二三个老师边散步边聊着学生的表现,以及如何与特殊学生“过招”;校外,老师私下聚会时,聊几句“天气”“服装”之类的话后,就不由自主地开始交流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然而,当我们正儿八经地要求老师们“研究”,特别是“课题研究”时,大部分老师选择悄悄地退到一旁,或退却,或旁观。“我可不是这块料”“我不知道研究什么”“我的研究会有价值吗”,诸如此类的话语常常成为老師们退缩的理由。
  问题出在哪儿?细细思量,我认为,对教学研究定位过高,把“教师研究”与“研究员研究”同质化,过分强调形式要求,片面强调概念创新、过度包装的倾向,使得老师们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即使有勉强跟进者,也往往缺乏研究过程,只是“依样画葫芦”地完成报告,连自己也觉得“假得可笑”,大多不愿示人,更不会与同伴讨论。
  毫无疑问,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教师有科学的专业知识、技能,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和创造性的探究,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引导教师走向研究。而引导、开展课题研究,可以让老师们的反思与探索不至于太过碎片化,不至于“拍脑袋”解决问题,进而走进基于“实证”的研究。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我们不需要他们研究的课题指向发现规律、理论创新,或是拼命追赶那些站在教学实践顶端的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倡导他们发展自我、改进教学,给每天在迷茫与困惑中的自己和同伴以一点小小的帮助。
  所以,我希望老师们做自己的研究,做真实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是把教学实践作为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旨在解决自己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寻找“学得更好”“教得更好”的具体“招数”。说白了,老师们的研究就是“寻招”的实践。所谓“招数”,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谓“寻招”的实践,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实践。
  定位适切而不好高骛远,老师们才不会因科研神秘、高深而敬而远之,这也是让研究回归真实的基础。研究真实的问题,真实地行动开展研究,真实多元地呈现研究成果,是让教师的研究回归真实的三个关键点。
  研究真实的问题,就是要让老师们找到正在遭遇或即将遭遇到的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的成因;真实地行动开展研究,就是和同伴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招数”,然后在课堂中进行研磨,验证“招数”的有效性;真实多元地呈现研究成果,就是要简化研究的形式要求,“招数”发布会、《教学手册》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只要有利于研究成果的交接与传承即可。
  始于自己的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为目标,让老师们能够研究,乐于研究,在团队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正是逸夫小学1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其他文献
化学推断题涉及知识较多,思路复杂,不易解答.本文提供一些典型例题和解答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Chemical inference problems involve more knowledge, complex ide
【摘 要】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和交流的最好方式。家庭是幼儿语言获得最重要的场所,但是部分家长未能意识到语言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作为他们最好的老师,需要了解必要的语言教育知识,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幼儿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幼儿;家庭;语言教育  一、家庭语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