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运用解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节能工作的也在陆续实施,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节能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文章简要论述了暖通空调系统的作用,分析了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意义,说明了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运用。
  【关键词】节能技术;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运用
  暖通空调在投入使用其安装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性能带来影响,此外在安装暖通空调时需要借助节能技术来完成。基于此,应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运用,其意义非常重要。
  1、暖通空调系统的作用
  要想使人体适应温度就要运用暖通空调,它能够按照空气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来调整和优化空气质量。从前人们对空调提出的要求非常低,只要人体适应温度就可以,如今人们对空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温度要求、湿度要求、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清洁要求和运行噪声要求等。随着环保工作的陆续展开,企业非常重视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损耗功效,研发出多种节能技术,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2、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意义
  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施工精度、符合节能要求、减少供求矛盾。
  2.1提高健康水平
  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环节运用节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结合国际调查报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一天当中有80%的时间居民都是在室内度过的,这就表示只有室内空气质量达标才会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让他们拥有一个好身体。此外,在投入使用节能技术时,能够解决建筑物封闭性、建筑物装饰多样化以及室内污染物增加等问题,还可预防室内家具中滞留危险化学物质。
  2.2增强施工精度
  在安装暖通空调时应使用节能技术,可有效增强施工精度,在设计方面更加精细化,质量也有所提升。此外,在增强施工精度的同时施工人员需利用节能技术来降低施工环节中不科学和不严谨的地方。另外,施工人员还可使用更加精准的计算方法来绘制施工设计图,随后结合其他专业施工图来确认最佳的施工方案。
  2.3符合节能要求
  首先,降低成本预算。其次,符合工程节能施工标准。举例说明,某用房工程的建筑面积为4790平方米,楼层数为9层,工程造价为1900万元。在此工程中投入使用节能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并且与工程节能标准相一致,同时还有效缓解了工程造价问题。除此之外,在符合节能标准后,施工人员需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如果有劣质材料应不予进场,严禁使用,只有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安装施工材料方可使用。员工要详细记录和整理所购买的材料数量、材料规格、材料质量,从而能够更加切实的满足工程实际节能需求。
  2.4减少供求矛盾
  节能技术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供求矛盾,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现如今,我国暖通工程的供求量逐渐增加,但是提供量却非常有限,对此就要将节能技术运用到减少供求矛盾环节中,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因为节能技术的执行性较强,技术效率偏高,所以在安装工程施工环节中可预防技术问题的发生。在暖通安装施工中运用节能技术一方面可提升工程效率,尽快完工;另一方面可减少暖通供求矛盾。
  3、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运用
  在安装暖通空调时运用最多的技术手段就是节能技术,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选择合适的冷热源、完善蓄冷系统、提高变频技术、重视施工要点等。从以下几点入手,深入探讨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运用。
  3.1选择合适的冷热源
  暖通空调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运用节能技术并且选择合适的冷热源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施工人员在选择冷热源时要格外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从而让系统设计与设备选配更加合理化。此外,在选择合适冷热源时施工人员更加要意识到科学分配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对节能资源运用的现实意义。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热泵型机组、水冷冷水机组十锅炉是中央空调最常见的冷热源分配形式,所以施工人员应当高度重视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目标,促进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3.2完善蓄冷系统
  暖通空调在安装施工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程序的是完善蓄冷系统,其意义显而易见。从研究数据中不难看出,完善后的蓄冷系统能够扩大节能技术在暖通工程中的运用范围。此外,在完善蓄冷系统时需结合工程案例选用蓄冷系统,而各区域的用电情况都不是非常好,普遍存在电负荷峰谷差问题,使得这些地区在用电高峰时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状况,而在低峰时出现电力供应过剩状况,所以只有定期对其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保证节能技术在暖通工程施工安装中所起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高。
  3.3提高变频技术
  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运用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变频技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暖通空调安装工作,需对变频技术进行优化和提升,从根本上扩大变频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此外,在提高变频技术阶段,施工人员要找到长时间存在于工程项目中的难点和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节约了运行成本和资金费用问题。另一方面,在提高变频技术时,员工要合理选择施工设备,重视其他方面的设计余量,这个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全负荷运行给暖通空调安装造成的严重影响,并且凸显出节能效果,最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推动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运用质量和效率。
  3.4重视施工要点
  重视施工要点是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核心问题。在运用这些施工要点时技术人员需要注意空调负荷,及时调整水流量和风流量,这样便可快速实现暖通工程的节能任务。另一方面,在提高施工水平时,因为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利用末端装置来改变室内负荷的,所以施工人员可对于这一特点安排施工。举例说明,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在施工中对于房间送风量进行调节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除此之外,在对施工进行提升时施工人员要熟悉水流量、主机、风量的变频控制调节流程,找到同空调负荷相匹配的零部件,进而增强节能效果,最后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推动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运用精准性与安全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上漲,节能工作的也在陆续实施,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节能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基于此,施工人员要清楚的知道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意义和内涵,选择合适的冷热源,完善蓄冷系统,提高变频技术,重视施工要点,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应用来促进我国暖通工程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瑞.刍议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7(1):195-196.
  [2]戚宗伟.暖通空调施工设计中节能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7(23):222-223.
  [3]左鑫,魏星.探究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7(6):101-103.
  作者简介:
  郝建明(130302197601191130),男,1976.1,河北省秦皇岛人,汉族,本科学历,职称:初级,研究方向:中央空调。
其他文献
我国工程咨询业的正式兴起,应该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rn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决策程序即“先咨询,后决策”被提到了改革的议事日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rn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rn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环保建设的意识。而采暖通风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实施过程中引入节能减排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  建筑行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之基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向。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采暖通风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严重影响大气环境。
本文用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在复杂环境下高速公路拓建期间,综合公路的拓建特性,对症下药,打破常规,说明上、下行间的交通涌向的方向,主要研究控制要素间的彼此关系,几个方案进
人品和官品,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领导干部而言,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人品是客观存在的,官品是政治要求。人品是基础,只有拥有好的人品,才会有好的官品。我们从姜银浩身
【摘要】随着近年来房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材料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如何加强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推进建筑工程的节能性、环保性,保障工程材料的实用性,以促进工程材料检测的科学性,已经成为行业内部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材料检测的内容,并重点分析了节能环保条件下的材料检测重要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节能环保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水平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态建筑设计也逐渐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为了促进
公用工程是市政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发展项目,是构成城市规划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公用道路建设工程作为市政公用工程中的一种,不仅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关,还与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了,然而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绿色可
本文展示了卿希泰先生作为中国道教研究的先行者和建设者,通过呕心沥血、努力创业,为中国本土宗教学的理论探索和经验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动中国道教学术研究从星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