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示实验”走进大学物理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呢?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教学内容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而演示实验最能反映这种结合,因此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极易形成悬念,因此,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角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利用角动量守恒演示仪先把角动量守恒的现象演示出来,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也可以让学生观察飞机模型,让他们思考为什么飞机上都装有一个尾桨,起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它会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 把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形象化。物理中概念、规律众多,且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直观、易理解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分子间作用力”时,可在两只乒乓球之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于是便可演示如下几种力的变化: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形象、直观、生动,学生不仅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演示实验
  
  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运用演示实验建立生动、直观的物理图像的同时,更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完成改进、创新等实践活动。如在热学演示实验中演示制冷机时,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冰箱、空调的工作原理,看到工作流程,更能知道运行过程中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而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演示实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受到很多师生的青睐,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利用其强大功能演示和模拟一些传统教学仪器无法实现的实验。例如,在讲多普勒效应时,虽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多普勒效应,但要真正在课堂上模拟演示却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实际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录像,这样操作起来既方便,又大大地节省了时间,给了学生一个非常生动的感性认识。再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无法演示的微观的、细微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加强。
  
  三、演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课前准备要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包括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演示时间的掌握等。
  2. 操作要规范。操作要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更是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基础。
  3.演示过程要清晰。完整地给学生呈现演示实验过程也很重要。不要让学生有支离破碎的感觉,那将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总之,把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和敢于改进前人科学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必须面向一切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要培养每一位学生成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后进生,又该如何去转化这些后进生呢?笔者认为,首先就应该分析好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然后去寻找有效的转化对策,对症下药。    一、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
以一个40 cm长泥炭岩芯的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为基础, 结合现有的湖相记录资料, 提出苔藓植物C23正构烷烃主峰标志了一种寒冷气候的信息. 现代苔藓植物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通常来说,开放性课堂教学从三个维度上进行:即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  现代文学部分,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讲评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堂课先将一些要重点阅读的篇目列给学生。要求学生找到相关书籍,并开始阅读。教师先主讲每个阶段的文学史概况、代表作家和作品并以专题形式进行。每个专题进行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是英语教学中综合了幻灯、录音等多媒体的优点,在高校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英语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这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优势。  一、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现状  1.课件制作方面。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客观要求。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为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探索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