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院士选举进行曲
在北京时间12月8日和9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至此,新一个轮回的院士选举终于波澜不惊地落下帷幕。在这一回合,先后“涌现出”企业老总争当院士(并非此次的专利)、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科学家落选,以及院士候选人先爆小三、小四丑闻,继而因为盗用科研经费包养小三、小四被捕的消息。
自然,近几年的两院院士增选,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程度也一年高过一年,尤其是候选人的诚信程度、道德品格。有人说这是好事,也有人认为,学术界正常的程序,受到了过多社会噪音的扰乱。
的确,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加关心本国的院士选举的了,而在其他国家,这基本上被界定为科学界内部的事情。
但在中国,之所以院士选举那么被关注,因为第一,院士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权力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界,发挥着传统的“国师”的作用。
第二,科学界在中国传统上享有极高的甚至是过高的名誉地位,使得本来只对科学界重要的事情也进入公众话语,相应地,院士中的不规范行为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我接触了很多很多位院士,学术水平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就是院士的道德水平绝不比一般科学界更低,但他们出一点丑闻,立刻会满城风雨,是因为公众对此高度关注。
第三是中国的院士又与很多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一些科学界领导人没有选上院士,比如大型国企和政府官员争当院士。我们不能说这些做到“总”和“长”的科技工作者水平一定比别人差,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公众由于对特权阶层的愤怒和抗议,对于这些领导们争当院士这一点同样感到不满。
综合以上原因,院士及院士选举得到了社会格外的关注。如果从纯学术的角度看也许有点过于喧闹了。但问题是如上所述,院士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纯学术的东西,所以社会有这样的关注,通过这种关注来遏制一些过分的行为,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科学类媒体对中国院士选举的态度上看出来。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我给《自然》和《科学》多年写稿,多年来提议过多次报道院士选举,不论中国这边如何围绕着院士选举,活动进行得惊天动地,《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从来不认为有必要对中国的院士选举进行专门报道,即便我们这边出现一些所谓的新气象,比如新的选举办法,比如当选人数更少等等。大概他们只会对院士作假这种大新闻感兴趣。连《自然》和《科学》这样科学界的公共刊物对此尚不感兴趣,其他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就更不感兴趣了,更不用说地方小报了。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的院士选举早已经超过了正常的科学界事务。中国那些抱怨被过分关注的院士或者相关人物,是只享受到了院士在中国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益(包括名誉利益),但没有想到在中国这场特定的“院士进行曲”中,履行相应的义务。
如何延缓衰老?
新年将至,欢乐之际也有叹息——又老了一岁。
最近经常听到朋友们抱怨,自己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差了。不仅人名和地名经常忘记,明明出门之前带了一样东西,转眼就忘记放在哪里了,遍寻不见,回家之后才发现,放在桌上忘记拿出门了。人还不到四十,脑子就变得这么不中用了……
其实,这就是大脑衰老的蛛丝马迹了。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理念,任凭大脑功能下降,到了70岁之后,部分人认知下降严重,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空间感知能力等认知功能都大大下降,甚至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逐渐演进到痴呆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大脑,吃什么才能让它功能活跃,延缓衰老呢?相关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多提示。
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吃鱼对于预防大脑衰老有好处。多项国外研究发现,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吃鱼或服用含有omega-3脂肪酸的胶囊可以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性。日本一项研究也发现,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行为有很多共性,无论男女,他们的鱼类摄入量都比健康老人要少。
不过,吃鱼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鱼油也未必是解决老年性认知衰退的灵丹妙药。想想那些内陆居民,比如山区和沙漠里生活的人,比如素食主义者,可能长年累月都没机会吃鱼,但他们并不是白痴,也并非人人都患上老年痴呆症。显然,膳食中还另有一些帮助人体保持大脑健康的因素,其中富含叶酸等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最为人们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杂志2009年刊登了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高者,其血液当中的抗氧化成分含量高,氧化产物水平低,认知测试得分显著高于蔬果摄入量低的人。无论教育水平、体重、血脂的高低,结果都一样。
那么,蔬菜和水果,到底哪一类对于认知功能最有帮助呢?一篇研究结果发现,水果吃多吃少,与认知功能的退化并无显著联系,但蔬菜摄入总量越多,认知功能的下降危险就越低。特别是深绿色叶菜,摄入量越高,认知功能的衰退就越少,差异极为显著。
为何蔬菜比水果对保护大脑更有价值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绿叶蔬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高于大部分水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水果含有较丰富的果糖,而有研究提示,果糖摄入量高,可能会促进大脑衰老,增加痴呆症发生的风险。
最后还要提一提科学家们的其他健脑忠告——少吃肉类脂肪,少喝甜饮料,少吃甜点甜食,少吃含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减少精白米面比例以降低膳食血糖反应,充足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学会减轻精神压力,多运动,勤动脑等,都是让自己大脑保持年轻的要点。仅仅经常吃鱼还远远不够哦!
在北京时间12月8日和9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至此,新一个轮回的院士选举终于波澜不惊地落下帷幕。在这一回合,先后“涌现出”企业老总争当院士(并非此次的专利)、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科学家落选,以及院士候选人先爆小三、小四丑闻,继而因为盗用科研经费包养小三、小四被捕的消息。
自然,近几年的两院院士增选,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程度也一年高过一年,尤其是候选人的诚信程度、道德品格。有人说这是好事,也有人认为,学术界正常的程序,受到了过多社会噪音的扰乱。
的确,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加关心本国的院士选举的了,而在其他国家,这基本上被界定为科学界内部的事情。
但在中国,之所以院士选举那么被关注,因为第一,院士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权力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界,发挥着传统的“国师”的作用。
第二,科学界在中国传统上享有极高的甚至是过高的名誉地位,使得本来只对科学界重要的事情也进入公众话语,相应地,院士中的不规范行为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我接触了很多很多位院士,学术水平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就是院士的道德水平绝不比一般科学界更低,但他们出一点丑闻,立刻会满城风雨,是因为公众对此高度关注。
第三是中国的院士又与很多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一些科学界领导人没有选上院士,比如大型国企和政府官员争当院士。我们不能说这些做到“总”和“长”的科技工作者水平一定比别人差,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公众由于对特权阶层的愤怒和抗议,对于这些领导们争当院士这一点同样感到不满。
综合以上原因,院士及院士选举得到了社会格外的关注。如果从纯学术的角度看也许有点过于喧闹了。但问题是如上所述,院士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纯学术的东西,所以社会有这样的关注,通过这种关注来遏制一些过分的行为,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科学类媒体对中国院士选举的态度上看出来。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我给《自然》和《科学》多年写稿,多年来提议过多次报道院士选举,不论中国这边如何围绕着院士选举,活动进行得惊天动地,《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从来不认为有必要对中国的院士选举进行专门报道,即便我们这边出现一些所谓的新气象,比如新的选举办法,比如当选人数更少等等。大概他们只会对院士作假这种大新闻感兴趣。连《自然》和《科学》这样科学界的公共刊物对此尚不感兴趣,其他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就更不感兴趣了,更不用说地方小报了。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的院士选举早已经超过了正常的科学界事务。中国那些抱怨被过分关注的院士或者相关人物,是只享受到了院士在中国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益(包括名誉利益),但没有想到在中国这场特定的“院士进行曲”中,履行相应的义务。
如何延缓衰老?
新年将至,欢乐之际也有叹息——又老了一岁。
最近经常听到朋友们抱怨,自己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差了。不仅人名和地名经常忘记,明明出门之前带了一样东西,转眼就忘记放在哪里了,遍寻不见,回家之后才发现,放在桌上忘记拿出门了。人还不到四十,脑子就变得这么不中用了……
其实,这就是大脑衰老的蛛丝马迹了。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理念,任凭大脑功能下降,到了70岁之后,部分人认知下降严重,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空间感知能力等认知功能都大大下降,甚至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逐渐演进到痴呆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大脑,吃什么才能让它功能活跃,延缓衰老呢?相关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多提示。
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吃鱼对于预防大脑衰老有好处。多项国外研究发现,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吃鱼或服用含有omega-3脂肪酸的胶囊可以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性。日本一项研究也发现,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行为有很多共性,无论男女,他们的鱼类摄入量都比健康老人要少。
不过,吃鱼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鱼油也未必是解决老年性认知衰退的灵丹妙药。想想那些内陆居民,比如山区和沙漠里生活的人,比如素食主义者,可能长年累月都没机会吃鱼,但他们并不是白痴,也并非人人都患上老年痴呆症。显然,膳食中还另有一些帮助人体保持大脑健康的因素,其中富含叶酸等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最为人们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杂志2009年刊登了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高者,其血液当中的抗氧化成分含量高,氧化产物水平低,认知测试得分显著高于蔬果摄入量低的人。无论教育水平、体重、血脂的高低,结果都一样。
那么,蔬菜和水果,到底哪一类对于认知功能最有帮助呢?一篇研究结果发现,水果吃多吃少,与认知功能的退化并无显著联系,但蔬菜摄入总量越多,认知功能的下降危险就越低。特别是深绿色叶菜,摄入量越高,认知功能的衰退就越少,差异极为显著。
为何蔬菜比水果对保护大脑更有价值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绿叶蔬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高于大部分水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水果含有较丰富的果糖,而有研究提示,果糖摄入量高,可能会促进大脑衰老,增加痴呆症发生的风险。
最后还要提一提科学家们的其他健脑忠告——少吃肉类脂肪,少喝甜饮料,少吃甜点甜食,少吃含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减少精白米面比例以降低膳食血糖反应,充足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学会减轻精神压力,多运动,勤动脑等,都是让自己大脑保持年轻的要点。仅仅经常吃鱼还远远不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