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绵城市规划,优化城市性能,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城市规划入手,从海绵城市的意义原则和规划设计等方面详细分析海绵城市的实践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城市;实践建设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010
  引言
  城市处在自然环境之内,其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地解决与自然生态间的矛盾问题。其中雨水作为水资源组成部分,必须要对其展开综合处理,既要防止发生城市内涝,也要使其能够在科学手段下不断地进入城市水源体系,保证城市水源供给。这便是“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也是其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根本目的。
  1海绵城市理论及其重要性
  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源于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城市发生内涝的情况越来越多。海绵城市理论诞生于2012年,当时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召开,会上出现了“海绵城市”这一理论,其认为城市犹如一块巨大海绵,可以通过自身巨大的自然排水力量,将多余雨水以及污染用水处理后排放,也能将一定的水资源处理后存留下来。其具有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存积,保证城市始终拥有充足的水资源。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改变了传统城市规划及建设布局,将城市水处理纳入到核心工作当中,通过自然力量来对水资源发挥渗透、净化、利用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第二,构建了良好的水资源系统,让城内水系统和自然水系建立对接,保证了城市排水零污染同时,实现自然水系对城市水系的补充。第三,对于生态脆弱的城市而言,海绵城市理论若是得到落实转化,会给予城市强大的水土保持以及涵养能力,对塑造宜居城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2.1城市规划因地制宜
  由于各城市情况不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的建设多用于解决城市内水资源紧张问题,然而各个城市发展侧重点不同,所走的建设规划道路也不相同,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构建针对城市特色的水资源体系。发挥城市优势,杜绝照搬照套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
  2.2城市建设规范原则
  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规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防护措施,虽花费的资金不低,但取得的效果极好。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重视整体设计又要保证居民能正常生活,维护居民生存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费用与整体花费的现状,合理使用资金,防止出现因资金问题带来一系列恶劣影响和相关问题。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3.1强化生态海绵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应重视对生态海绵体的改造工作,提升生态海绵体的功能性。可充分发挥天然湖泊、草原的作用,加快城市生态化建设,净化污水再使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生态海绵体的保护,避免其被破坏,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构建人工生态海绵体,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并予以科学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完整,维护城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实施绿地建造工作、建设人工园林等方式,强化城市生态海绵体。
  3.2创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为了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转变陈旧的观念,科学分析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再将其应用于规划设计中,以突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相关单位应坚持生态环保原则,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构建健全的防洪涝系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具有合理性。
  3.3完善水系统的建设
  自然水系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身都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加强对自然河流自身净化能力的利用,完善城市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保护自然河流,避免城市内工业污水和人为污染对河流进行破坏,甚至导致水系统崩坏。政府应加大力度管理城市污水排放,对城市现状进行针对性政策处理,提升自然河流自我净化能力,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循环系统,确保水系统良好运行。
  3.4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
  我国地域广袤,城市间地理差异明显,因此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具有海绵体,有些地域甚至没有海绵体,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因此需要建设人工生态海绵体来缓解这一问题。人工生态海绵体是通过人工技术提升城市排水储蓄水的能力,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内绿地规划建设,减缓城市污染,进而改善城市水循环,打造生态循环自然体系。为保证城市健康发展,对传统小区和工业区进行全新规划,通过绿地分布改善,减轻水系统循环压力,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如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在口袋公园内建造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实现口袋公园自我净化、储蓄的良好循环,真正实现小雨不湿鞋。
  3.5工业区
  工业区污水和雨水处理必须要将二者区分开来。工业污水必须经过系列处理且达标之后排放到排水系统内和雨水混合,可将它们通过工业区内的排水系统进入下沉式绿地、林地、草坪当中。这样工业区内在污水处理方面形成了自我消化,避免了其对环境的污染。诚然,有的工业区用水量大,除却本园区植物生长所需之外还会有大量的剩余,此时需要对这些水源进行排水设计,主要是抓住检验关节,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允许排放标准,之后将其通过管道汇入到道路排水系统当中。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论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当中转化率并不高,这是源于其属于新理论,而且有关实践也刚刚开始数年而已。故此想要很好地应用这一理论,有必要充分地了解本地的气候、降雨量、目前城市规划水平等客观信息,这样才能保证规划、建设的有的放矢,而非大拆大建。进而言之,其需要考虑到成本、环境效应等最终做出合理规划,其对于规划者的海绵城市理论素养有一定的挑战性。
  参考文献:
  [1]吕媛媛.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海河水利,2020(5):25-26.
  [2]许可,郭迎新,吕梅,赵晨辰.对完善我国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20,36(12):1-7.
  [3]劉斌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24):100-101.
  作者简介:
  谯苗苗 ,山东普来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264000
其他文献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消防救援总队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改建工作总体要求、改建标准和改建程序等。通知称,鼓励宿舍型租赁住房改建项目业态混合兼容,同一项目内可兼容多种功能,租赁住房、研发、办公、商业等用途可混合利用,促进产业融合和新业态发展。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公安局曾于2018年6月印发了《关于发展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意见(试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房屋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加强对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管控力度,结合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目标及要求,强调施工质量管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本文对提升优化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了提升优化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房屋;建筑
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意见》旨在从土地、资金、金融、税收支持以及优化行政审批等6大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其重点是减轻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企业负担,提高企事业单位、租赁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房源供给,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
期刊
【摘要】伴随国家城市化不断发展,各地也开始大力兴建地下车库以及各种塔楼带地下车库形式的建筑工程,因为这种工程结构的顶板面积比较大,其长、宽度都比现浇筑混凝的结构要求要高,需要设置伸缩缝。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确保塔楼稳定性,对地下建筑工程分缝之后的防水堵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一般都把大底盘裙楼、塔楼连接成为一体的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基于后浇带设计、施工方式进行有效解决,致使建筑工程施工难度的
【摘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有效推动城市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明显扩大,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促使基坑开挖也增加到更深的深度,如何充分保障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等安全性,符合施工与基坑变形控制的严格标准,成为深基坑支护所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地下空间方面,通过科学开发利用,也直接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科学创新,深基坑支护中,内支撑技术成为重点应用的技术之一,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
【摘要】近年来,许多新的施工技术、设备操作流程和管理体制的出现,也使得市政工程整体发展的难度和复杂性越来越大。做好进度控制优化工作,使市政工程能够按时竣工交付,也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人员、机械、材料的统筹规划,加强对各分项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按期完工。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综合分析工程特点和现场具体情况,然后制定切实可行、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建筑业多方面的发展。随着民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模板施工技术引起的塌方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为做好土建工程高模板的施工准备,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施工质量。由于我国民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的加快,诸多的建筑不断涌现出来,这些高楼大厦的出现,使得高模板支撑体系被大范围的使用。基于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对其系统进行相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