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一贯性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三)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四)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五)用环境隐含常规要求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处等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对于小年龄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六)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七)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時我都要念儿歌:“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甩三下,最后擦干手指头。”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建康的环境。保持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而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家庭教育,,从小培养他们优良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策略 研究  中
【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且在于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
一、找寻语文学习的关联处,产生知识与经验的转化  语文深度学习强调统整学习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系统性的语文学习,因而我们需要找到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与新知识的关联处,引导学生在同化和顺应中将新的语文知识与经验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  1. 发现文本的“序”。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统编教材时,要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教师教学中要想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从阅读教学的本质上入手,以预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阅读教
期刊
转眼间,我的学生已经上三年級了,我发现班级里每当留日记作业时,那是一幅几人欢喜几人愁的画面——欢喜的同学眉飞色舞,又有了展示自我、倾吐心声的舞台;而发愁的同学眉毛拧成川字,小声询问着:“哎,今天你写啥内容呀?”  没内容可写,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变化,是因为他们眼中的今天和昨天一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也没有什么不同。自己身边除了一周七天见五天的同学,就是各位熟悉得听脚步声、咳嗽声就能分辨出是什么学科的
期刊
微课,就是知识、知识传播者、信息技术与课堂的一次重新排列组合.它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设计而重新形成的教学视频,是将教师与
期刊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rn1.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两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提问的方法?(预设:针对课文内容提问;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分类号】G40  “老师,我们这组作业就差昆昆了!”小组长怒气冲冲的跑过来跟我说。又是他,这个比别人做事不止慢半拍的小男孩,让我真是伤透了脑筋。不管语文还是数学,最后一个做好的总是他,往往我把全班作业都批好了他还没有写完。  昆昆智商并没有问题,一般的题目都是会做的,可就是做什么事都慢性子,像老黄牛一样,真是要靠鞭子抽一下才动一步啊!就拿做操排队来说,别人早早地站好了,他还在磨磨蹭蹭地收拾东西,
中国分类号:G633.41  “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是现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是落后的教学模式、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陈旧的教学设施和“学无用论”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这个局面,尤其是落后的教学模式是重中之重。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切教学活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让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