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浸没植物生物反应器培养栀子愈伤组织及产藏红花素条件研究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栀子愈伤组织的间隙浸没植物生物反应器高通量培养体系,同时探讨诱导剂对栀子愈伤组织中藏红花素合成的影响.以MS+2.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萘乙酸(NAA)+30 g/L蔗糖为增殖培养基,在40 d的培养时期内,栀子愈伤组织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生长状况良好,增殖系数呈升高趋势.对不同培养时间(20、30、40 d)和添加诱导剂处理的栀子愈伤组织中的藏红花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栀子愈伤组织中的藏红花素含量显著提高,在培养40 d时达到了0.2065 mg/g;添加CuSO4和茉莉酸甲酯(MeJA)促进了栀子愈伤组织中藏红花素的合成,单位质量栀子愈伤中的藏红花素含量显著增加,培养30 d时达到0.3723 mg/g.
其他文献
果实是一个库力强大的异养器官,其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糖类物质.糖不仅为果实器官的生命活动提供碳源和能源物质,还能作为信号分子来调节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糖营养的供求平衡对果实坐果起着关键作用,糖营养供应不足则引发严重落果.蔗糖代谢和己糖代谢相关酶调控果实的糖代谢进程,影响糖的积累及其组分水平,是引起果实脱落的重要因素之一.糖饥饿诱导糖信号发生,并通过己糖激酶(HXK)、SnRK1(SNF1-related protein kinase 1)和TOR(target of rapamycin)激酶转导,
兽医工作部门具有动物检疫的职能,其主要目的是借助工作人员实施此职能,将检疫工作切实做好,促使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这就要求根据检疫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开展检查工作,以具体的法规标准为基础处理问题.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具有艰辛性和复杂性,需要对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现阶段,我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得到了显著发展,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更强,为深入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提供了保障.但是现阶段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有效解决.对此,本文主要对加强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动物检疫工作对畜牧业的良性发展以及肉类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就需要重点关注动物检疫工作.文章主要对当前我国动物检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望能够提升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给人们带来更安全可靠的肉食产品.
芝麻机械化联合收获已成为我国芝麻生产迫在眉睫的突出问题,其根本解决途径为选育适宜机械收获的芝麻品种.抗落粒是适合机械化收获芝麻品种的首要条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从闭蒴品种和半闭蒴品种2种抗落粒类型出发,对控制闭蒴基因的类型、应用以及不足进行了阐述;对半闭蒴品种选育中涉及的蒴果性状、抗落粒评价方法和育成品种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我国芝麻机械化育种带来的思路和启示.
钾是香蕉生长发育中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对果实产量、品质和贮藏性都有重要的影响.从香蕉基因组中鉴定出24个HAK/KUP/KT(MaKUP)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功能域、进化关系、组织表达和低钾胁迫下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KUP编码的肽链平均有77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3.54~93.82 ku,等电点为5.44~9.30,蛋白不稳定指数为32.69~44.29,脂肪族指数为105.34~116.90,总平均亲水性为0.352~0.549,含有8~11个外显子,可分为
缓控释肥作为环境友好和增效型肥料,在增产增效、减少氮素损失和缓解农业氮素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冬小麦上的广泛应用,本文在总结缓控释肥定义、作用原理、分类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究缓控释肥在冬小麦上的主要施用技术及其增产增效机制,分析缓控释肥在小麦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推动缓控释肥在冬小麦产业中的安全、可靠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配置在农业灌溉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构建水资源管理模型,需要水文模型为多水源、多目标、多不确定性的水资源分配问题提供最优解法,而降雨数据在水文模拟中为重要输入.不少学者利用了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的降雨数据,但其分辨率过低,难以直接运用到水文模型中.以横江流域为例,采用4种机器学习方法对ERA5再分析数据中的降雨数据进行统计降尺度研究,利用TS评分、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来评价降尺度后的数据效果,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SVM)在晴雨准确率和降雨量准确率两个方面效果较好;将降尺度后的降雨数据输入新安
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合成及胁迫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森林草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bHLH家族的搜索和鉴定,共鉴定出112个森林草莓的bHLH基因,这些基因分别被定位在7条染色体上,但分布不均匀,在5号染色体上分布得最多,3号染色体上分布得最少.进化树结果显示,森林草莓的bHLH家族可以进一步被分为12个亚家族,其中第Ⅰ、Ⅲ亚族的成员较多.森林草莓bHLH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有73个FvbHLH基因与花的发育相关,有28个FvbHLH基因与果实的发育相关,其中
OT百合品种Conca d\'Or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但病毒病危害严重,组织培养技术是获得无病毒种球的主要方式,因此亟需建立Conca d\'Or无病毒原原种直接再生体系.以Conca d\'Or种球为试材,应用RT-PCR技术检测获得无CMV、LSV、LMoV病毒的种球,剥取其中外层鳞片通过组培获得无菌试管苗,以无菌苗鳞片为次级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内小鳞茎直接再生的影响.无病毒小鳞茎试管内直接再生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2,4-D+0.05 mg/L KT,诱导率与
玉米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玉米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10%.由于缺少免疫和高抗材料,且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遗传和育种应用研究进展缓慢.对玉米纹枯病致病菌与致病机制、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及抗性相关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抗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玉米纹枯病抗性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