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隐于市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uo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自己一个乌托邦
  
  听说伽蓝这个名字已经很久了,在各大手工论坛上,她的工作室赫赫有名,更早一点,约2000年的时候,就已有人惊异于她文字的精致和生活的清雅。那时伽蓝网站还只是一个个人的展示平台。放了一些心情文字、摄影图片、音乐集萃、厨房菜谱,以及一些挂件、抱枕等手工制品,“那是伽蓝最早的雏形,站点六年来一直在那里。界面也从来没有变过。”伽蓝说得很轻松。
  
  有人说沉醉于手工的女子,通常都有一颗静谧忧伤的心,伽蓝却跟想象中的手工女子略有不同,城市花园的工作间里,她穿着异常朴素,说话的速度极快,反应敏锐,神情很活泼,笑容很明亮。
  生于1970年,学音乐。擅厨艺,擅手工的女子,笑言伽蓝二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1996年为深圳报纸撰稿时的笔名,后来工作室沿用了这个名字,“现在连妈妈都叫我伽蓝。”而伽蓝手工论坛的月点击率早在2002年就已经超过40000人,固定会员人数达到5000多人,拥有20多个实店经销商和网络代理商,多家家居和创业媒体报道过她的手工产品。
  2000年9月,在公司做MIDI的伽蓝绝没有想到这样的成绩,“那时,是完全没有商业这个概念的,只是从小就对手工有一种狂热。”绣花、缝纫、贺卡、编织等都是她的心爱之物,曾温暖了她的童年。所以出现在网上的手工作品有着天然的情态,有些图案是自己创造的,有些是大师们的经典图案。有些是自己从各种物件中抽象出来的,例如蓝鸟四方阵,取材南美的鸟图腾,组成一个阵列,用蓝色的线绣好后,风格朴质原始,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喜欢手工的人慢慢在伽蓝的网站上聚集起来,要求购买的呼声很大,于是她在2001年在易趣开了一个网店,恰逢易趣刚开张,登陆费每件只花了她一块钱。第一件卖出的手工作品就是蓝鸟四方阵,买主留言说十分喜欢,“那种感觉太不一样了,好像一下子就得到了认可。现在六年了,那位顾客跟我们仍是很好的朋友。”
  伽蓝开始一边上班做MIDI,一边做网站和手工。“2002年,论坛上来了一群人,有做计算机的,也有做雕塑什么的,都觉得有一个创作空间就好了,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了一个乌托邦的想象。”
  现在看当年的工作室构想,显然因为太过美好而显得有些理想化。伽蓝笑着说,那时自己还有些排斥商业这个概念,忽略了商业和创作本身就不可能完全分开,“当时在深圳开了两间实体店铺,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现在想来这在当时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后来才开始做经销商的方式。”
  其间的发展漫长而艰难。大概经过了两年时间的调整。才初步完成了面向商业的运作,产品也从艺术性装饰性向实用性过渡,现在伽蓝手工组负责所有伽蓝品牌的手工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少量有创意的其他设计,兼职和专职的组员要负责从设计到制作再到销售的全部流程,销售则不再走实体店路线,主要以为异地经销商和网店代理商为主。
  “做到现在已经觉得商业和创业没有分开的必要,我们现在的状态是阳春白雪下的下里巴人。”在上个月,工作室的财务状况已基本扭亏转好,为此手工组的几个女孩子还兴高采烈的出去小撮了一顿。
  
  网络是神奇的东西
  
  “我不擅长商业运作,羞于面对所有销售方式,是网络让我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面对所有人。”
  不管是较简单的缝纫产品,还是比较复杂的定制皮雕。手工制品的人工成本都很高,周期也长,不像批量商品可以以量取胜。手工制品从来无法成为大众消费品,它要求客人既要有某种审美倾向,也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初期的伽蓝手工也跟所有手工艺创业者一样,面对残酷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制作销售的展示地点费用太高、消费群体有限、缺乏资金进行大众的推广手段、缺少专业的经营销售人员、需要大量艺术创作空间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多数手工作坊生存惨淡或是前途未卜,市场需求对于创作本身的局限和扼杀。也是很多手工艺创作者的梦魇。
  而网络却成了伽蓝的一根神奇魔棒,“网络是一个蛮奇怪的东西,一些人对网络很惧怕。其实在网络上交往,完全是投不投缘。因为在网络上的交谈是非常内心的,喜欢就会在一起,然后慢慢延伸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上的朋友常会跑过来跟我们见面,像老朋友一样。”
  传统的商业方式需要很多东西支持,比如环境、时间、还有金钱,但网络就节省了很多。伽蓝刚刚在易趣开店几天,就有工作人员找上门来,给她首页推荐,这对刚刚创业的伽蓝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鼓舞和帮助。接着google,3721这些大网站都帮她免费做了链接,后来,更多的网站和网友的个人主页与她建立了链接,报媒也循网络闻风而来, “因为网络的存在,推广上我几乎没花什么钱。”
  她的组员、经营模式、经销商、代理商,包括客户,几乎全是来自于网络。网站一直是伽蓝的基础,这里的会员给她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尝试给她各种帮助,每一个人都热心诚恳。网络人脉成为了伽蓝工作室强有力的后盾、参谋和宝贵的客户资源。也无意间成为了伽蓝手工最好的推广和销售平台。至今伽蓝手工已经有了二十多家网络代销店,遍布全国。这相当于工作室的一个个分销窗口,将伽蓝的手工理念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传播。
  “工作室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信任,我相信网络,所有的人都对我很好。”伽蓝无疑让人羡慕,这样的信任来源于她诚恳的天性,而她更相信的是,热爱手工的人,都有一颗纯直的心。
  
  手工是一种感觉
  
  在伽蓝工作室,哪怕小小一件手机套,全套的生产过程完全就同于做一件衣服,裁片、绣、缝纫、手工加带……线缝要反复缝,连一点细微的线头也要剪掉有时候一做就是十几个,但每一款都有不同,因为每一块布料都是伽蓝和组员们淘回来的,有时逛街看到就收回来,哪天有灵感了再拿出来做,做完了就没有了。
  由于产量实在不占优势,而且也存在成本和制作时间的问题,于是工作室将大量精力放在了图案和实用设计上,每一件作品都浸透了她们的感情,伽蓝笑着说现在她做梦都全是手工,而她真有一个“马赛克系列”是做梦做出来的。
  是的,手工。只有真正亲手做的东西,才会有手的温暖、人的情意。
  布艺都是一针一线绣了再手裁缝纫出来的,皮雕都是一锤一钉用小锤子敲打出来的,烙画都是一笔一划用电烙铁烙制出来的……所有的作品,都带着这个工作室强烈的气质,清秀而随性,浪漫而不羁。
  “我们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限题材风格地域,一项作品的产生,不是看它环不环保或是其他什么,而是看我们对它有没有感觉。”每个星期工作室都会排一个工作表,大家根据各自的工艺程度和喜好程度来分工。当然,订单是有期限的,但制作的过程伽蓝不会过问,希望她的组员和她一样。保持一种相对自由的工作状态。
  伽蓝曾为南京一个名叫清鉴的网友制 作绘画皮雕本,客人的希望是本子可以跟他的人和心情搭配。一个人的感觉怎么去表现?那个时候她完全没有具体的想法,只有客人的一个粗略意境。到做的时候她染了一块冷灰色的皮子,皮是软雕的,过一会变冷的时候,她开始用笔刷,刷了两笔之后,突然发现笔下的皮子线条轻柔,朦朦胧胧的,竟然就有了点雨的意思。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反复染了4天,一次次加深作效果,开始是雨中的感觉,最后一遍才做到雨丝的感觉,一共染了7遍。整个皮雕面蒙着一层淡淡郁郁的灰,让人恍惚忆起雨后江南的青石小巷,静谧而伤感。她为这个款式命名为“雨·窗外”,一个月后发到客人手里。他震惊了,说实在没有想到你能够做到这样,我自己也想不到,但这就是我要的那种感觉。
  
  “对于一间能够帮你实现梦想的工作室。你还能要求什么?”这是福州一位客人收到定制皮雕本后的评价。现在工作室所有产品都需要排订单,有些工期已经排到了2007年中。如果有人问。做1本笔记本是这样的价格,那么做10本会不会便宜。回答将是第一价格不会改变,第二,10本若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不会给你做。伽蓝笑着说,“幸好,到现在,对于不合适的订单我们已经可以拒绝。”
  
  大隐于市,灵魂自由
  
  卡苏拉是个24岁的女孩。笑容极其明媚,她说自己开始只是伽蓝论坛上的一个ID而已,长期潜水偶尔遛达,直到伽蓝产品开始寻找代理商。她第一个就跳了出来。然后随着自己做了品牌代理商,更加熟悉了伽蓝这个品牌。也熟悉了伽蓝,性格里面共通的东西就让她最终加入了手工组。伽蓝大笑着评价她“绝对是天生的销售人才、网店销售第一人”。
  23岁的kaka则更诗意化,前年,她在深圳物质生活书吧看到了伽蓝的作品,立刻就在书吧里上网找到伽蓝。隔了几天。两人约了见面,一起去莲花山跑步。成了朋友。再后来伽蓝这边缺人,她正好辞了职,就过来帮忙。一个月后,她决定加入,现在她是伽蓝少不得的助手。
  606是最娇小活泼的一个,组员里她也来得最晚。以前专业是计算机科研,在武汉一个大学的研究室做了三年,觉得实在不是她喜欢的生活,于是辞职。无意在网上查到伽蓝工作室,就申请做了网店代理商。做了一段时间后,实在喜欢伽蓝的产品。于是又跑来申请做学徒,想好好学习基础,将来再回武汉做经销商。
  Ling,幸福的小母亲。在一次摄影比赛见到赞助的奖品是伽蓝做的“旋转的普罗米修斯”,鲜明的个性图案、变化自然丰富的色彩、粗犷的缝线。都彰显着手工的特色,一下子就对了她的胃口,找到伽蓝工作室。聊过,画过,马上就决定兼职来做画工。
  这些因缘寻觅而来,又最终聚在一起的人,伽蓝感动且珍惜,更竭尽全力把工作室建成一个自由创作的乐园,“我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多的物质和方向,能给他们的,只是一种工作的状态,不受各种环境的影响,所有的设计,都可以天马行空的创造。”
  伴着钉锤轻响和缝纫歌唱,大家在这里工作、聊天、生活,永远无需打卡,阳光柔软的下午。所有组员会集体上楼睡觉。而工作都是自己喜欢的,随时都能全情投入。“有时候论坛上会有很多人提出一些有趣的想法,我们会考虑市场需要,价格因素。还有,关键我们喜不喜欢去做它。不喜欢,再挣钱也不做。”
  这样的生活与尘烟密布的城市无疑形成了强烈反差,状态完美,让人心生向往,但想要进入工作室并不那么容易。手工基础并不重要。比如606,之前什么也不懂,而与她同时申请的另一个人,在桂林已经做了两年手工,伽蓝反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606,“选择组员的关键,是看心态,是不是清楚自己想要一个怎么样的状态,有没有能力来面对这些东西。比如一个月工资可能只有几百块,从早上一直忙到半夜。一两天可以,如果是一年两年,你愿不愿意?很可能将来坚持不下去停止了,你又有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当然,现在工作室发展越来越好。从各大报媒的报道。到登上《国际室内设计年鉴》,伽蓝工作室无疑已经走到了同类型工作室的前面。而她却说,“我们仍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个夹缝,大概指的是手工的行业性以及伽蓝为工作室设定的模式,工作室的远期目标是每人可以背着工具,到欧洲去一边旅行,一边靠手工作品赚取旅费。当然这是有些玩笑似的有趣理想。但她也想过就在明年,工作室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间,有一辆车,有一间展示代表作品的旗舰店,或者组员们的工资能够达到市面上的标准。
  她们都是简单的人,“现在做这些,不是为了明年有辆车,而是为了现在大家在一起很愉快。”
  她们也都是灵魂自由的人,遵从内心,因为喜欢而投入,因为快乐而满足。
  伽蓝没有孩子。很少看报看电视,刻意给了自己一个简单的生活状态。“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卡苏拉轻轻接了一句。下午的阳光照进工作间,伽蓝的笑容清浅而温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