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人为何多为单字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三国演义》后,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
  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东汉、三国这三百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极少。《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是找不出双字名的。
  原来,问题出在王莽身上。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也涉及了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等爷爷和爹爹死了,这个王宗是有可能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了幅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抢班夺权。不料水平有限,事情败露了。
  王宗一看形势不好就自杀了。人死了,但“政治权利”要剥夺,于是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
  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王莽上台后曾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們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了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改过来,竟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
  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当时人口不多,人的活动范围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单字现象得以延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其他文献
朱元璋出生于贫穷的农民之家,做过和尚,当过乞丐,吃了很多苦,才开创了大明王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按说,咸鱼翻身后,他会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让他们再受自己当年的苦,这几乎是所有父母的惯常做法,可是,朱元璋却不这么干。他觉得,孩子们在深宫里长大,养尊处优惯了,就会失去上进心,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好日子,更难于守住祖业。于是,他决定给这些尊贵的皇子们来场“忆苦思甜”教育。  朱元璋的老
目的通过对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B超检测结果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判断肝硬化程度、早期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92例,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胃底静脉曲张在各组中发生比例,并测量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研究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伴胃底静脉曲张比例越高;随
在先秦史学界,一直有“秦出东夷”和“秦为西戎”两种观点。比如,历史上,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就认为,秦人出自西方。而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等人的研究,则主张“秦之先世本在东方”。  不过“秦为西戎”那可一直是主流意见。  那么,秦人到底源于何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  秦人到底源于何方  “寻秘的钥匙在地下”—— 5年前,清华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从境外拍卖所得的2388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