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的改革。而传统的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而且往往还要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地讲述;然而在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教材特点;教学方式;作用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74-01
  因此,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特点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分析,偏重演绎,偏重推理,轻视综合、归纳、渗透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课讲得很精彩,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就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空。
  那么对于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二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是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2.重视新课的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3.重视问题的设计。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4.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调控作用。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5.重视小结设计和作用。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日渐扩大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高效需要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依据高职
为了深入探讨目标教学,我们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尽管我们的教改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方法中的缺陷与不足也就逐渐显示出来.如分层教学的形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过硬的政治素养与高尚道德品质的统一、广博的学识与深厚专业知识的统一、前瞻性与创新精神的统一。这种人格魅力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
期刊
女职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广大女职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女职工实现自身进步与发展的需要,是更好地服务女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新时期,我们依然要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
随着人类对于大千世界的不断探索,科技发展的方向不断拓展,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往往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各种地质进行有效的探测,不仅可以
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BT软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产生的BT侵权案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笔者主要从BT侵权的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进行法律剖析,进而分析网络
“TD-LTE网规工具从LTE的自有特性出发,将为LTE的网络建设、关键技术验证、参数配置等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TD-LTE network management tools starting from LTE’s o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