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荠菜,别名护生草,是最早返青的十字花科,荠属,1年生或2年生草本,株高10-40厘米,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或羽状分裂,偶有全缘,长约12厘米,宽约2.5厘米。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叶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白色,直径约2毫米,十字花形花冠。短角果,倒三角形,长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先端微凹。
荠菜多生于荒地、路边。其营养价值很高,可食部分100克物质中含水85.1克、蛋白质5.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热量49千卡、粗纤维1.4克、灰分1.8克、钙420毫克、胡萝卜素3.2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1255毫克和人体必需的十几种氨基酸。
荠菜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喜冷凉晴朗气候。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营养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低于10℃或超过25℃生长缓慢。荠菜耐寒能力极强,-5℃植株不受损害,可耐短期-7.5℃低温。播后30天即可收获。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均可种植。秋季露天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科学选地
选向阳、土壤肥沃、易排水、杂草少的地块,深耕,整细耙平,做成长宽各1米的畦。
2、播期和播量
山东、河南等地,春播一般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均可进行,每亩用种量0.8-1千克。秋播从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进行,每亩用种量1~3千克,播期越早,用种量越大,播撤要均匀。因荠菜种子极小,为播撒均匀,可掺入2~3倍的细沙土,播后用脚踏实畦面,忌用齿耙耙畦面,以免出苗困难。
3、合理管理
为防止高温、干旱影响出苗,播后立即用帘子或芦苇覆盖,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
(1)浇(喷)水。出苗前后要不断浇水,一般用喷壶浇洒,忌用大水灌。出苗前,每天喷洒3-4次;出苗后,每天喷洒1次,时间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冬前适当控水,以防徒长。
(2)施肥。第1次追肥在幼苗有2片真叶时,每亩施稀薄的腐熟人粪尿1.5-2吨或硫酸铵10-15千克,以后在每次采收前7-10天追1次肥,用肥量同第1次追肥。
4、人工除草
荠菜植株较小,常与杂草混生,除草较困难,因此,应尽量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栽培。杂草发生时,可结合采收等田间作业进行人工铲除或拔除。
5、防病治虫
荠菜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80%克霉灵400倍液,5~7天喷1次,连喷3-4次。主要虫害是蚜虫,应及时喷药防治。
6、及时采收
真叶达12-13片时,进行第1次采收。采收时尽量拣大留小,且注意挑收均匀,这样能使剩下的荠菜容易发棵,均匀生长。可陆续收获4-5次,到第2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亩产量可达3吨。
7、留种
10月上旬播种较好,间苗时以幼苗互相不拥挤为度。选叶大、叶基部有1~2缺刻、时片上部为全缘、扁梗的植株留种。3月抽苔时,拔除抽苔早的植株,并最后定苗,苗距14-15厘米。4月上旬开花,5月上旬种子成熟选择晴天上午收割,摊晒于阳光下,下午搓出种子,再晒种3天,贮藏备用。
庭院栽植佳品——花椒草
三十余年前,笔者与乡亲们就一同用花椒草做调料,从无不良反应。因用其烹制出的菜肴风味特异,所以本地城乡已广为栽培。为与花友奇香共品尝,将其介绍如下:
花椒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早春天暖即萌发,深秋遇冻而死,茎圆形四棱,棱线上密生极短的白色绒毛,株形为二权分枝式。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齿状浅裂,对生。当年株高40-60厘米(为防止过高而倒伏,可随时短截),上部叶腋间有伞状花序,呈环形排列兰色的小花。但是在北方从未见其结籽。微风吹过,即飘出淡淡的幽香,掐叶于鼻下嗅闻,香味浓烈。用其鲜叶调汤,味道格外鲜美,用其拌馅或烹制菜肴,风味鲜香特异。其鲜叶晒干后仍具有特殊的香味。
该草萌发力特强,栽上十几株,次年就串生两三平方米,如把茎压倒埋土,浇透水,保持湿润,节节都能生根,切断后即可移栽,扦插也极易生根。随时挖取一段脚芽,埋土浇水即活,繁殖系数极高。用盆或塑料袋栽上几个脚芽,随时掐尖促权整形,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上市创收。同时也使无地的朋友们能观品到花椒草的秀与香。
它不择土壤,抗旱,也不怕涝(但不能积水),极耐阴,也不怕烈日暴晒。初冬遇严寒地上部分枯死,翌春,地皮刚开化,就冒出密密层层的芽子来。只要给它以肥水,它就三季还人以芳香。至今尚未发现它有何病虫害,终生不用农药,属于绿色调料。
花椒草繁殖易,好栽植,无农药污染,随时可取做调料,鲜品与干货都可做木本花椒的代用品,节省开资,而且另具特殊的香味,又可创收,实为庭院栽植佳品。
荠菜多生于荒地、路边。其营养价值很高,可食部分100克物质中含水85.1克、蛋白质5.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热量49千卡、粗纤维1.4克、灰分1.8克、钙420毫克、胡萝卜素3.2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1255毫克和人体必需的十几种氨基酸。
荠菜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喜冷凉晴朗气候。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营养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低于10℃或超过25℃生长缓慢。荠菜耐寒能力极强,-5℃植株不受损害,可耐短期-7.5℃低温。播后30天即可收获。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均可种植。秋季露天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科学选地
选向阳、土壤肥沃、易排水、杂草少的地块,深耕,整细耙平,做成长宽各1米的畦。
2、播期和播量
山东、河南等地,春播一般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均可进行,每亩用种量0.8-1千克。秋播从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进行,每亩用种量1~3千克,播期越早,用种量越大,播撤要均匀。因荠菜种子极小,为播撒均匀,可掺入2~3倍的细沙土,播后用脚踏实畦面,忌用齿耙耙畦面,以免出苗困难。
3、合理管理
为防止高温、干旱影响出苗,播后立即用帘子或芦苇覆盖,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
(1)浇(喷)水。出苗前后要不断浇水,一般用喷壶浇洒,忌用大水灌。出苗前,每天喷洒3-4次;出苗后,每天喷洒1次,时间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冬前适当控水,以防徒长。
(2)施肥。第1次追肥在幼苗有2片真叶时,每亩施稀薄的腐熟人粪尿1.5-2吨或硫酸铵10-15千克,以后在每次采收前7-10天追1次肥,用肥量同第1次追肥。
4、人工除草
荠菜植株较小,常与杂草混生,除草较困难,因此,应尽量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栽培。杂草发生时,可结合采收等田间作业进行人工铲除或拔除。
5、防病治虫
荠菜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80%克霉灵400倍液,5~7天喷1次,连喷3-4次。主要虫害是蚜虫,应及时喷药防治。
6、及时采收
真叶达12-13片时,进行第1次采收。采收时尽量拣大留小,且注意挑收均匀,这样能使剩下的荠菜容易发棵,均匀生长。可陆续收获4-5次,到第2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亩产量可达3吨。
7、留种
10月上旬播种较好,间苗时以幼苗互相不拥挤为度。选叶大、叶基部有1~2缺刻、时片上部为全缘、扁梗的植株留种。3月抽苔时,拔除抽苔早的植株,并最后定苗,苗距14-15厘米。4月上旬开花,5月上旬种子成熟选择晴天上午收割,摊晒于阳光下,下午搓出种子,再晒种3天,贮藏备用。
庭院栽植佳品——花椒草
三十余年前,笔者与乡亲们就一同用花椒草做调料,从无不良反应。因用其烹制出的菜肴风味特异,所以本地城乡已广为栽培。为与花友奇香共品尝,将其介绍如下:
花椒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早春天暖即萌发,深秋遇冻而死,茎圆形四棱,棱线上密生极短的白色绒毛,株形为二权分枝式。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齿状浅裂,对生。当年株高40-60厘米(为防止过高而倒伏,可随时短截),上部叶腋间有伞状花序,呈环形排列兰色的小花。但是在北方从未见其结籽。微风吹过,即飘出淡淡的幽香,掐叶于鼻下嗅闻,香味浓烈。用其鲜叶调汤,味道格外鲜美,用其拌馅或烹制菜肴,风味鲜香特异。其鲜叶晒干后仍具有特殊的香味。
该草萌发力特强,栽上十几株,次年就串生两三平方米,如把茎压倒埋土,浇透水,保持湿润,节节都能生根,切断后即可移栽,扦插也极易生根。随时挖取一段脚芽,埋土浇水即活,繁殖系数极高。用盆或塑料袋栽上几个脚芽,随时掐尖促权整形,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上市创收。同时也使无地的朋友们能观品到花椒草的秀与香。
它不择土壤,抗旱,也不怕涝(但不能积水),极耐阴,也不怕烈日暴晒。初冬遇严寒地上部分枯死,翌春,地皮刚开化,就冒出密密层层的芽子来。只要给它以肥水,它就三季还人以芳香。至今尚未发现它有何病虫害,终生不用农药,属于绿色调料。
花椒草繁殖易,好栽植,无农药污染,随时可取做调料,鲜品与干货都可做木本花椒的代用品,节省开资,而且另具特殊的香味,又可创收,实为庭院栽植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