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可能导致发动机出现窜烧机油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因以上原因而导致故障的相应排除方法作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发动机;窜烧机油;故障;对策
发动机燃烧机油现象一般是因活塞连杆组、配气机构、汽缸体等部件没有良好的密封配合性或加注了过量的机油等因素而导致的。对于此项故障的修理过程中,如采用劣质零件或维修技术不规范,还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窜油现象。
1 导致发动机窜烧机油故障的原因分析
正常温度下运转的发动机为要确保其动力性与经济性,就一定要保证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的压缩力达到设计标准,同时还应确保能够充分进气、彻底燃烧,这样一来,才可确保发动机做功时可以产生足够的动力,使发动机曲轴可以高速运转。期间为确保发动机气缸压缩力可以达到标准,应保证发动机配气机构与曲轴连杆机构等各配合部件能够良好的密封配合性。而为使其有着良好的密封配合性,就一定要确保各配合间隙符合技术标准。期间如果发动机各密封配合件有较大程度的磨损情况,则会对其密封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导致出现发动机窜烧机油现象,进而使其输出功率下降,无法正常行驶。可能导致发动机窜烧机油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中的气门、气门杆与气门导管出现磨损时,会使其配合间隙增大。其中气门杆与气门导管如果出现修理工艺及磨损不均匀方面的问题,会对密封配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漏油。出现此类现象时,机油就会窜入燃烧室燃烧,进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产生影响。
1.2活塞环磨损 活塞环是一种磨损速度较快的零件,特别是第一道活塞环,磨损速度更快,磨损程度更大。燃烧作用下,环背的压力会很大,其中较大的环背压力对于密封性会有一定的帮助,可是相对的,也会加快磨损速度。当活塞环磨损或失效后,极易出现窜油现象,进而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增加机油消耗速度,并出现通风系统冒烟,排气冒蓝烟及燃烧室表面积炭的现象。
1.3气缸磨损 在气缸的工作表面,通常会在活塞环的运动区域有一些磨损情况,一般是沿气缸轴线方向出现一些形状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会产生圆柱度误差,最大的磨损部位是当活塞在上止点位置时,与第一道环对应的缸壁处。而沿横向截面是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会产生圆度误差。最大的磨损部位是在进气门对面的气缸壁上,因为这个位置受新鲜混合气流较强冲袭作用,会使润滑油膜稀释磨料增多,温度降低,造成该部位较为严重的磨损情况。
1.4机油加注过多 当过量的加注机油时,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会使气缸壁产生过量机油,而活塞环无法将其完全刮掉,进而使其窜到燃烧室燃烧。
2 排除故障的方法
首先应对气缸盖进行检查,在拆下气缸盖后,如发现个别排气门座有灰白的积炭,进气门有油湿的情况,对于有问题的气门,应将其导管和杆的配合间隙进行测量,如果其配合间隙不符合原厂标准0.12 mm之内,就会因进排气门与座的配合密封性不好而产生积炭。此项问题主要是因为维修工艺不规范或材质不达标而引起的。其中一些气门杆及导管的配合间隙过大,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工艺与材质方面不达标而导致的。针对此类情况,应换用新的气门、气门导管与气门油封。
期间还应仔细检查活塞环有无对口现象、个别环的漏气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是否大于45°、环的端隙、背隙和侧隙是否符合标准,弹力是否正常,端隙是否在0.29~0.49 mm之间。背隙低于环槽岸表面是否在0~0.35 mm之间。其中因为种种因素,环的材质很难保证,如果润滑条件也达不到标准,就会加快磨损速度。
接下来应用量缸表测量汽缸体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当误差符合标准时又没有拉伤痕迹,就应对汽缸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检查,如果气缸的局部位置与活塞环无接触痕迹,就有可能是气缸体承孔与气缸套外径配合性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动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间隙部位在瞬间高温高压作用下,缸套会出现变形现象而压紧在承孔上,进而导致活塞环与缸体间产生瞬间无法良好的密封配合。对于这一点,用量缸表无法测量出,主要是由于零件表面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变动量只有在受到冲击时才会发生,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的变动量为形状误差,在实际圆柱面偏离理论圆柱面时,实际圆柱内各垂直面的直径相等,因此用量缸表来进行测量,得到的一定是符合标准的数据。
通过上述故障可以发现,当前应重点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另一方面要确保零件的质量,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
关键词:发动机;窜烧机油;故障;对策
发动机燃烧机油现象一般是因活塞连杆组、配气机构、汽缸体等部件没有良好的密封配合性或加注了过量的机油等因素而导致的。对于此项故障的修理过程中,如采用劣质零件或维修技术不规范,还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窜油现象。
1 导致发动机窜烧机油故障的原因分析
正常温度下运转的发动机为要确保其动力性与经济性,就一定要保证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的压缩力达到设计标准,同时还应确保能够充分进气、彻底燃烧,这样一来,才可确保发动机做功时可以产生足够的动力,使发动机曲轴可以高速运转。期间为确保发动机气缸压缩力可以达到标准,应保证发动机配气机构与曲轴连杆机构等各配合部件能够良好的密封配合性。而为使其有着良好的密封配合性,就一定要确保各配合间隙符合技术标准。期间如果发动机各密封配合件有较大程度的磨损情况,则会对其密封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导致出现发动机窜烧机油现象,进而使其输出功率下降,无法正常行驶。可能导致发动机窜烧机油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中的气门、气门杆与气门导管出现磨损时,会使其配合间隙增大。其中气门杆与气门导管如果出现修理工艺及磨损不均匀方面的问题,会对密封配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漏油。出现此类现象时,机油就会窜入燃烧室燃烧,进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产生影响。
1.2活塞环磨损 活塞环是一种磨损速度较快的零件,特别是第一道活塞环,磨损速度更快,磨损程度更大。燃烧作用下,环背的压力会很大,其中较大的环背压力对于密封性会有一定的帮助,可是相对的,也会加快磨损速度。当活塞环磨损或失效后,极易出现窜油现象,进而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增加机油消耗速度,并出现通风系统冒烟,排气冒蓝烟及燃烧室表面积炭的现象。
1.3气缸磨损 在气缸的工作表面,通常会在活塞环的运动区域有一些磨损情况,一般是沿气缸轴线方向出现一些形状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会产生圆柱度误差,最大的磨损部位是当活塞在上止点位置时,与第一道环对应的缸壁处。而沿横向截面是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会产生圆度误差。最大的磨损部位是在进气门对面的气缸壁上,因为这个位置受新鲜混合气流较强冲袭作用,会使润滑油膜稀释磨料增多,温度降低,造成该部位较为严重的磨损情况。
1.4机油加注过多 当过量的加注机油时,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会使气缸壁产生过量机油,而活塞环无法将其完全刮掉,进而使其窜到燃烧室燃烧。
2 排除故障的方法
首先应对气缸盖进行检查,在拆下气缸盖后,如发现个别排气门座有灰白的积炭,进气门有油湿的情况,对于有问题的气门,应将其导管和杆的配合间隙进行测量,如果其配合间隙不符合原厂标准0.12 mm之内,就会因进排气门与座的配合密封性不好而产生积炭。此项问题主要是因为维修工艺不规范或材质不达标而引起的。其中一些气门杆及导管的配合间隙过大,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工艺与材质方面不达标而导致的。针对此类情况,应换用新的气门、气门导管与气门油封。
期间还应仔细检查活塞环有无对口现象、个别环的漏气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是否大于45°、环的端隙、背隙和侧隙是否符合标准,弹力是否正常,端隙是否在0.29~0.49 mm之间。背隙低于环槽岸表面是否在0~0.35 mm之间。其中因为种种因素,环的材质很难保证,如果润滑条件也达不到标准,就会加快磨损速度。
接下来应用量缸表测量汽缸体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当误差符合标准时又没有拉伤痕迹,就应对汽缸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检查,如果气缸的局部位置与活塞环无接触痕迹,就有可能是气缸体承孔与气缸套外径配合性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动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间隙部位在瞬间高温高压作用下,缸套会出现变形现象而压紧在承孔上,进而导致活塞环与缸体间产生瞬间无法良好的密封配合。对于这一点,用量缸表无法测量出,主要是由于零件表面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变动量只有在受到冲击时才会发生,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的变动量为形状误差,在实际圆柱面偏离理论圆柱面时,实际圆柱内各垂直面的直径相等,因此用量缸表来进行测量,得到的一定是符合标准的数据。
通过上述故障可以发现,当前应重点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另一方面要确保零件的质量,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