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学习”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教育 未来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衡量人才素质的基本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学习。因此,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以下对学习品质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这是每个同学都知道学习好的前提,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课前预习选择参考书时一本即可。多个版本知识介绍多少措词有差别时你反而不知所措。对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有答案的参考书最适合学生。记笔记时,我的建议是:除需要记的主干知识外,把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能用自己的话记下来,才是最好的笔记。
2.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自己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就必须扩大经验背景。”读书的方法有许多,而现在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元认知”方法。也是“反思”的方法,就是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分析其长处和短处,再在此基础上自己逐步避短扬长。因为别人介绍得再好的学习方法,总得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做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记录学习的点滴体会,不仅是对学习的深化,也是对表达的练习和积累。写或不写心得,从学习效果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读完以后,不写下一点来,也觉得很有收获,其实这时候脑子里还是模糊和杂乱的。要写下来,就好像逼着自己在思想上作一番清理。有些教师说,读了后写不出什么心得,这就是学的收获还不清晰,思路还没有清理。
一、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化学学习中记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绩的高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所以,要巩固知识就要即时复习、将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相结合。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1.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记忆、学习知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论指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改变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但是,即使两种情境之间有同一性,还不能保证迁移的出现。只有这个同一性被你所感知,对他有清楚的认识,迁移才能有可能实现。因此,对新出现的知识或习题进行分析,再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如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同点在反应原理上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相同)以便找到相应知识的关联点,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使新知识类化,使知识迁移。
2.“过电影”记忆法是回忆与再认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过的内容先“过电影”,使它在脑海中尽可能清晰地重现出来,然后对照书本查漏补缺,找出尚未记住的部分进行再认,而后再“过电影”回忆。也可在“过电影”加快受阻时立即找出受阻障碍或薄弱的环节。如此循环往复,记忆将产生倍增效果,而且所记内容清晰无比、牢固准确。包括随时过电影:觉得某些知识该记,就要及时的过电影,比如入睡前、起床前、散步的时候,都可以像过电影一样进行追记。短时过电影:记得材料较短,在记了几遍快记住的时候,就要合上书过电影,回想不起来打看书看一下,然后继续过电影,至到记住为止。睡前醒后过电影:入睡前躺在床上过电影,回忆不出来就翻书核查,凡是第二天清晨能回想出来的都能牢固的记在脑子里。 需要注意的是“过电影”要及时,排除干扰,内容要准确。
一般来说,能通过“过电影”回忆出的内容比回忆不出的内容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要深。只注重机械地翻书本机械地重复。在学习或复习时,应该在材料还没完全记住前就积极地试着去“过电影”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错误少。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个人成才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需要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1.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自己内部学习动机,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对策不对。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相差甚微,多把失败归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对策不对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自信心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先练习较容易的题目,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时自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如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课下听一首好歌等形式。给自己找个榜样,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时无穷的。一首歌,如《壮志在我胸》,一本好书,如各种名人传记,也可以是明星姚明等。向名人名家学习,不是学习他们的知识,而是反思、剖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句话说得好,想成功,最好和成功者在一起。
总之,希望大家在平时注重学习品质的培养,尤其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是你高考取胜的法宝,将对你终生受益。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这是每个同学都知道学习好的前提,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课前预习选择参考书时一本即可。多个版本知识介绍多少措词有差别时你反而不知所措。对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有答案的参考书最适合学生。记笔记时,我的建议是:除需要记的主干知识外,把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能用自己的话记下来,才是最好的笔记。
2.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自己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就必须扩大经验背景。”读书的方法有许多,而现在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元认知”方法。也是“反思”的方法,就是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分析其长处和短处,再在此基础上自己逐步避短扬长。因为别人介绍得再好的学习方法,总得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做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记录学习的点滴体会,不仅是对学习的深化,也是对表达的练习和积累。写或不写心得,从学习效果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读完以后,不写下一点来,也觉得很有收获,其实这时候脑子里还是模糊和杂乱的。要写下来,就好像逼着自己在思想上作一番清理。有些教师说,读了后写不出什么心得,这就是学的收获还不清晰,思路还没有清理。
一、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化学学习中记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绩的高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所以,要巩固知识就要即时复习、将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相结合。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1.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记忆、学习知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论指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改变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但是,即使两种情境之间有同一性,还不能保证迁移的出现。只有这个同一性被你所感知,对他有清楚的认识,迁移才能有可能实现。因此,对新出现的知识或习题进行分析,再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如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同点在反应原理上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相同)以便找到相应知识的关联点,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使新知识类化,使知识迁移。
2.“过电影”记忆法是回忆与再认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过的内容先“过电影”,使它在脑海中尽可能清晰地重现出来,然后对照书本查漏补缺,找出尚未记住的部分进行再认,而后再“过电影”回忆。也可在“过电影”加快受阻时立即找出受阻障碍或薄弱的环节。如此循环往复,记忆将产生倍增效果,而且所记内容清晰无比、牢固准确。包括随时过电影:觉得某些知识该记,就要及时的过电影,比如入睡前、起床前、散步的时候,都可以像过电影一样进行追记。短时过电影:记得材料较短,在记了几遍快记住的时候,就要合上书过电影,回想不起来打看书看一下,然后继续过电影,至到记住为止。睡前醒后过电影:入睡前躺在床上过电影,回忆不出来就翻书核查,凡是第二天清晨能回想出来的都能牢固的记在脑子里。 需要注意的是“过电影”要及时,排除干扰,内容要准确。
一般来说,能通过“过电影”回忆出的内容比回忆不出的内容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要深。只注重机械地翻书本机械地重复。在学习或复习时,应该在材料还没完全记住前就积极地试着去“过电影”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错误少。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个人成才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需要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1.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自己内部学习动机,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对策不对。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相差甚微,多把失败归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对策不对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自信心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先练习较容易的题目,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时自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如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课下听一首好歌等形式。给自己找个榜样,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时无穷的。一首歌,如《壮志在我胸》,一本好书,如各种名人传记,也可以是明星姚明等。向名人名家学习,不是学习他们的知识,而是反思、剖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句话说得好,想成功,最好和成功者在一起。
总之,希望大家在平时注重学习品质的培养,尤其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是你高考取胜的法宝,将对你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