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全国PPP发展进入井喷式发展期,宁夏的PPP各项工作也在扎实稳妥中有序深入推进,将开展PPP工作作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投入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并探索尝试PPP有关工作。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项目的参与者都已经清晰了解了项目的所有风险、要求和机会,才有可能充分享受PPP融资模式所带来的收益。
关键词:PPP 融资模式 公共基础设施
一、概述
所谓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指的是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具体指的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之间合作关系的一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是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它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
采用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图为PPP融资模式的运行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PPP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截止2016年底目前,我国总计的PPP项目有10828个,项目金额达到129,598.67亿元。宁夏的PPP项目共72个,投资总额约1739.78亿元,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教育等领域。
二、PPP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1)PPP融资模式的采用有利于转换政府的职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以前繁重的政务事务中脱身出来,从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变成了监管者。
(2)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共同参与论证,可以提前确定项目融资的可行性,缩短项目的前期工作周期,从而节省政府投资。
(3)由于可以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分担了一部分项目风险,风险分配更加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的风险,从而降低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再整个过程中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PPP融资模式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缺点。
(1)采用PPP融资模式,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的私营公司给政府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合作中政府部门要负有一定的责任,这就增加了政府部门的风险负担。
(2)PPP这种融资模式其组织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各方协调的难度。
(3)采用PPP融资模式时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
(4)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既是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又是PPP政策制定者、合同履约的监管者,这让很多社会资本方担忧。PPP融资模式让政府部门深度介入到项目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把政府部门从中立的定位逼到与民逐利的位置上去。结合PPP项目的实施,应该重新定位政府、社会资本、相关机构等在PPP模式中的角色和定位,解决好“职能缺位”、“职能越位”和“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5)PPP融资项目伤害了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PPP项目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如果大量资金涌入这种项目,社会创新、创造的投资就会受到影响。
(6)PPP模式吹大了地方的政府债务。未来,很多地方政府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危机。
(7)民营企业参与PPP领域不充分的问题。PPP模式强化了计划经济的功能,让国有企业无限扩张,严重挤压民营资本,蚕食30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尽管民企获得不少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不少困难。比如,目前很多地方倾向于把PPP项目打包做大,往往只有央企、国企才有实力来做,这实际上是把很多民营企业排除在外。
而且在当前PPP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项目也往往忽略经营性特征,不但不考虑参与企业的运营情况和盈利模式,一味追求大体量、大投资,而且还把一些项目生搬硬凑在一起,无疑增加了后续履约、监管等方面的难度。比如某地要建一个公益性体育馆,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又设计了一个盈利的酒店项目,实际上二者根本就不搭。这种重建设、轻运营的行为没有考虑到项目的效率,从而达不到物有所值的目的。
三、有效开展措施
(1)搭建制度框架,强化政策保障。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推广运用PPP相关政策及精神,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及时出台PPP项目指导意见。
(2)推进项目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将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统一录入信息平台管理。借助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对PPP项目实现线上管理、动态数据分析、全生命周期监管、案例共享等。
(3)加大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在PPP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指导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地区的倾斜和支持力度。
(4)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从上划分部门权限,厘清部分职责分工,便于地方高效开展PPP相关工作。
(5)加大指导地方和培训力度。继续加大通过培训、调研、考察等方式提升地方在PPP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实操能力,在PPP模式操作指南、財政承受能力论证、全生命周期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评审等具体操作业务方面雪中送炭,以适应和解决当前开展PPP工作对人才更高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PPP作为一种项目融资建设模式,可以在政府预算不足的时候作为一种基础建设融资手段,给民营资本打开参与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通道,激励民营资本投向,但是PPP也给政府增加了一定的风险负担,在选择PPP融资模式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华.PPP与资产证券化[M].中信出版社.
[2]李虹.我国农村水利项目融资方案探析——基于PPP模式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作者简介:陈志龙(1989—)男。宁夏盐池人。民族:汉。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试验检测。
关键词:PPP 融资模式 公共基础设施
一、概述
所谓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指的是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具体指的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之间合作关系的一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是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它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
采用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图为PPP融资模式的运行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PPP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截止2016年底目前,我国总计的PPP项目有10828个,项目金额达到129,598.67亿元。宁夏的PPP项目共72个,投资总额约1739.78亿元,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教育等领域。
二、PPP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1)PPP融资模式的采用有利于转换政府的职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以前繁重的政务事务中脱身出来,从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变成了监管者。
(2)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共同参与论证,可以提前确定项目融资的可行性,缩短项目的前期工作周期,从而节省政府投资。
(3)由于可以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分担了一部分项目风险,风险分配更加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的风险,从而降低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再整个过程中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PPP融资模式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缺点。
(1)采用PPP融资模式,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的私营公司给政府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合作中政府部门要负有一定的责任,这就增加了政府部门的风险负担。
(2)PPP这种融资模式其组织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各方协调的难度。
(3)采用PPP融资模式时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
(4)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既是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又是PPP政策制定者、合同履约的监管者,这让很多社会资本方担忧。PPP融资模式让政府部门深度介入到项目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把政府部门从中立的定位逼到与民逐利的位置上去。结合PPP项目的实施,应该重新定位政府、社会资本、相关机构等在PPP模式中的角色和定位,解决好“职能缺位”、“职能越位”和“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5)PPP融资项目伤害了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PPP项目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如果大量资金涌入这种项目,社会创新、创造的投资就会受到影响。
(6)PPP模式吹大了地方的政府债务。未来,很多地方政府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危机。
(7)民营企业参与PPP领域不充分的问题。PPP模式强化了计划经济的功能,让国有企业无限扩张,严重挤压民营资本,蚕食30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尽管民企获得不少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不少困难。比如,目前很多地方倾向于把PPP项目打包做大,往往只有央企、国企才有实力来做,这实际上是把很多民营企业排除在外。
而且在当前PPP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项目也往往忽略经营性特征,不但不考虑参与企业的运营情况和盈利模式,一味追求大体量、大投资,而且还把一些项目生搬硬凑在一起,无疑增加了后续履约、监管等方面的难度。比如某地要建一个公益性体育馆,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又设计了一个盈利的酒店项目,实际上二者根本就不搭。这种重建设、轻运营的行为没有考虑到项目的效率,从而达不到物有所值的目的。
三、有效开展措施
(1)搭建制度框架,强化政策保障。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推广运用PPP相关政策及精神,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及时出台PPP项目指导意见。
(2)推进项目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将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统一录入信息平台管理。借助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对PPP项目实现线上管理、动态数据分析、全生命周期监管、案例共享等。
(3)加大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在PPP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指导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地区的倾斜和支持力度。
(4)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从上划分部门权限,厘清部分职责分工,便于地方高效开展PPP相关工作。
(5)加大指导地方和培训力度。继续加大通过培训、调研、考察等方式提升地方在PPP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实操能力,在PPP模式操作指南、財政承受能力论证、全生命周期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评审等具体操作业务方面雪中送炭,以适应和解决当前开展PPP工作对人才更高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PPP作为一种项目融资建设模式,可以在政府预算不足的时候作为一种基础建设融资手段,给民营资本打开参与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通道,激励民营资本投向,但是PPP也给政府增加了一定的风险负担,在选择PPP融资模式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华.PPP与资产证券化[M].中信出版社.
[2]李虹.我国农村水利项目融资方案探析——基于PPP模式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作者简介:陈志龙(1989—)男。宁夏盐池人。民族:汉。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试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