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又称减蛋综合征,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蛋鸡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褪色蛋和劣质蛋为主要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已成为蛋鸡和种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诊断技术
1. 流行病学诊断
该病主要发生于鸡,在鸭、鹅、火鸡、珍珠鸡、麻雀及野禽等禽类体内也曾检测到该病毒抗体。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性成熟前的幼龄鸡呈隐性感染,主要是性成熟的产蛋鸡群出现严重变化,发病主要集中在26~43周龄。各品系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系的鸡对本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产褐壳蛋的肉用和蛋用种母鸡最易感,产白壳蛋的母鸡发病率较低,同时产褐壳蛋鸡的恢复比产白壳蛋鸡慢。带毒鸡、带毒鸭和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受精卵垂直传播,也可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通过种蛋和种公鸡的精液经生殖道传播,可使母鸡开产日龄向后推迟,可达6~8周。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蛋盘、粪便、免疫用的针头、饮用水传播。笼养鸡比平养鸡传播快,肉鸡和产褐壳蛋的重型鸡比产白壳蛋的鸡传播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 临床症状诊断
感染鸡群以突然发生群体性产蛋下降为特征。病鸡精神、采食、饮水无明显变化,无呼吸道症状;粪便有时较稀,呈白色;产蛋率突然下降达20%~50%,最高时可达60%~70%,经4~10周后才逐渐恢复,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产蛋曲线呈典型的“双峰形”,且产蛋期缩短。在减蛋同时还伴有15%左右的异常蛋,如较多的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粗壳蛋和畸形蛋。蛋壳表面粗糙,呈砂纸样或石灰样,褐壳蛋褪色为白色或粉皮蛋。破蛋率显著增加,可达40%左右。蛋品质下降,异常蛋蛋黄周围的蛋清浓稠混浊,其余蛋清则透明如水,或者蛋中混有血液或异物。产蛋率开始恢复后,蛋壳颜色、形状及质量均恢复为正常。发病期间受精率正常,但所产种蛋的孵化率明显降低,死胚率高达10%~12%。
3. 病理变化诊断
本病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一般不引起死亡。有些病鸡卵巢和输卵管萎缩,输卵管管腔内有黏液渗出,黏膜水肿、苍白、变厚,因卵黄坠入腹腔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窄部和子宫有卡他性炎症,偶见破碎蛋壳。
4. 鉴别诊断
①衣原体病。由鹦鹉热衣原体或沙眼衣原体引起,鸡易感性稍差,多为亚临床症状。病变主要为:脾、肝、心脏、气囊有明显病变;脾肿大2~5倍;肝大质脆,呈黄白色;心肿大,外膜呈白色或黄白色;气囊混浊;成鸡输卵管呈囊性水肿。②禽流行性感冒。由正黏病毒引起,症状与病变复杂。病变主要为:肝肿易脆,肾肿,输卵管易碎、管腔有白色黏液,其他脏器多表现为出血性病变。③新城疫。由副黏病毒引起,腺胃乳头出血,体温高,呼吸困难,直肠、泄殖腔条纹状出血,气管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有观星、扭头等神经症状。④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引起,有呼吸道症状,输卵管萎缩,卵泡出血、坏死,沙皮蛋、畸形蛋多,少见软皮蛋,无产蛋高峰,冠萎缩,产生鳞皮,产蛋体征消失。
二、防治技术
1. 预防技术
①加强管理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鸡场和孵化室的消毒工作,鸡舍经常通风,用电解多维饮水。由于本病主要经蛋垂直传播,所以应严禁购进该病毒污染的种蛋和雏鸡,做到鸡、鸭和鹅分开饲养,防止野禽与家禽的接触,不使用该病毒污染的疫苗等。②免疫接种。有单价苗、二联苗(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和三联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可供使用。安全区,开产前2~5周接种联苗;发病疫区,开产前2~4周接种单价苗;重疫区,开产前4~6周和2~4周各免疫1次,均用单价苗。要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推荐使用单价苗。疫苗在5~10℃条件下可保存1年,不要冷冻,使用时充分摇匀,使疫苗温度升到室温后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只。平时做好血凝抑制(HI)抗体的监测,当HI≥6时,鸡只可抵抗病毒的攻击。
2. 防治技术
目前,该病尚无特异疗法。一旦发现本病,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可缩短病程,促进鸡群早日康复。同时用硫酸新霉素5克/100千克水连饮4天,激蛋添加剂500克/300千克料,拌料连用7~15天。苏德辉等(1999)曾报道了一种方剂“保产回升散”治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产蛋率快速回升。方剂由当归、黄芪、白芍、山药、陈皮、蒲公英、败酱草、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牡蛎、珍珠母等组成,按一定比例混匀粉碎,40目过筛,分装备用。用法:第一天按每羽1克拌料喂给,同时每千克加喂20片干酵母片,以提高适口性和食欲,第二天起按每羽每天2克喂给,连喂7天。
(作者联系地址:杭柏林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李杰 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邮编:453003)
一、诊断技术
1. 流行病学诊断
该病主要发生于鸡,在鸭、鹅、火鸡、珍珠鸡、麻雀及野禽等禽类体内也曾检测到该病毒抗体。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性成熟前的幼龄鸡呈隐性感染,主要是性成熟的产蛋鸡群出现严重变化,发病主要集中在26~43周龄。各品系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系的鸡对本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产褐壳蛋的肉用和蛋用种母鸡最易感,产白壳蛋的母鸡发病率较低,同时产褐壳蛋鸡的恢复比产白壳蛋鸡慢。带毒鸡、带毒鸭和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受精卵垂直传播,也可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通过种蛋和种公鸡的精液经生殖道传播,可使母鸡开产日龄向后推迟,可达6~8周。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蛋盘、粪便、免疫用的针头、饮用水传播。笼养鸡比平养鸡传播快,肉鸡和产褐壳蛋的重型鸡比产白壳蛋的鸡传播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 临床症状诊断
感染鸡群以突然发生群体性产蛋下降为特征。病鸡精神、采食、饮水无明显变化,无呼吸道症状;粪便有时较稀,呈白色;产蛋率突然下降达20%~50%,最高时可达60%~70%,经4~10周后才逐渐恢复,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产蛋曲线呈典型的“双峰形”,且产蛋期缩短。在减蛋同时还伴有15%左右的异常蛋,如较多的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粗壳蛋和畸形蛋。蛋壳表面粗糙,呈砂纸样或石灰样,褐壳蛋褪色为白色或粉皮蛋。破蛋率显著增加,可达40%左右。蛋品质下降,异常蛋蛋黄周围的蛋清浓稠混浊,其余蛋清则透明如水,或者蛋中混有血液或异物。产蛋率开始恢复后,蛋壳颜色、形状及质量均恢复为正常。发病期间受精率正常,但所产种蛋的孵化率明显降低,死胚率高达10%~12%。
3. 病理变化诊断
本病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一般不引起死亡。有些病鸡卵巢和输卵管萎缩,输卵管管腔内有黏液渗出,黏膜水肿、苍白、变厚,因卵黄坠入腹腔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窄部和子宫有卡他性炎症,偶见破碎蛋壳。
4. 鉴别诊断
①衣原体病。由鹦鹉热衣原体或沙眼衣原体引起,鸡易感性稍差,多为亚临床症状。病变主要为:脾、肝、心脏、气囊有明显病变;脾肿大2~5倍;肝大质脆,呈黄白色;心肿大,外膜呈白色或黄白色;气囊混浊;成鸡输卵管呈囊性水肿。②禽流行性感冒。由正黏病毒引起,症状与病变复杂。病变主要为:肝肿易脆,肾肿,输卵管易碎、管腔有白色黏液,其他脏器多表现为出血性病变。③新城疫。由副黏病毒引起,腺胃乳头出血,体温高,呼吸困难,直肠、泄殖腔条纹状出血,气管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有观星、扭头等神经症状。④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引起,有呼吸道症状,输卵管萎缩,卵泡出血、坏死,沙皮蛋、畸形蛋多,少见软皮蛋,无产蛋高峰,冠萎缩,产生鳞皮,产蛋体征消失。
二、防治技术
1. 预防技术
①加强管理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鸡场和孵化室的消毒工作,鸡舍经常通风,用电解多维饮水。由于本病主要经蛋垂直传播,所以应严禁购进该病毒污染的种蛋和雏鸡,做到鸡、鸭和鹅分开饲养,防止野禽与家禽的接触,不使用该病毒污染的疫苗等。②免疫接种。有单价苗、二联苗(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和三联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可供使用。安全区,开产前2~5周接种联苗;发病疫区,开产前2~4周接种单价苗;重疫区,开产前4~6周和2~4周各免疫1次,均用单价苗。要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推荐使用单价苗。疫苗在5~10℃条件下可保存1年,不要冷冻,使用时充分摇匀,使疫苗温度升到室温后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只。平时做好血凝抑制(HI)抗体的监测,当HI≥6时,鸡只可抵抗病毒的攻击。
2. 防治技术
目前,该病尚无特异疗法。一旦发现本病,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可缩短病程,促进鸡群早日康复。同时用硫酸新霉素5克/100千克水连饮4天,激蛋添加剂500克/300千克料,拌料连用7~15天。苏德辉等(1999)曾报道了一种方剂“保产回升散”治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产蛋率快速回升。方剂由当归、黄芪、白芍、山药、陈皮、蒲公英、败酱草、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牡蛎、珍珠母等组成,按一定比例混匀粉碎,40目过筛,分装备用。用法:第一天按每羽1克拌料喂给,同时每千克加喂20片干酵母片,以提高适口性和食欲,第二天起按每羽每天2克喂给,连喂7天。
(作者联系地址:杭柏林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李杰 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邮编: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