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物料衡算法,核算了江苏某船厂涂装过程中的VOC排放量,分析了不同涂装工段的组分特征,并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评估了各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 显示,该船厂2019年涂装过程VOC排放总量为918.24t,造船、修船和钢结构工段分别占38.5%、44.8%和16.7%,其中无组织排放占比(55.5%)高于有组织排放(44.5%).各VOC组分中,芳香烃和醇类是主要排放物种,其中二甲苯占VOC总排放量的43.4%.全厂涂装过程排放VOC的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4736.37t,二甲苯贡献最高,其中造船
【机 构】
:
江苏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物料衡算法,核算了江苏某船厂涂装过程中的VOC排放量,分析了不同涂装工段的组分特征,并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评估了各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 显示,该船厂2019年涂装过程VOC排放总量为918.24t,造船、修船和钢结构工段分别占38.5%、44.8%和16.7%,其中无组织排放占比(55.5%)高于有组织排放(44.5%).各VOC组分中,芳香烃和醇类是主要排放物种,其中二甲苯占VOC总排放量的43.4%.全厂涂装过程排放VOC的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4736.37t,二甲苯贡献最高,其中造船工段和修船工段二甲苯分别占总OFP的26.5%和25.7%.该船厂现有VOC控制水平一般,可通过实施精细化管控等手段来减少VOC排放,降低臭氧生成潜势.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特征不明显,在铁路网规模扩大、运营场景复杂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和复杂的旅客异质性出行需求.在阐述国外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特征和做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客运产品分类的适应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铁路客运产品实现谱系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基于我国铁路设施设备条件、经营管理方式和列车开行特点,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提出以“车-流”匹配效益最优为目标的客运产品谱系化设计思路和谱系结构框架,对巨量复杂需求用有限品类列车分类匹配运输资源、服务水平、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等内容,对推动铁路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影响,结合X-13ARIMA-SEATS季节调整模型的自动识别最优ARIMA模型和检测突发事件离群值功能,使用脉冲函数和阶梯函数设计基于离群值的突发事件的干预变量,构建铁路客运量的时间序列ARIMAX干预模型,对铁路客运量近年受到的SARS疫情、铁路客票实名制政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趋势进行干预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量冲击较大,SARS疫情在冲击滞后的第5~6期铁路客运量基本得到恢复,新冠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量冲击一直在
植被固碳能力对气象条件十分敏感,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分析广东省植被固碳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规律,并定量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而言,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植被固碳能力强,多年平均固碳量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区域排序为:粤北、粤西、粤东、珠三角.从时间变化而言,2001—2020年广东省植被固碳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植被固碳量介于838.
为探究水性分散体成膜过程中粒子间分子链相互融合的过程,采用合成的芘丁酸二羟基丙酯作为荧光扩链剂,合成荧光标记型水性聚氨酯以及结构相近的未标记型水性聚氨酯,将荧光标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与过量的非标记水性聚氨酯混合成膜,采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测量纯标记分散体与其混合膜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寿命,通过建立激基缔合物荧光寿命和荧光物质浓度之间的线性方程,计算得出颗粒融合深度来表征融合过程.结果 表明:在成膜粒子分子链相互融合阶段,荧光标记分子链扩散进入非标记区域使得荧光标记浓度降低.对研究水性聚氨酯颗粒粒子融合深度与成
近年来,美国LNG出口快速增加并极大地影响着全球天然气市场.在中美LNG领域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以美国LNG出口潜力为基础,梳理了美国LNG出口流程的主要环节,分析对比了美国LNG出口的竞争力,并挖掘美国LNG出口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把握美国天然气市场最新动向.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LNG进口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