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影响下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同时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断拓宽、延长城市硬化路面,导致城市路面雨水渗透能力越来越低,加之部分排水设计不合理,引发城市雨后内涝问题,极大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的运输情况。基于此,国家大力推行了海绵城市建设。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施;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对雨洪情况进行管理的概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指将城市建设得像一个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充分吸收雨水,而当城市遇到干旱时,又可以将存储的水释放出来。2017年,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发言中强调,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此,我们应当有效利用海绵城市理论,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制定出合理的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城市给排水和防雨洪的安全,充分存储水资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调控整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其根本手段就是像海绵一样,展开对水的控制,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在多个方面能够使城市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从而保障城市的健康安全有效的发展。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蕴含量丰富,资源种类也很多,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企业多,尤其是一些资源类企业不占少数,因此在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对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我国的资源并不显得那么优渥,反而是很急促很匮乏的局面,算到每个人头上,相对于国外的国家,我们国家真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有效的解放方法,我们应该从根源上解决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建立一套水的再循环利用系统。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与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拍即合,相互呼应。从城市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角度提出,实现良性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将城市的水资源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对城市下面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城市生态花园的建立以及优化水资源的水质问题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也是一种高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科学措施。
  2、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2.1提升城市抗雨洪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涝问题而进行的,通过践行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城市防雨抗洪的能力,减少、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从而减少城市积雨对道路的破坏,阻碍人们的出行。而且,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还能有效收集雨水,对其进行处理净化,并有效利用,从而保证城市的水资源供给。
  2.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城市的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加之当前城市建设中不断拓宽并延长硬化路面,导致雨洪排泄问题日益严重,而海绵城市建设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在一起,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改善雨洪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并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3、城市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给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
  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全面设计和控制管理的进程当中主要是以排水管网的设置为核心,在排水管网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以城市的某一工业区与生活中心为主,在工业用水和住宅用水中要取得良性的平衡,在目前的平衡当中我们缺少总体管道的综合设计考量,在大多数的城市给排水的设计当中都是进行模板的设计,没有对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我们应该给排水的设计中有更加个性化的设计。
  3.2防水排涝能力不足
  有很多城市,一下雨就出现公路变大河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排水管道不通畅,不能满足及时排水的要求。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全球恶劣极端气候频发的情况下,全国展开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是减少其对城市的危害。比如在城市中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和一些强降雨天气等都会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影响,对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治安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一定要对环境进行有效化的治理,科学合理的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做出合理的设计,使得城市的排水和生态系统有一个积极良好的转变。
  3.3排水系统中忽视对污水的控制
  现代海绵城市的市政给排水设计,除了对雨水进行控制、回收利用,也要重视排水系统中污水的控制。在海绵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排放污水的总量控制,如果失去对给排水系统中的排污总量控制,往往会导致系统失衡,不能真正发挥循环利用的作用。
  4、海绵城市背景下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4.1更新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理念
  在給排水的实际设计中,需要不断加强对海绵城市的解读,将海绵城市的优势融入到给排水中,同时要对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对给排水进行优化,让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得到不断提升。首先是一般情况下,在给排水的实际设计中,要经过路面高度的合理设计,低于绿化带高度。适当提升路面标高,对绿化带标高展开严格的控制,从而让雨水避免进入到排水管道中,让雨水资源被浪费。另外是要避免雨水进入到绿化带中,将绿化带内的泥土带走。其次是在现阶段,城市内的给排水已经基本建成,在后期的不断完善中,要注重对雨水花园的设计和建设,注重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在雨中花园的实际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的情况,经过对当地城市的调研,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4.2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现阶段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规划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在道路工程中更是如此,海绵城市中要对道路工程的材料展开优化,并提升工程设计的理念。可以在道路的建设中,增加新型沥青材料,让路面具备更强的渗透性,提升路面的渗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质量良好和性能优异的沥青材料,对机动车道进行铺设。为了让给排水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路基设计要保持合理性。在实际的设计中,对道路的情况展开可行性研究,结合各个区域的路段特点,对设计方案展开适当调整,路基要保证具备足够的排水性能,比如可以借助换填的技术,让路基得到适当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路基的实际设计中,除了排水系统,还要注重对路基稳定性的维护,借助夯实以及碾压等技术手段,让路基更加稳定以及可靠。   4.3绿化带的合理优化
  城市建设不断开展,绿化带已经是在城市的各个区域遍布,因此在给排水的实际设计中,对绿化带的规划也是要加强关注的。因为在海绵城市中,绿化带不仅可以为城市增加美观度,更是可以为海绵城市的功能实现,提供诸多的便利以及支持。(1)可以设计下沉类型的绿地,合理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衔接处理。对于下沉类型绿地而言,主要就是设置比周边地面低于 200mm 的绿地,利用土壤以及植物的方式,促进雨水的截留以及净化,其余的径流利用雨水口进入到雨水管网中。而下沉类型绿地属于市政道路中的绿化带,除了能够减少雨水径流量之外,还可以促进地下水的补充;(2)在人行道绿化带设计工作中,也可以与相关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相互衔接。一般情况下,人行道绿化带设计,主要进行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的种植,形成连续性的绿化带结构。
  5、案例概述
  湖南省长沙市总投资超8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长沙,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面将变成一块块“大海绵”,雨时吸水,旱时挤水,让城市自由“呼吸”。自2016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望城区编制完成31.4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望城区滨水新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投入政府资金约3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50亿元,共铺排27个项目,涵盖市政道路、公园湿地、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多个类型,构建起城区的一个个“小海绵体”。
  在长沙市望城区工农东路,可以看到人行步道均铺设透水性好的大颗粒沥青路面,两侧设置了大片下凹草沟和生态树池,且明显低于人行道路面,草皮和灌木下换填了高渗透性的介质土。下雨时,路面雨水自然流向草沟与树池,渗进土壤,通过植物净化过滤后,经地下预埋的盲管进入城市雨水管网,管网与周边雷锋公园的湖水相连,可以汇入湖水中,而超过下渗负荷的雨水由于经过净化处理,收集起来还可用于绿地灌溉及景观用水。2017年6月30日,暴雨侵袭长沙,该条道路未形成积水,确保了交通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在进行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地理区域特点,有效收集、净化并循环利用雨水,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进而实现建设全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居舍,2019(12).
  [2]岳祖岩.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防涝系统建设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9(18).
  [3]陈沛.生态城市背景下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及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9).
  [4]苏岩.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01).
  [5]张林厂.试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1).
  [6]薛健.淺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
  作者简介:
  刘勇(1984.3.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给水排水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北京社区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特征目的初步评价北京社区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 CAC)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摘要】民法典将在今年审议并正式出台,在其物权篇很大可能会确立居住权制度,因为居住权是一种用益物权,所以居住权人在其居住房屋被征收时,理应获得补偿。本文将通过研究居住权的几个主要特点,提出在房屋征收时居住权人的几种补偿方式,分析居住权的确立对房屋征收可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民法典;居住权;房屋征收;补偿安置  1、前言  在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
【摘要】地铁地产板块作为青岛地铁四大板块之一,承担着主要盈利任务,是反哺地铁建设运营亏损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土地获取拿地难、碎片化问题明显。文章从行业背景出发,深度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参照其他城市地铁地产运作的情况,提出适合青岛地铁地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地铁地产;房地产;上盖物业  地铁高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仅靠票务收入和财政补贴不能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所以必须加强地铁地产板块的盈利
【摘要】从收益法的应用来说,能够保障估价的准确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若想切实发挥此方法的优势与作用,要注重方法的完善。现结合收益法估价实践,分析土地资本化率以及土地价值的求取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收益法;估价;土地资本化率  近年来,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部分以房地产为对象的经济活动,例如房地产抵押和税收等,均需要进行估价。目前来说,估价业务不断增加,房地产价格以及价值也受到人们的
【摘要】几年来,国家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合肥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为了更好的发挥保障性住房的租用,解决由于选址问题带来的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现状,概述相关理论并加以运用,为合肥市保障性住房选址提出策略。  【关键词】合肥市;保障性住房;选址  1、城市保障性住房现状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对以租代售模式的相关概述和特点进行简述,重点对该种模式对不动产经济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包括积极影响和风险影响两个方面,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以租代售;不动产;承租者  住房问题自古以来是民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住房问题,从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房地产市场定位,到明确“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
【摘要】为了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必须保证房地产项目开发质量。开发商必须注重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管理与控制,全面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开发水平。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管理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全面维护房地产项目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规避措施  由于房地产行业存在项目与地区差异,不仅会涉及到设计问题,还会涉及到质量安全问题,所以国家无法按照建筑工程方式制
2015年3月份,我国的不动产登记相关条例正式推行,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相关数据无法充分共享与历史数据无法充分利用等多种弊端,对不动产统一
【摘要】房地产价值评估是新兴产业,其利用科学价值评估方式、严格的评估程序公平公正的进行价值评估。房地产价值评估对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局域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房地产产业现状及完善房地产评估产业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价值;评估;现状;对策  近年来,房地产估价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我国房地产估价机构在逐渐完善[1]。房地产价值评估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影响房地产估价行
【摘要】为了建设更满足客户需求的房屋资源,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向房地产住宅产品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建设房地产住宅产品标准化对开发商来说可以简化设计程序,开发商只需要了解客户类型、分析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每类客户进行相对应的产品设计,然后再根据一定的产品线进行建设,这与以往传统的房屋建设相比更加的高效方便。  【关键词】房地产住宅;标准化;研究分析  基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背景之下,为了满足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