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分析,从分层教学符合人才培养与应用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依据较为充足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简要分析,进一步对相关教学实践,提出了两点意见,分别是科学设定分层标准、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分层标准
高职高专学校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困境。针对这种不良教育现状,部分学校开始将分层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对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能够为相关学校的分层教学实践,提供可靠参考。
一、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人才培养与应用的实际需求
目前,英语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对促进贸易往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有责任采用更多创新办法,提升整体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其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校自身的生源特点,即普遍存在偏科现象、英语基础层次不齐等,能够发现“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高度适应性。“分层教学”的实施原理,就是以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成绩、英语学习能力与潜力,对一个学生整体进行分组,分别制定短期、中期、长期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较为充足
孔子的教育理念当中的“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的本质相同,都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区别对待,最终才能实现各尽其才的教育目标。而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设中也曾提到,当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远远高于或低于学习者水平的时候,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当知识输入适当高于学习者的水平,则能让学习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教学效果[1]。
对于分层教学的实践,吴忠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之初,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选取计算机教学中2个年级、6个班,进行了分层教学,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间合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个人能力。
二、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学校以系为单位,以教师提供了学生水平为依据,进行A、B、C层次划分,每30人一个班级,班级数量以每一层次的学生数量为基础设定,分别为A1班、A2班、B1班、B2班、C1班、C2班等等。針对不同的学习层次,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综合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能力。
(一)科学设定分层标准
现阶段的分层教学,有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两种,上述高职院校采用的就是显性分层方式,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动态性,即定期组织成绩考核,以学生的个人意愿、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层次调整;而隐性分层,是指在一个班级当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内30个学生的差异化水平,设立不同的教学标准。例如,该校采用的新视野读写教程,在第一册第一单元的warm up中,提出问题“What’s your purpose of going to college?”同样的问题,基础弱的学生,会基于书本上已有的答案进行解答,包括“for parents”、“for knowledge”;而对于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教师可以实现给出可能用到的句型与词汇,然后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切实感受,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2]。再如,text A的教学活动中,基础弱的学生仅需掌握生词句型,并完成课后练习;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进行拓展提问,并让学生以“My three year’s plan in college”为题,课后完成一篇作文,适当提高学习难度。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当中,相关评价方式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随着分层教学的应用与推广,这种评价模式也应做出调整,其中,不应对B级、四级、六级等考试的通过或不通过做硬性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或不参加这一类的考试形式,不应该让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应以日常教学当中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取消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增加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避免有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却想着在期末考试时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合格的成绩。相关形成性评价体系当中,应将课堂表现进行细化,分别评价学生在团队活动、结对活动、问题解答等过程中的能力体现,并对内一堂课的评价内容与结果做好记录,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作为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推动高职高专整体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明确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英语分层教学在中国的应用,也仅有十年左右,相关实践策略还需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唐维凤,1967年生,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雷晓慧.支架式理论与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26(04):77-80.
[2]赵瑞芳.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析[J].校园英语,2014,(22):36-37.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分层标准
高职高专学校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困境。针对这种不良教育现状,部分学校开始将分层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对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能够为相关学校的分层教学实践,提供可靠参考。
一、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人才培养与应用的实际需求
目前,英语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对促进贸易往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有责任采用更多创新办法,提升整体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其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校自身的生源特点,即普遍存在偏科现象、英语基础层次不齐等,能够发现“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高度适应性。“分层教学”的实施原理,就是以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成绩、英语学习能力与潜力,对一个学生整体进行分组,分别制定短期、中期、长期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较为充足
孔子的教育理念当中的“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的本质相同,都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区别对待,最终才能实现各尽其才的教育目标。而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设中也曾提到,当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远远高于或低于学习者水平的时候,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当知识输入适当高于学习者的水平,则能让学习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教学效果[1]。
对于分层教学的实践,吴忠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之初,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选取计算机教学中2个年级、6个班,进行了分层教学,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间合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个人能力。
二、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学校以系为单位,以教师提供了学生水平为依据,进行A、B、C层次划分,每30人一个班级,班级数量以每一层次的学生数量为基础设定,分别为A1班、A2班、B1班、B2班、C1班、C2班等等。針对不同的学习层次,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综合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能力。
(一)科学设定分层标准
现阶段的分层教学,有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两种,上述高职院校采用的就是显性分层方式,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动态性,即定期组织成绩考核,以学生的个人意愿、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层次调整;而隐性分层,是指在一个班级当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内30个学生的差异化水平,设立不同的教学标准。例如,该校采用的新视野读写教程,在第一册第一单元的warm up中,提出问题“What’s your purpose of going to college?”同样的问题,基础弱的学生,会基于书本上已有的答案进行解答,包括“for parents”、“for knowledge”;而对于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教师可以实现给出可能用到的句型与词汇,然后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切实感受,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2]。再如,text A的教学活动中,基础弱的学生仅需掌握生词句型,并完成课后练习;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进行拓展提问,并让学生以“My three year’s plan in college”为题,课后完成一篇作文,适当提高学习难度。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当中,相关评价方式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随着分层教学的应用与推广,这种评价模式也应做出调整,其中,不应对B级、四级、六级等考试的通过或不通过做硬性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或不参加这一类的考试形式,不应该让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应以日常教学当中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取消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增加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避免有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却想着在期末考试时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合格的成绩。相关形成性评价体系当中,应将课堂表现进行细化,分别评价学生在团队活动、结对活动、问题解答等过程中的能力体现,并对内一堂课的评价内容与结果做好记录,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作为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推动高职高专整体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明确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英语分层教学在中国的应用,也仅有十年左右,相关实践策略还需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唐维凤,1967年生,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雷晓慧.支架式理论与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26(04):77-80.
[2]赵瑞芳.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析[J].校园英语,2014,(2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