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经》作者托名诸葛亮自《中兴书目》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首次指明其伪,明清时期亦有众多目录学家和史家进行了辨伪.《琴经》作者托名诸葛亮现象在明代云南史志资料中尤为突出,相互援引转载,不加辨明.由《琴经》作者托名诸葛亮现象可发现,因地域阻隔和“教化”未及而造成的地理、文化隔阂,是出现托名的客观原因;诸葛亮在南中地区的治绩和影响,西南民众对诸葛亮的认可和中央王朝的官方崇祀是诸葛亮民间信仰得以广泛存在的沃土.历代史志资料、官私目录对《琴经》的著录、辨伪,显示出不同历史时期对诸葛亮事迹、形象和著作等的全面关注.明清云南史志资料著录诸葛亮撰《琴经》,也显示出修志撰史者无形中对诸葛亮作为作者的默认.按汉籍流播云南的途径和数量记载看,明代以前在云南的儒学典籍有限,或者记载阙如,无法考明,在一定程度上给托名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