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董事长蔡金垵小零食里抢“头鱼”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金垵 生于1965年,籍贯福建泉州,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北京大学EMBA学历,全国高级经营师、高级经济师职称。现任福建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总裁,福建省总商会副会长。

  2019年末,因为以296.6666万元的天价拍下了查干湖的头鱼,盼盼食品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蔡金垵上了微博热搜。
  查干湖的鱼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闻名全国,近年来其冬捕的头鱼成了各大企业抢拍的热门商品。2018年末的头鱼也是盼盼集团拍下的,价格是99.9999万元,时隔一年几乎增长了两倍。
  成为“网红”的蔡金垵不久前接受了《品格》節目的专访。在这档由安徽卫视、《环球人物》、海棠映日联合出品,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独家冠名播出的高端经济人物访谈节目里,他并不否认拍下头鱼的宣传效应,但觉得这件事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企业总部在福建,为什么大老远到吉林松原的查干湖来拍头鱼,而且连续拍了两年呢?因为早在2013年,盼盼就在松原扎了根,成立了食品生产基地。查干湖的冬捕所体现的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理念,与盼盼所践行的经营理念和思路是完全契合的。我们不是想炫富,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将企业利润回馈给社会,促进生态建设。”
  蔡金垵的创业经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用现在的流行词说,他最初是一个“带货小哥”。
  “我们当时叫跑社会供销。工厂有货,我去找厂家拿产品,出去推销,卖了钱大部分给厂家,我拿提成。”1984年,蔡金垵在上海推销了一批银耳,赚了1万多元。这成为他的第一桶金。
  那段时间的蔡金垵一步步稳扎稳打,从跑销售逐渐发展到与厂家合股做生意。他卖的主要是农产品——白木耳、紫菜、葵花子、黑瓜子、桂圆干、荔枝干、杏仁、蜜饯、海带……“我这辈子就紧跟着农产品加工走,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再到现在的功能性、营养性、大健康的方向,一路走来。”
  这条路走到1996年的时候,蔡金垵正式成立了盼盼食品公司,名字的寓意是盼知、盼信、盼新、盼进。“知是知识、求知,信是诚信、信誉,新是创新、革新,进是进步、进取。”
  之后20多年,盼盼从一个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逐渐发展成在全国拥有16个大型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的集团。其产品销量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每年能卖出50亿包产品。
  这种发展速度与蔡金垵的战略眼光密不可分。他回忆,1991年前后,他的主要业务还是做蜜饯、桂圆干、荔枝干等传统小食品。有一次,他去天津某商场推销产品,在休闲食品柜台看到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一直哭。
  “我过去一看,女孩的妈妈手里拿着一包虾条。小女孩要买3包,妈妈说只买一包,女孩就哭着不肯走。我就在旁边观察,看这位妈妈会不会答应,结果她最后同意了。虾条是膨化食品,当时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我记得一包只有20克,卖1元钱,是很贵的。我预感到这种休闲食品的市场潜力无限,肯定比我当时在做的桂圆干、荔枝干、蜜饯大很多。”
  于是,在盼盼成立后,蔡金垵开始全面布局虾条、薯片等新型食品,为企业早期发展助力颇大。
  另一次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在2005年。当时,盼盼有两款专利食品准备推向市场,一种是膨化类,另一种是法式小面包。如果选择前者,风险比较小,马上能够进入市场,盈利更直接,但没有什么新意,属于跟风产品;如果选择后者,等于开市场先河,风险比较大。
  “企业内部的讨论也比较激烈。当时,我们还属于前店后厂的作坊模式,生产小面包需要升级整个企业,实现流水化、工业化、现代化。我们必须把产品的保鲜时间拉长,要严格把控生产工艺,使各项指标达到优异水平,甚至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经过反复讨论,蔡金垵最终拍板,选择了小面包。他的理由是基于对整个行业的前瞻性考量——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消费方便携带、保质期长的辅助性食品是必然的趋势。
  小面包就这样被投入了市场。然而在最初的3个月里,市场反应没有达到预期。一种全新的产品,要让消费者接触、体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盼盼小面包和2019年新品能量饮料“豹发力”。

  “消费者品尝了,觉得好吃,买回去,再口口相传,最终达到几何式增长,这个过程就是时间成本。我心想既然做了,就一定要让它成功。我们闽南有一句土话‘爱拼才会赢’,这件事如果不干,我会后悔一辈子。”
  熬过最艰难的3个月,小面包的销量有了起色,推出一年后,已经成了市场上的爆款。2007年,这款产品达到销量巅峰,最高时一个月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当时盼盼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全部是24小时加足马力生产。
  “起初是两班倒,后来工人实在太累,改成三班倒,但整个生产供应链只能满足市场60%—70%的需求量,于是我们就逐步扩大生产线。”凭借这款招牌食品,盼盼步入了弯道超车的快速发展期。
  2019年,盼盼的企业战略又有了新变化——推出新产品“豹发力”,不仅成为CBA的官方能量饮料,还冠名了福建男篮。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运动体育产业。运动食品和功能食品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蔡金垵说,“我们会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不断整合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捕捉商机,紧紧地抓住机遇。”
  蔡金垵坦言,在每一次重大决策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反对的声音,但他认准的事情从不轻易放弃。“企业决策该集中就要集中,有时候过分民主就变成没有效力、没有决策力、没有执行力,这样任何事情都做不成。”他也相信,企业唯有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当机遇出现时才能尽早洞察,抓住先机,成为行业领导者。
  “我们做品牌是对百年基业的追求,不是简单为了赚几个钱。精益求精、永远创新、顽强拼搏、敢为天下先,我认为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其他文献
整理、辑注和出版各地名胜古迹的诗文史志,无疑是文物、学术、旅游和出版部门面临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蓬莱阁诗文选注》就是其中的一个尝试。  蓬莱阁是胶东最悠久的古建筑群,被人誉为山东半岛上的一颗“明珠”。它久以险峻的地势、奇特的构筑和神奇的传说与景色而驰名中外。看到五位同志合作,在《蓬莱阁诗文选注》里汇集了一百多篇有关蓬莱阁的诗文,并加了一番梳理分类,做了不少注释和串解,读后很有
一代诗人从刘旦宅的《诗人画册》中向我们走来:屈大夫行吟泽畔;蔡文姬跋涉荒漠;李白举杯邀月;杜甫提笔凝思;苏东坡临江放歌;辛弃疾挑灯观剑;……  翻开这本诗画合壁的画册,仿佛置身于璀璨的诗星之中,吟诗观画,重游艺术宫殿。然而,人们不曾想到,这本优美的画册竟产生于不很遥远然而苦难的昨天。  刘旦宅“文革”中入狱。出狱后,他拖着瘦弱的病体,用娟秀的蝇头小楷抄录了屈原《离骚》全文和李白、杜甫的四十五首诗,
就魏晋南北朝这段文学史来考察,时间虽不及四百年,但就社会思潮来说,儒、释、道俱全;就作家的创作思想来看,从禁锢走向解放;就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由言志到抒情的脉络清晰可寻;就文体的发展而论,各类文体大体齐备。更不用说这时期文学观念之确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总结性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包括各类文体的文学选本:《文选》。  从建国以来出版的几部文学史来看,对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的
《读书》二十周年合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后西德的经济复兴       读《第四帝国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整个德国到处断壁残垣,一片废墟。在政治、军事上,它是战败国,受到美英法苏的占领和控制;经济上,它被认为处于德国自十七世纪“三十年战争”以来的最低点。然而,在战后不长的时期内,西德国民经济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以创造“经济奇迹”闻名于世;在外交上,它于一九五
生病除了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有时还会有心理上的负担感。很多人在生病的同时,常常也会体验到情绪上的压力,需要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其实,这些压力常常来自我们对健康的观念。关于健康,一向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另一种认为,生病是健康的一部分。  两种看法都对。不过,我更喜欢后者。  后者是更高维度的健康定义。它把健康看成一个动态变化的范围,并非只有“不生病”一种状态才是健康。人的状态在波
词人选词,别具慧眼;当时人选当时词(一般称作“时选”),更可以看到一时的创作风貌和选家的审美意识,因此,文学史研究者都十分重视时选。清初,词学大昌,词的选本也应运而大盛,据所知,著名的时选就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以《瑶华集》最为脍炙人口。  《瑶华集》入选词人五百余家,辑词两千余首,集后附词话、词韵。这样一部大书,在当时可算是空前的巨构了。  词学入清复振,顺治、康熙间更是作手辈出,佳作如林,体制多姿
叶圣老审阅鲁迅著作注释稿述例    径启者:嘱看《彷徨》注释稿已经看完,今将鄙见之记录十六纸寄上。仍如以前几回所说,未必都对,务恳斟酌采纳。收到之后,请赐一复信,俾得放心。  叶圣陶启七月十四日下午    叶圣陶先生此信写于一九七六年,是给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的。在那两三年间,叶老陆续审阅了部分鲁迅著作单行本的注释稿,他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一本接着一本,逐条逐句地加以审阅,从内容到文字,甚
一九八三年第三期《艺术世界》《“谢朝华于已披”》一文说“春秋战国时代的三闾大夫屈原曾写下了著名的《雷电颂》,表现了他在南后阴险的迫害下,愤慨问天的胸臆。”读后不禁愕然。  屈原的作品,据《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书所载,经今人研究,其作品可以肯定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等共二十三篇,另有《远游》、《卜居》、《渔父》诸篇或疑屈
《飘》的中译本在一年前重印出版,曾经引起一些议论。我们认为,一部有过一定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重印出版中译本是可以的;但是,关于《飘》这本书究应如何评价,却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互相讨论。这里发表三篇有不同看法的评论,供读者参考。(原作均较长,本刊有删节)  编者    《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杨静远    早就听说《飘》的观点是反动的。一九七五年,我开始读了一遍,觉得它的反动性果真名不虚传。为了进一步
近年来有些文章特别关心起薛涛来,竭力证明她不是妓女,她只卖艺不卖身,是个“清官人”。文章的主旨:在于维护薛涛的令名,不容许对诗人的亵渎。  有谁对于女诗人的亵渎呢?在近几年来的学术思想界,没有看到这类的文章,可是偏偏有人提了出来,总觉得有点蹊跷?或者有什么缘由?  其实薛涛的历史档案很好查,唐宋以来一直到今天——一九七九年一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稿《辞海》“文学分册”,也说明她“后为乐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