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学策略的改革和创新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职思政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为了发展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思政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思政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所以,实现教学策略的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思政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基础情况出发,寻求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并且,教师要从教学本身、教学对象、教学形式和评价模式入手,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推动思政课堂的发展和改革。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高职思政教学策略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究。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了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业余化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在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受到了优质资源配置不足、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高职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少数教师主动学习和更新自身知识系统的劲头不足,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少扎实的专业知识、可以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具备出色科研能力的教师。同时,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部分思政教师没有思政专业学科的背景。所以,要想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就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要加强思政教师的信仰教育,使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第二,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有效提高思政教师的教研水平。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公开课、微课等教学比赛,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论文评选等科研比赛,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研究,学习思政的相关知识,支持教师组织教学、建设科研团队等等。第三,提高教师的入校条件,实现教师队伍的先进化和专业化。在此环节中,一方面,要清理教师的队伍,将那些个人品行有问题、学科专业不对口的教师调离;另一方面,在聘请思政教师的时候,要将政治面貌、表现和学科专业作为硬性的要求,杜绝不符合条件的教师从事思政教学。
  二、 关注学生的不同个性
  思政教学属于双边教学活动,而学生也是活动中的核心主体,所以,要想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特征。一直以来,教师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只看到了学生的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思政教学的质量也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性,把握好教学对象的主体性特征。首先,教师应该精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态度、职业技能、专业思想和就业心理等等。其次,思政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整合学生专业课的内容,创新教学的方法,从根本上实现因材施教。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才可以直面学生的困惑,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增强思政教学的亲和力。
  比如: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阅读了教材内容,并且回答了问题: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指的是哪一个时间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哪些具体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分析和学习的欲望,这比教师直接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笔者为学生总结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让学生明确了五种经济成分。在此环节中,笔者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技术的力量,查询对应国有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例。学生在查询相关资料,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所以说,在思政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实现道理实例的结合
  在思政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思政教学内容的传输,更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消化思政知识。但是,传统的思政课堂只关注单一的理论教学,违背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实践对于学生情感熏陶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实践活动的创建,实现单一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且,教师要依托学生的专业课,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比如: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思考了问题: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此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了“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案例:匈牙利十月事件和波兹南事件。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相关资料:我国在建国初期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五”期间,也是运用了这种体制,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学生结合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就能够正确认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重要性。紧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论十大关系》与探索走自己的路。在此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就能够明确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可见,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思政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化解思政教学的枯燥性和无趣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四、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单一的考试评价向开放性考核评价模式的转变。并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使学生可以重视思政课程。同时,教师要实现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多种形式并行,从而使教学评价可以呈现出动态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知识转化成能力、能力提高知识的良性循环,也体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应用。
  比如: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发展和历史进程。学生经过小组的合作、分析和总结就可以明确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进程大概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并且,笔者在本节课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表现给予了学生不同程度的评价。此外,笔者要求小组之间进行了互评,还让学生评价了自己的表现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所以說,完善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思政课堂的创建。并且,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例的有效结合,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效思政课堂的发展和构建。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寻求最适合高职院校教学情况和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宁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才智,2019(8):8.
  [2]赵白玉,魏溦.高职思政课“品观说行悟”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45-48.
  [3]庄雷,李娟.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9(7):190-191 196.
  作者简介:
  丁法营,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流动人口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家庭迁移到城市,随之流动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加。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以及社会适应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政策的角度进行解析。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國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2017年流动人口总量为2.44亿人,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1980年以后出生
通过检测塔里木兔却usyarcandensis怖脏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AQP3及AQP4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探讨水通道蛋白在干旱区动物水液代谢中的作用。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肺组织
对齿茎马颖蜡蝉Magadha denticulata Fennah,1956做了进一步研究,证实该种不属于马颖蜡蝉属Ma-gadhaDistant,1906,而是半贝颖蜡蝉属Semibetatropis Chen,Yang et Wilson,1988
摘 要:初中数形图形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动力,实现文字与图形的融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本文分析初中数学中数学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图形趣味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图形趣味化;数形结合;学习习惯  一、 引言  与纯理论数学教学模式相比,引入图形后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教师充分利用图形直观趣味性的特点,将数学知识点与图形相互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
摘 要:精准扶贫是针对化的扶贫,而农业科技是精准扶贫的动力,运用农业科技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保障,有助于推动地区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从农业科技与实用技术及帮扶手段等多方面,探讨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精准扶贫;策略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