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留些趣味给学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x1989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为何,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作文课。一看课程表,有作文课,那脸就拉得老长,让你这当老师的都觉得让学生写作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慢慢地也讨厌上作文课、讨厌批作文。
  可这能怪学生吗?每堂作文课都被勒令着写东写西,既要符合教师提出的N条要求,又要达到教师规定的字数,时间又是那么有限,这作文难写啊!想不出来写什么的学生,就生编硬造;被教师讲得头昏脑涨的学生,就七拼八凑;即使是写作功底比较好的学生,也是按照教师的“套路”依葫芦画瓢,小心翼翼地作文。好不容易完成了,教师横挑鼻子竖挑眼,对着作文直哼哼,一会儿说写得不生动,一会儿说重点不突出,一会儿说思想不健康、立意不深刻。学生手捧作文本,又怎会不生出一份厌恶感呢?
  因此,作文课要留些趣味给学生。
  一、激发写的兴趣
  作文即表达,指导为学生。倘若你的作文指导使学生表达的兴趣消亡殆尽,那你的作文指导再有法、再具体也没用。毕竟,教师的作文指导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执笔而歌的是学生。因此,不论是哪个学段的作文指导,都要注意激发全体学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
  1.聊中打开“写路”
  学生所写的作文很多都是话题作文,师生间轻松愉快的谈话常能打开学生的写路。如开学后我班的第一篇作文《暑假记事》,就是在你一言我一句的闲聊后一挥而就的。
  “缤纷夏日,多彩暑期。暑期生活色彩斑斓……”在此开场白中,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聊起了自己暑期的奇闻趣事。
  第一个学生:初学活力板就身手不凡。第二个学生:暑期捉“鬼”,原来是消灭了一只老鼠。第三个学生:回乡下住了几天,就高兴得不得了。第四个学生:闲来无事钓草虫……
  “留住暑期精彩一瞬,呈现百味生活。我们还等什么?赶紧动笔把属于你的暑期轶事写下来与同学分享吧!”见学生聊劲十足,相谈甚欢,我赶紧让学生以笔代口,写个畅快。
  此等海聊,引出了一番畅写,着实痛快!
  2.情境产生“写场”
  学生写语文书上的作文,并不像写日记那么随意,它的内容一般已规定好,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作文指导课上,学生常因为一下子找不到感觉而不知怎么写,甚至无话可写。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表达的“场”,引发学生想写的冲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4》——《××的自述》,需要作者在写作时进行角色定位,这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作文指导课上,我从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出发,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事物。今天,它们来到了我们教室。你听,它们还在说话呢!”我随即利用课件播放了橡皮、钢笔、微波炉、蚂蚁的自述片断:
  ……“告诉你!我们蚂蚁王国即将发动一场自卫反击战,因为我们蚂蚁兵团饱受敌人——手指的折磨。他们经常五个一伙,将我们的弟兄置于死地,不是用手指摁,就是用手指捏,有时还用水冲,用毒气喷。我们再也忍受不了了,决心为死难的弟兄报仇!反击行动定在明晨八点。”
  事物开口说话,这一童话般美好的氛围,一下子就在课堂中弥漫开来。学生们用一份好奇、一份喜爱,感受着“自述”这种神奇有趣的表达方式,他们已从心底里接受了这种表达方式,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正蠢蠢欲动,呼之欲出。此刻的他们,有许多话想替他们熟悉的事物来说一说、写一写。
  进入情境,写活了一只只一个个,着实带劲!
  3.活动诱发“写机”
  无论是作家还是普通人,写作都是有动机的,或许是留住记忆,或许是表达情感,或许是警醒自己……带着某种目的而写,写作才有动力,也更有意义。帮学生找到写作的理由,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欣然提笔,下笔成文。
  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开展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并随着活动进程让学生写下相应内容,这样学生当堂记录精彩瞬间、有趣时刻,就能使写作变成一种需要,真如“呼吸一样自然”。
  如我在“剥毛豆比赛”的作文指导课上,学生一边乐颠颠地参加活动,一边热情高涨地还原活动现状,写出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形,鲜活的作文由此产生。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空气也变得紧张起来。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同桌许宝文的脸涨得通红,还用牙齿咬住了下嘴唇。我的手已不听使唤,剥起毛豆来十分吃力。……”
  又如在“缝沙包”的作文指导课上,我穿梭在学生中间,不时报告着“最新消息”,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镜头“定格”:“小华同学在穿针时遇到了困难,谁能把他遇到的困境具体描述一下。请你如实反映他的神情、动作。”“小丽同学的缝合技术可称一流,大家来领略一下高手的风采。大家可要看清她的动作。”“小新同学第一个完成了沙包的制作,大家请看他的作品。他的沙包到底做得好不好呢?”……学生亦玩亦写,在他们的笔下,精彩不但没有错过,而且化为了永恒。
  留住快乐,记下校园里的故事点点,着实有趣!
  二、享受写的乐趣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与写照,但小学生不懂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以为写作是脱离生活的一种存在,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于是,他们常常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以致“假、大、空”的作文比比皆是。在作文课上,如果教师能为学生的习作架设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乐在其中,充分感受写作的乐趣,学生自然能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而写作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了。
  1.因写作而快乐
  “八月桂花遍地开”,又到作文课,我把学生带进了校园,带到了桂树的身边,闻甜香,睹“芳容”。在桂树下,鲜活的语言随之而生。个子不高的桂树给了学生心灵的震撼,孩子们尽情地抒发心中所想。“我在想,树并不高大,开的花却那么香,真伟大。”“我在想,树还没长大,却早早地把花香献给人类,真无私。”“我在想,花朵小小的,不走近看还看不出来呢,不像有的花,在枝头绽放,炫耀自己的美丽。”……学生为发现了桂树的美而兴奋异常,他们的笔下生动地流淌着一首首对桂树的赞歌。桂树的形、色、味以及灵魂,学生全触摸到了,也定格在美妙的文字中。   在另一节作文课上,我将“沙包”朋友推荐给学生,继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个性沙包,并做沙包的“代言人”,在“时尚沙包发布会”上予以闪亮登场。经过精心的准备,学生在发布会上一边展示沙包,一边进行绘声绘色地介绍,个个将各自的沙包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沙包很快成了风靡全班的“新宠”。我还鼓励学生创编沙包游戏,在大课间活动时尽情地与小伙伴玩自己创造的新游戏。“你的沙包怎么玩?”我顺势在作文课上推出评选“十大沙包游戏”的活动,此举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他们迫不及待地写出作文《我的沙包这样玩》等,踊跃参加“十大沙包游戏”的班内海选。为打动“评委”的心,他们把作文读了又读,改了又改,忙得不亦乐乎。
  在教师精心搭建的写作大舞台上,写作成了学生最快乐的事。学生用习作发现、表现的美,用习作交流各自的思想与生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到作文是生活的必需,写作能使生活色彩斑斓。写好作文成为学生心中的需要和追求。
  2.因写作而幸福
  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常有美食相伴。“民以食为天”,提起吃,哪个学生不两眼放光?风味独特的小吃、口感绝佳的菜肴、香气扑鼻的点心,无不让人喜欢异常。美味以它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味、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成为学生童年的一大诱惑。更巧的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习作3》的习作训练主题就是“我喜欢的一种美味”,于是,作文课上为各种各样的食品开一个“食博会”就应运而生了。“食博会”上,学生的作文道尽天下美食之佳绝,一场美食的视觉盛宴,让人看看就觉得垂涎欲滴了。
  “剁椒鱼头光是看看,就让人垂涎三尺了:两片肥肥大大的鱼头浸在美味的汤汁中,火红的辣椒星星点点地散落在鱼头上,爱吃辣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北京烤鸭皮脂酥脆、肉质鲜嫩,飘逸着果木的清香,鸭肉形态丰盈饱满,全身呈均匀的枣红色,油光润泽,令人赏心悦目。我一见到桌上摆的烤鸭,心情立刻大好,凑近一闻,香浓诱人,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呀!我的口水简直马上要把家都淹了,眼中只容得下那只肥肥嫩嫩的烤鸭了。”
  “烤完的臭豆腐犹如块块金砖整齐地排列,我用牙签轻轻戳起一块臭豆腐,咬下去。那金黄的油立即顺着我的嘴角流了下来。我全身的味觉全被它激活了,这臭豆腐表皮香脆可口,里面松软鲜嫩,再配上那辛辣十足的辣酱,真是又脆又嫩又辣,绝对不亚于一盘美味佳肴啊!”
  ……
  本次“食博会”后,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将调查品尝、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的成果用作文加以反映,作文课成了美食荟萃之地。学生不仅在相互的作文交流中感受了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用自己的心灵品味到了生活的幸福味道,内心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3.因写作而满足
  学生写完作文后都要交给教师批阅,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读者。倘若教师批阅作文后仅仅打个等级或写上几句评语,是远远不能给学生带去作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长此以往,学生会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任务,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因此,教师在每次批阅后,都要选一些佳段美文推荐给班内学生,做一次作后评价,让所有学生成为读者群,在美文欣赏中获益受教,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肯定作文的闪光点,使小作者们不断地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师对每篇作文的这般重视、这般厚爱,终能使学生走上作文的康庄大道。对此我深有感触,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我篇篇都这样做。
  如在批阅作文《老师不在的时候》后,我照例拿出了一些片断给学生们赏析:
  “中午12点,数学老师叫袁老师去开会。袁老师去开会,天赐良机啊!袁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但有一个条件——不许闹!我们当然是口是心非啦,表面上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但在心里却巴不得老师立马从教室消失。”
  “同学们蓄积已久的活力瞬间释放,小涛像只猴子似的上蹿下跳,嘴里还喊着:‘哦,老师走了,给力,劲爆!’我无语地看着他,真搞不懂这家伙有啥好激动的。”
  “小窦拿着纸飞机,往天上扔。十来个人都去抢,只见小锐一个猴跳,往凳子上一跃,嘿!纸飞机便到了手里。”
  学生读着这些文字,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问他们笑的原因,他们都觉得小作者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写活了,写得太逼真了,以后自己在人物描写这方面真该好好向这几位小作者学一学。
  就这样,小读者在欣赏中洞察了作文诀窍,小作者则收获着喜盈盈的满足。长此以往,学生都盼着自己的作文能在作文课上“发表”,写作文自然会非常卖力,作文课也成了学生共同期盼的课。
  留些趣味给学生,学生写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留些趣味给学生,学生写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卓有成效。一个写,道出了真言,写出了个性;一个教,激活了童心,点亮了生命。这样的写与教,定能实现作文课上的教学双赢。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的天地,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精彩感悟,往往因我们不注意,而从我们的眼前飘然而逝,使我们追悔、遗憾。学生往往更不注意,尽管有时他们醉心于其中,但不注意捕
黄花菜又叫金针菜,原名萱草,古称“忘忧”。黄花菜是人们喜吃的一种传统蔬菜。因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鲜嫩,爽滑同木耳、草菇,营养价值高,被视为“席上珍品”。
曾在医院见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慢性肝炎的男性患者接过医生给他开的处方一看,竟是两盒乌鸡白凤丸,便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是开的什么玩笑,乌鸡白凤丸不是治妇女病的嘛,怎么
问:朋友知道我怀上宝宝后,孕期过得轻松、愉快,便笑着对我说:“生孩子要择日择时剖腹,宝宝出生在吉日良辰才会比你更聪明,一生好运!”请问,这有道理吗?
问:我是某国企保健医生,也是《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的忠实读者,该刊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我单位有两位职工患抑郁症,均因为恢复不彻底,其家属对治疗失去信心。一位家属认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 ,“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教育的两大主旨,是语文教师致力提高的两种基本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精美范文的阅读、研习、化用(能动模仿),使学
瓜萎是一味润肺化痰的常用中药,关于瓜萎的药用,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据传在古时候,江南有座高山,山上有许多山洞。洞被密林遮掩,云雾缭绕,都说洞内有神仙居住。当地有个樵夫,家境贫
冬季的气候干燥、寒冷,早中晚温差较大,容易诱发脑出血。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季节尤其应注意预防脑出血。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