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被混凝土的不同优势物种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化学计量特征差异

来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dddddd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不同优势物种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的影响,采集向家坝植被混凝土3种优势物种(葛藤(PL)、荩草(AH)、双花草(PA))根际(R)和非根际(N-R)土壤,对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高于非根际,根际表现出明显的富集作用。葛藤对除速效磷外的其他养分的富集作用均较荩草和双花草明显,大部分养分富集作用在荩草和双花草之间差异不显著。葛藤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低于荩草和双花草。②各植物的碳、氮、磷比都表现为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葛藤根际土壤C/N和C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三维手性大孔开放骨架磷酸镓Ga16P16O75·4[1,6-C6H18N2]·[C2H10N2]·2H2O(简称Hit-5)。反应起始原料摩尔配比为:1 GaOOH:15 H3PO4:7.5 H
作者从产业链角度对中药产业进行剖析,认为我国中药产业链中存在产业环节发展失衡、整体创新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中药材资源枯竭等问题,并从产业链构建和整合的角度对其成
采用提拉法生长单晶,通过附加金属着色、淬火、室温和液氮温度光聚集等过程,制备了NaCI:(F+2)H色心激光晶体.研究了NaCl(OH-)晶体中色心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附加着
经济收敛的机制,一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基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推论,二是内生增长理论对技术扩散的预期。以1978-2008年中国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经济增长核算框
为探究双向搅拌桩施工时桩周超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依托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在不同位置布置传感器,测得单桩和群桩施工时桩周孔隙水压力和土
以柠檬酸为燃料,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Nd∶YGG纳米粉体,利用XRD、红外光谱、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粉体的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900℃时
本文主要阐述了某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详细介绍了所采取的施工措施,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