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漫游费的走向—直牵扯着国人的神经,数年来人们翘首以盼它取消或资费下降。但谁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于是乎,传说中的“手机漫游费听证会”就变成一部无聊而漫长的肥皂剧。等到它真正上演那天,我们虽然明知肥皂剧无实质内容,对现实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又总是不甘心地想看看。
这次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上的两大讨论方案无疑是这部肥皂剧的两大主角:其一是在现行资费标准下每分钟降低0.2元,长途费另算,降幅为13.33%至33.33%:其二是跟长途费打包收钱,主叫每分钟0.7元,被叫每分钟0.3元,降幅为46.15%至80%。
当然,在原版剧本中,编剧们一一各家运营商对这两大主角的“科学表述”绝非如此简单,其中“是否占用长途电路”、“后付费还是预付费”、“主叫还是被叫”、“本地通话标准”等等说法足以搞得人头晕目眩。用参与听证的消费者代表的话而言:“听证方案看不明白。”而专家则失望地抱怨:“说来说去似乎就降了0.2元。岂非和消费者诉求相去甚远?”
无论明不明白,剧本出台后,即或剧集还没上演,剩下的事也变得很明显:一是漫游费不可能取消,听证只是在两个降价方案中“选”;二是问题关键——包括漫游费在内的移动通讯费成本核算不会在听证会中出现。移动通讯费畸高了N年,消费者的心愿无非是“降低话费,成本公开”,但这一基本诉求被运营商粉碎于三招之间。
他们首先是扭曲细节。高话费被分解成“漫游费”、“长途费”、“通话费“、“套餐”以及“双向收费”等若干点,在每一点上开展面目复杂的拉锯战(某些省市有上千种套餐)。运营商们除了人为制造“看不懂”、“算不清”外,在每一点上又脱离成本,煞有介事地听证、谈判、单独核算,实际上成了几个项目问的相互补贴与转圜。通过扭曲每个小问题。最后合成个大谬误,
其次是设定答案。就像“是否取消黄金周”征求意见方案中抹杀了“保留五一黄金周”的意见一样,漫游费听证方案也只设两个降价方案,对“取消漫游费”视而不见。
新华网调查显示,在“漫游费是否该取消”问题中,93.55%的人选择“应彻底取消”,仅有6.18%的人选择“应降低”。在“如果降低漫游费,应当降多少”问题中,94.55%的人选择“降低80%”(80%是最高选项),3.52%选择“降低50%”,1.93%选择“降低30%”。而在听证方案中,“降价”是“必选”,“取消”没有发言权。
更令人无奈的是,两套方案高下相去甚远。虽然各自的算法都有鼻子有眼,但方案一的降幅为13.33%至33.33%,方案二的降幅为46.15%至80‰毫无疑问,方案一的出现。只是让“形式”更加完善同时由大家自己对比出方案二的“优点”,以达到让方案二“高票当选”的预设目的。
运营商们最后一招是以退为进。按新方案计算,漫游费降价幅度还不如有些地区已经实行的优惠套餐。而发改委表示,如果运营商现行漫游资费高于方案标准,需对照降低。却没说若低于方案如何处理。有专家忧虑,部分地区会不会借机搭上涨价顺风船7如果说,听证会后部分地区不按“标准”提价已是谢天谢地,那这一为“降价”而生的标准有多大意义?
面对这部雾里看花、冗长无聊的肥皂剧,郁闷的观众并没有买账一一两个方案均未成最终定案。于是,这场听证会就像所有没有结局的肥皂剧一样,在几年内还将继续上演。而被它逗得团团转的全国人民,最终得到的可能依旧是“转移视线、分散矛盾、拖延时间”。回头一看,大家都没转出垄断的高价圈,只是又当了回太极拳陪练。
这次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上的两大讨论方案无疑是这部肥皂剧的两大主角:其一是在现行资费标准下每分钟降低0.2元,长途费另算,降幅为13.33%至33.33%:其二是跟长途费打包收钱,主叫每分钟0.7元,被叫每分钟0.3元,降幅为46.15%至80%。
当然,在原版剧本中,编剧们一一各家运营商对这两大主角的“科学表述”绝非如此简单,其中“是否占用长途电路”、“后付费还是预付费”、“主叫还是被叫”、“本地通话标准”等等说法足以搞得人头晕目眩。用参与听证的消费者代表的话而言:“听证方案看不明白。”而专家则失望地抱怨:“说来说去似乎就降了0.2元。岂非和消费者诉求相去甚远?”
无论明不明白,剧本出台后,即或剧集还没上演,剩下的事也变得很明显:一是漫游费不可能取消,听证只是在两个降价方案中“选”;二是问题关键——包括漫游费在内的移动通讯费成本核算不会在听证会中出现。移动通讯费畸高了N年,消费者的心愿无非是“降低话费,成本公开”,但这一基本诉求被运营商粉碎于三招之间。
他们首先是扭曲细节。高话费被分解成“漫游费”、“长途费”、“通话费“、“套餐”以及“双向收费”等若干点,在每一点上开展面目复杂的拉锯战(某些省市有上千种套餐)。运营商们除了人为制造“看不懂”、“算不清”外,在每一点上又脱离成本,煞有介事地听证、谈判、单独核算,实际上成了几个项目问的相互补贴与转圜。通过扭曲每个小问题。最后合成个大谬误,
其次是设定答案。就像“是否取消黄金周”征求意见方案中抹杀了“保留五一黄金周”的意见一样,漫游费听证方案也只设两个降价方案,对“取消漫游费”视而不见。
新华网调查显示,在“漫游费是否该取消”问题中,93.55%的人选择“应彻底取消”,仅有6.18%的人选择“应降低”。在“如果降低漫游费,应当降多少”问题中,94.55%的人选择“降低80%”(80%是最高选项),3.52%选择“降低50%”,1.93%选择“降低30%”。而在听证方案中,“降价”是“必选”,“取消”没有发言权。
更令人无奈的是,两套方案高下相去甚远。虽然各自的算法都有鼻子有眼,但方案一的降幅为13.33%至33.33%,方案二的降幅为46.15%至80‰毫无疑问,方案一的出现。只是让“形式”更加完善同时由大家自己对比出方案二的“优点”,以达到让方案二“高票当选”的预设目的。
运营商们最后一招是以退为进。按新方案计算,漫游费降价幅度还不如有些地区已经实行的优惠套餐。而发改委表示,如果运营商现行漫游资费高于方案标准,需对照降低。却没说若低于方案如何处理。有专家忧虑,部分地区会不会借机搭上涨价顺风船7如果说,听证会后部分地区不按“标准”提价已是谢天谢地,那这一为“降价”而生的标准有多大意义?
面对这部雾里看花、冗长无聊的肥皂剧,郁闷的观众并没有买账一一两个方案均未成最终定案。于是,这场听证会就像所有没有结局的肥皂剧一样,在几年内还将继续上演。而被它逗得团团转的全国人民,最终得到的可能依旧是“转移视线、分散矛盾、拖延时间”。回头一看,大家都没转出垄断的高价圈,只是又当了回太极拳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