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对施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施工企业的特征,详细分析了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以促进企业活动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构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影响或改变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但企业可以对自身的内部管理环境加以优化和改善。现代企业改革内部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内部控制”,这也是当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施工企业的特征
施工企业指从事建筑商品生产和经营,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施工企业的对象通常是建筑体,具有如下特点:整体难分、体积巨大、难以移动、种类繁多等,这也就给企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决定了施工企业及整个行业的特征。
三、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混乱
项目经理的职业素质和指挥能力欠缺,缺少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整个施工项目的关键人物是项目经理,他控制着整个施工很多方面,如施工的进度、经费的预算和施工安全等,这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涉及各个方面,但是通常选拔项目经理并没有经过考核这些能力,也不具备项目资格认证证书。
2.组织机制不健全
目前,施工企业通常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从而达到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然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人担任多职现象的存在,甚至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这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初衷完全相反,使组织管理相当混乱,甚至在急需做决策时,出现独断专行的状况。
3.专业的内控组织不够
普通的施工企业缺乏统一协调的、具有专业性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其内部控制工作彼此独立,所以,各个部门开展内部控制时就会有很大的不便。如市场部不考虑工程的质量和规模要求是不是与企业的资金现状和实力相符合,只关注能不能接到工程;设计部门不考虑和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和现实的操作是否可行,只关注结构设计。这种状况下,不仅是部门没有做好内部控制,而且也容易导致各部门间产生矛盾,对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就是对企业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全方位的评估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是降低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
(1)施工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全面或是缺少风险评估,通常体现在业主的信誉、进度和质量要求等。
(2)忽视价格风险评价机制的建立,国内的招投标都是打价格战,最终中标的价格很低,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
(3)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缺乏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产品风险的考察评估,导致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资金和人力资源却无法满足现状,最终损失惨重。
四、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措施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企业最大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储备非常重要,严格从招聘环节抓起,定期培训相关员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通过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2.健全组织机构
要严格遵守法定原则,由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使各个组成部分分工明确,在此基础之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出现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而引起的混乱局面,也对各部分行使正常职责造成了影响;更要让每个部分的运行密切地结合起来,只有相互配合、不断协调,才能使企业高效率运转;不仅配合要协调,还要实现有效地制衡。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首先,企业要成立专业的能够独立行使对内控工作的监督权的内部控制机构;其次,内部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涵盖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等;同时拥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和震慑力,从而保证其评估、建议和监督工作具有权威性,推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监督相关工作,还适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程序以及制度,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合理、有序。
4.加强内部牵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的部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因此,必须巩其内部牵制制度,同时加强管理,构建系统、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材料管理、施工计量、财务管理都应作为重点牵制。
5.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所有企业都要树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施工企业。所以必须构建成熟的风险管理系统,涵盖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防风险措施等等。
(1)严格分析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施工技术的管理状况、施工企业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和施工设备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现状、建设单位信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等。
(2)分析、评估内外部各种因素后确定风险控制点,从而很好的预测和警示风险。比如,投资风险评估,深刻解析项目施工的可行性,同时确认项目资金大小的审批权,加强管理投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3)制定防风险措施。例如,如果资金管理方面会出现风险,采用管理模式就应该使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和调度企业的资金,同时强化成本预算和控制,从而达成规模效应,以避免后期因为资金短缺而产生的资金链断裂,对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6.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完善的内控制度就要具备健全的奖罚措施,这样能够对先进的进行鼓励、对落后的进行鞭策。目前,在多数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中,奖罚制度依然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较好时,很多个人对企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却劳无所获无法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使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在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较差有所亏欠时,也不能合理索赔相关部门和个人,企业的内控管理无法对企业工作人员起到很好的约束或者激励。因此,当下之急是完善奖罚制度,构建透明公开的奖惩举报制度,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并不完善,为了达到长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监督约束能力,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高效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谢良凤.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2(13).
[2]陈连颖.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现代商业,201(15).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构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影响或改变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但企业可以对自身的内部管理环境加以优化和改善。现代企业改革内部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内部控制”,这也是当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施工企业的特征
施工企业指从事建筑商品生产和经营,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施工企业的对象通常是建筑体,具有如下特点:整体难分、体积巨大、难以移动、种类繁多等,这也就给企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决定了施工企业及整个行业的特征。
三、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混乱
项目经理的职业素质和指挥能力欠缺,缺少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整个施工项目的关键人物是项目经理,他控制着整个施工很多方面,如施工的进度、经费的预算和施工安全等,这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涉及各个方面,但是通常选拔项目经理并没有经过考核这些能力,也不具备项目资格认证证书。
2.组织机制不健全
目前,施工企业通常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从而达到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然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人担任多职现象的存在,甚至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这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初衷完全相反,使组织管理相当混乱,甚至在急需做决策时,出现独断专行的状况。
3.专业的内控组织不够
普通的施工企业缺乏统一协调的、具有专业性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其内部控制工作彼此独立,所以,各个部门开展内部控制时就会有很大的不便。如市场部不考虑工程的质量和规模要求是不是与企业的资金现状和实力相符合,只关注能不能接到工程;设计部门不考虑和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和现实的操作是否可行,只关注结构设计。这种状况下,不仅是部门没有做好内部控制,而且也容易导致各部门间产生矛盾,对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就是对企业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全方位的评估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是降低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
(1)施工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全面或是缺少风险评估,通常体现在业主的信誉、进度和质量要求等。
(2)忽视价格风险评价机制的建立,国内的招投标都是打价格战,最终中标的价格很低,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
(3)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缺乏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产品风险的考察评估,导致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资金和人力资源却无法满足现状,最终损失惨重。
四、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措施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企业最大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储备非常重要,严格从招聘环节抓起,定期培训相关员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通过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2.健全组织机构
要严格遵守法定原则,由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使各个组成部分分工明确,在此基础之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出现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而引起的混乱局面,也对各部分行使正常职责造成了影响;更要让每个部分的运行密切地结合起来,只有相互配合、不断协调,才能使企业高效率运转;不仅配合要协调,还要实现有效地制衡。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首先,企业要成立专业的能够独立行使对内控工作的监督权的内部控制机构;其次,内部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涵盖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等;同时拥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和震慑力,从而保证其评估、建议和监督工作具有权威性,推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监督相关工作,还适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程序以及制度,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合理、有序。
4.加强内部牵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的部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因此,必须巩其内部牵制制度,同时加强管理,构建系统、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材料管理、施工计量、财务管理都应作为重点牵制。
5.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所有企业都要树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施工企业。所以必须构建成熟的风险管理系统,涵盖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防风险措施等等。
(1)严格分析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施工技术的管理状况、施工企业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和施工设备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现状、建设单位信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等。
(2)分析、评估内外部各种因素后确定风险控制点,从而很好的预测和警示风险。比如,投资风险评估,深刻解析项目施工的可行性,同时确认项目资金大小的审批权,加强管理投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3)制定防风险措施。例如,如果资金管理方面会出现风险,采用管理模式就应该使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和调度企业的资金,同时强化成本预算和控制,从而达成规模效应,以避免后期因为资金短缺而产生的资金链断裂,对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6.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完善的内控制度就要具备健全的奖罚措施,这样能够对先进的进行鼓励、对落后的进行鞭策。目前,在多数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中,奖罚制度依然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较好时,很多个人对企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却劳无所获无法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使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在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较差有所亏欠时,也不能合理索赔相关部门和个人,企业的内控管理无法对企业工作人员起到很好的约束或者激励。因此,当下之急是完善奖罚制度,构建透明公开的奖惩举报制度,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并不完善,为了达到长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监督约束能力,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高效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谢良凤.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2(13).
[2]陈连颖.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现代商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