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血流转向装置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手段.文章就血流转向装置的原理、构成、发展、优缺点、适应证、主要并发症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流转向装置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手段.文章就血流转向装置的原理、构成、发展、优缺点、适应证、主要并发症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分裂原.研究表明,VEGF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这使得从VEGF及其受体水平干预缺血性卒中成为
例1男,29岁,因前胸皮疹1年余就诊.患者14个月前于前胸文身,约2个月后,文身区域皮肤出现数个针尖至米粒大小的肤色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至就诊前已有近百个,部分皮疹缓慢增大,约黄豆大小.皮损持续存在无消退倾向.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曾就医.否认肝炎、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史,否认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史,否认免疫抑制剂等用药史.否认非婚性生活史及静脉用药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胸部皮肤可见针尖至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并降低院内病死率.文章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针灸理疗,并增加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针灸理疗与护
患者男,41岁,因口腔、外阴黏膜反复溃疡2年,四肢红斑1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开始于舌头、两侧颊黏膜、双唇、阴茎依次出现疼痛性溃疡,融合成片.一年半前双手双足、颈部出现多处紫红色斑疹,少许鳞屑,有压痛,双眼畏光、分泌物增多.自发病以来因溃疡疼痛影响进食,体质量下降10余斤.2年前曾因颈部包块在外院行淋巴结针刺活检,病理诊断Castleman病,包块逐渐增大,2个月前在外院手术切除,术后溃疡显著加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小RNA,通过对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翻译参与对目标基因的调控.作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miRNA,miR-124近来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