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简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形式更加复杂多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也日益受到政府、舆论和公众的关注。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银行表外业务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认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关键词】表外业务 特点 发展现状 对策
  一、表外业务的界定和分类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具体是指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造成潜在或实质的影响,但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对银行资金构成一定程度的或有损失,但不占用银行资金的银行业务。
  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衍生产品名目繁多,表外业务更加复杂化,不同业务的性质界定更加难以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表外业务界定和分类原则的制定。当前,被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的分类原则是根据《巴塞尔协议》风险标准制定的表外业务分类法。该方法通过“信用转换系数”将表外业务额加权转化为相应的表内业务额。具体计算方法为:将表内业务中同等性质的项目加权后的和,与表内业务得出的风险加权资产进行累加,得到银行总的风险加权总产额。根据上述计算方法,表外业务按“信用转换系数”的不同被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转换系数为100%,50%,20%和0的表外业务以及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二、表外业务的主要特点
  表外业务虽然种类繁多,复杂多变,但是,表外业务仍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自由度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所谓自由度较大指的是表外业务具有多种外在表现形式,受现有法规的限制较少,监管较为困难。实践中,商业银行从事表外业务的场所,既可以从事场内交易,也可以从事场外交易。由于表外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并不需要相应的资本准备金或者较少,所以表外业务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制约于资本金的规模,且受金融法规的控制相对较宽松,因此风险较大,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二)运行透明度较低,监管难度较大
  所谓的运行透明度较差,具体指的是绝大多数银行表外业务并不反映或只是间接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金账户、资本账户和负债方的借款等项,这一缺陷使得多数表外业务并不能在资产负债表等银行报表上得到真实的反映。这就导致债权人很难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监管当局也很难评估其经营成果并对风险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难度。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由于表外业务具有上述特点,商业银行在拓展表外业务时必然要承担较高的表外风险,因此,能够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并控制表外业务风险就成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是否赢利的关键点。
  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表外业务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受到盈利压力的影响,各家商业银行都加大了表外业务的拓展力度,创新表外业务产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银行业开展的表外业务普遍比较单一,且规模较小、效益较差。从监管角度来讲,各级监管部门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重表内,轻表外”的情况,涉及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离国际银行业表外业务先进经验还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和症结:
  (一)表外业务品种单一,档次有待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表外业务主要是代收代付业务以及与信用证、保函相关的出口贸易服务,高收益品种少,大多数商业银行依靠网点优势,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二)管理松散,缺乏统一规范。许多商业银行把表外业务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各自开发,自成体系,缺乏统一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体系,还有一部分商业银行随机的把表外业务分派到某一部门。导致表外业务在制度完善、操作实务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违规操作层出不穷。
  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
  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监管体系,为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充分运用金融市场的功能。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对商业银行拟开展的表外业务,应从经营原则、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加以明确的约束,唯有这样,才能把住表外业务违规的“入场券”。此外,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银行表外业务的合规性,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有效遏制违规经营和风险行为。
  (二)加大创新力度,扩大产品服务类别,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客户的表外产品服务体系。各家商业银行应利用其在不同背景优势或经营地域的便利,实行差异化策略,开发新业务品种。
  (三)加强管理,建立专业部门从事表外业务的开发、营销与管理。商业银行应制定统一的表外业务发展规划,明确表外业务的发展目标、步骤和方法,并具体指导原则和操作流程;同时,加强对表外业务发展的组织领导,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经营机构,适应表外业务服务专业化经营要求。
  (四)注重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加强表外业务人员培养,注重和珍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去影响员工,防止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刘园.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页.
  [2]徐镇南.金融风险与银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259-261页.
  [3]朱雁萍,郭伟.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N].金融时报,2001年9月15日.
  作者简介:郝奇彦(1981-),女,汉族,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娄烦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王世威(1978-),男,汉族,山西财经大学,湖北丹江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责任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制定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特别强调“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青睐于新媒体,并且将自身的许多时间花费在新媒体当中,对共青团员的思维观念与学习形式等起到最为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共青团思想引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竞争和风险往往使一些商业银行因为经营问题而破产。由于商业银行破产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建立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破产的基本内涵及其必要性,论述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对策,旨在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 破产 法律制度 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
目的研究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时肺泡灌洗液中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含量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科2013年1
目的评价经鼻高流量吸氧(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HFNC)与传统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疗效与舒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同方(2010~2017)、万方(2010~2017)、维普(2010~2017)等中文数据库,使用"高流量吸氧"、"经鼻高流量"、"加温加湿高流量"、"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词搜集中文文献;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2010
为了解贫困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就宁蒗县银行卡受理市场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其中:特约商户22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丽江市中心支行关于“制度执行力建设”活动精神和工作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党组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极极组织,广泛学习,积极动员,从细微入手,结合自身实际,以抓落实为重点全面开展制度执行力建设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握三个重点,突出制度执行力建设活动的落实  一是把握支行各业务部门重点风险领域这个重点,把国库管理、会计核算、货币信贷、行政审批作为制度执
目的 对人miR-34a(hasa-miR-34a)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并构建含自噬相关基因靶结合序列的GFP报告基因载体.方法 使用TargetScan Release 5.1和RNA22软件分析hsa-miR-34a可能的
【摘要】本文从宏观谨慎政策的框架下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在新的背景下,传统微观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对于防范风险的有效性。文章以金融危机带来的严格监管为契机,认为监管当局应该在新的高度和层面上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尤其是系统风险防范的监管要求。  【关键词】宏观谨慎 风险管理 系统风险  一、引言  21世纪初叶,当世界经济欣欣向荣,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美国的
在通过调查问卷法明确空巢老年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探究老人的需求.在老人生活现状和生活需要等方面探究老人满意度,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