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兆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元勋之一,时任武昌起义新军的临时总指挥。年轻时,他在革命战线上奋勇努力;解甲归田后,投身公益,造福于民;晚年,屡拒日伪的任用,用自身的操守证明了一个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人所具有的胆识、胸襟和正直。
吴兆麟出生于1882年,字畏三,鄂城(今鄂州市)人。他出身农家,16岁入武昌工程营当兵,由于勤奋好学,次年就考取随营将校讲习所。1905年,吴兆麟参加“日知会”,任该会干事及工程营代表。1906年在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以第一名考入湖北参谋学堂。曾编著《战术实施》《参谋旅行》等兵书,被印发各军参阅。1909年,他以最优等生毕业于参谋学堂,仍回工程八营任左队队官。
吴兆麟 肖像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总督瑞澄由于得到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的风声,便到新军中凶残的捕杀革命党人,没收了士兵的子弹,严密监视军营,并扬言已查获军内革命党人的名单,要按名拿办。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人人自危,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当晚起义,起义首先在工程八营发生了。
晚上7时,工程八营的革命士兵聚集到军械总库楚望台。此时,起义的士兵只有300多人,而支持清廷的部队仍有约2000人,其余大部分新军都在观望。义军随时有遭到清军无情镇压或溃散的可能。这个时候,起义军中还没有一个总指挥,大家经过一番议论,决定推举吴兆麟为总指挥。
原来,在起义前,上级派吴兆麟和另外几个军官去守楚望台。楚望台被起义军占领后,另外几个军官都逃跑了,只有吴兆麟没有跑。起义军看到他后,知道他是前日知会会员,思想进步,有军事才能,并且还是当时起义军中军阶最高(连长)的一个,就推举他当临时总司令。
但吴兆麟并没有立即接受总指挥权。因为当时的形势严峻,起义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他说:“既举义旗,对于军事须严守纪律。绝对服从命令,方能胜算,不然惟有同归于尽而已。大家既要举我做总指挥,是否能服从我的命令?”大家表示一定服从。这样,他才担起临时总指挥的责任,并令各队到楚望台西南凹地集合,重整队伍。
吴兆麟随即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立即进攻楚望台北面的三十标和西门的宪兵营,楚望台是全省弹药总库,为必争之地,要解除清军对楚望台的威胁;二是号召炮兵响应起义,炮兵在战斗中是很重要的,其中的革命同志也有很多,要积极争取;三是派兵将城内电线一律割断,以防止清军督署调兵镇压;四是派人到各营去联络后,以扩大起义规模。由于他在这危急中沉着冷静,指挥措置得当,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各营响应起义的队伍逐渐汇集到楚望台,约有二千多人,各营代表们仍公举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发表了阵前演说,然后他以占领督署及武昌城为目的进行了战略部署。兵分三路,开始了对督署的进攻。
起义军对督署发起攻击后,瑞澄非常害怕,决定逃跑,他不敢从大门跑出,叫差役将后门墙打了个洞,仓皇钻洞而逃。其他督署官员也随之而逃,躲到一条兵船上。
反映武昌起义的画作
当时,由于天黑又下起小雨,炮兵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守卫督署的清军配备有很强的火力,第一批进攻督署的革命军没能得手。吴兆麟在楚望台得知消息后大急,說:“我们今夜不击溃敌人,天明我们就会被敌人击溃。因此我们只能进不能退。”随后,他令方兴等人守住楚望台,自己从预备队挑选了百名勇敢的士兵,亲自赶往督署督战。他让士兵买了一些易燃物品投入督署后院并引燃,同时又命令炮兵向着火点附近开炮。顿时,火光冲天,各队伍忽然看到督署火起,士气大振,呼喊着向督署冲来,而督署内的守卫队见后院火起,则惊慌失措,马上派人到兵船去请示应对方略,但是瑞澄的兵船早已开走,督署内的差役闻讯纷纷跳墙逃命,但部分守卫部队仍然负隅顽抗,战至清晨5时,革命军最终攻克了清督署。
吴兆麟出生于1882年,字畏三,鄂城(今鄂州市)人。他出身农家,16岁入武昌工程营当兵,由于勤奋好学,次年就考取随营将校讲习所。1905年,吴兆麟参加“日知会”,任该会干事及工程营代表。1906年在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以第一名考入湖北参谋学堂。曾编著《战术实施》《参谋旅行》等兵书,被印发各军参阅。1909年,他以最优等生毕业于参谋学堂,仍回工程八营任左队队官。

楚望台起义,被推为总指挥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总督瑞澄由于得到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的风声,便到新军中凶残的捕杀革命党人,没收了士兵的子弹,严密监视军营,并扬言已查获军内革命党人的名单,要按名拿办。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人人自危,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当晚起义,起义首先在工程八营发生了。
晚上7时,工程八营的革命士兵聚集到军械总库楚望台。此时,起义的士兵只有300多人,而支持清廷的部队仍有约2000人,其余大部分新军都在观望。义军随时有遭到清军无情镇压或溃散的可能。这个时候,起义军中还没有一个总指挥,大家经过一番议论,决定推举吴兆麟为总指挥。
原来,在起义前,上级派吴兆麟和另外几个军官去守楚望台。楚望台被起义军占领后,另外几个军官都逃跑了,只有吴兆麟没有跑。起义军看到他后,知道他是前日知会会员,思想进步,有军事才能,并且还是当时起义军中军阶最高(连长)的一个,就推举他当临时总司令。
但吴兆麟并没有立即接受总指挥权。因为当时的形势严峻,起义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他说:“既举义旗,对于军事须严守纪律。绝对服从命令,方能胜算,不然惟有同归于尽而已。大家既要举我做总指挥,是否能服从我的命令?”大家表示一定服从。这样,他才担起临时总指挥的责任,并令各队到楚望台西南凹地集合,重整队伍。
吴兆麟随即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立即进攻楚望台北面的三十标和西门的宪兵营,楚望台是全省弹药总库,为必争之地,要解除清军对楚望台的威胁;二是号召炮兵响应起义,炮兵在战斗中是很重要的,其中的革命同志也有很多,要积极争取;三是派兵将城内电线一律割断,以防止清军督署调兵镇压;四是派人到各营去联络后,以扩大起义规模。由于他在这危急中沉着冷静,指挥措置得当,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各营响应起义的队伍逐渐汇集到楚望台,约有二千多人,各营代表们仍公举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发表了阵前演说,然后他以占领督署及武昌城为目的进行了战略部署。兵分三路,开始了对督署的进攻。
起义军对督署发起攻击后,瑞澄非常害怕,决定逃跑,他不敢从大门跑出,叫差役将后门墙打了个洞,仓皇钻洞而逃。其他督署官员也随之而逃,躲到一条兵船上。

当时,由于天黑又下起小雨,炮兵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守卫督署的清军配备有很强的火力,第一批进攻督署的革命军没能得手。吴兆麟在楚望台得知消息后大急,說:“我们今夜不击溃敌人,天明我们就会被敌人击溃。因此我们只能进不能退。”随后,他令方兴等人守住楚望台,自己从预备队挑选了百名勇敢的士兵,亲自赶往督署督战。他让士兵买了一些易燃物品投入督署后院并引燃,同时又命令炮兵向着火点附近开炮。顿时,火光冲天,各队伍忽然看到督署火起,士气大振,呼喊着向督署冲来,而督署内的守卫队见后院火起,则惊慌失措,马上派人到兵船去请示应对方略,但是瑞澄的兵船早已开走,督署内的差役闻讯纷纷跳墙逃命,但部分守卫部队仍然负隅顽抗,战至清晨5时,革命军最终攻克了清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