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背景下中国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研究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然后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写意精神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观念及其语言形态探究。
  【关键字】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
  一、写意精神概述
  1.写意精神内涵
  写意性是中国画所具有的特定属性,写意具有中国画和中国的文化密切联系的特点。对于写意的理解,在我国的《辞海》中有这样的解释,写意就是指作者通过简单的笔墨,描绘出物品的神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写意不仅仅是一种画法,写意还包含有审美、情感、传神等等内容,包含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情感韵味。中国画在精神的写意方面主要要求做到天人合一,心灵自由。
  2.中国传统文化对写意精神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艺术方面讲究直观的感受,强调艺术应当反映社会的现实和教化的功能,故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艺术需要和现实想接触,重点突出的对艺术形象的真实反应。
  第二,在进行艺术形象的创造上,需要注意对象的表象特征。
  (二)禅宗文化的影响
  禅宗是佛教在中华文化中的演变而来的,在中国画的基因中增加了“冲淡”和“禅味”的美学价值。冲淡是指用平常的生活中的景象来承托出虚幻意识中的感受,这其实就是佛教所追求的主题,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虚实实,动静结合。
  二、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现状
  中国画一直都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但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中國画出现了转型,在经历一个世纪的时间演变之后,中国画与当代有结下了深厚的联系。
  在当代,中国画的创造往往包含了多样的背景,在当代成功的画家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共同具有了一些优良的特点,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画的局限性和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见解。当代的中国画学者除了学习中华文明中优秀的成果外,还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当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以再现生活为目的典型性写实创作
  这种创作的氛围主要是延续了20世纪的写实主义的精神,是对中国画改革的延续过程。在明清的中国画中,对于中国画追求逸笔草草,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大趋势不相适应,很难适应当时的审美需求。在这个时候,人们引进了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精神,对中国画进行改造,以更好的表现当时的中国现实生活。
  2.以抒情为目的“意境”创作
  在历代文人的创作题材中,山水画和花鸟画往往是人们的常用的一个题材,是古代文人“畅神卧游”“愉悦性情”的主要创作题材,也是传统文化写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在近代以来,对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一直都处于社会猛烈的抨击中,尤其是清代文人的画更是采取了猛烈的抨击。徐悲鸿在自己的创作中提出,将写实的人物画取代原有的山水画。虽然当时的传统山水画的文人进行了据理力争,但是在社会的现实压力之下,山水画还是受到了全面的打压。到了1989年,随着“新文人画派”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山水画得到重视,但是新文人画派在山水画中加入了抒情的韵味,其实是对传统的山水画的一种提升。
  三、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观念及其语言形态探究
  在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氛围变得越来越开放平等,这种变化也影响着中国画,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随之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1.当代写意精神的内涵
  (一)积极入世的时代精神
  在观念上,当代的中国画主动的和时代文化相融合,表现出了积极的入世的时代精神。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不论是人物画或者是山水画,都具有消极的出世文化。但是到了当代的中国画中,出现了积极的入世精神。
  (二)多元的和谐精神
  当代的中国画是人们生活的抽象概括,显现出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当代的花鸟画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人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突出了和谐的精神。
  2.观念及语言形态特征
  (一)视觉性
  在意象的审美中,中国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可观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立体感。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致力于写实造型和色彩运用的视觉性恢复上,这种视觉的追求和当代的民主平等的大众追求一样。
  (二)入世性
  在传统的中国画的创作中,往往只是对意境的表达,到了当代的中国画中变成了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积极的入世精神。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变化迅速,传统的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社会分工理念以及职业的精神不符,中国画的画家出现了极强的入世主义理念。
  【参考文献】
  [1]曹玉林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版:61
  [2]葛路著.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漓江出版社1989年:21
  [3]曹玉林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141-148
其他文献
【摘要】安作璋主编的《山东通史·现代卷·下册·邓天乙传》等著作大都认为:邓天乙是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但据罗家伦主编的《革命文献》和孙中山亲笔手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等史料记载,邓天乙不仅没有当选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也没有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山东通史·邓天乙传》、《山东重要历史人物·邓天乙》等关于邓天乙这方面的介绍都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邓天
期刊
【摘要】中国画,不光要画,画的同时要融入画中,感受画中风采,体会画中意境,要感同身受,所以中国画的价值无可限量。对于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来说,技法和意境是一方面,但是在此之前,一个好的构图同样决定了这幅画的价值。。中国画不是匠活儿,每一张画都有着画者的思想在其中,绝大多数画者前期都是临摹大师的作品,等到后期自己创作时,四处寻找素材。其实我是不建议要创作才找素材的,素材应该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积
期刊
【摘要】叔本华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他一生都在探讨人生问题,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却是永远无法满足不了的,人因此才会痛苦。他的人生哲学有着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并提出了两种解救人类痛苦的途径。在大多数问题上的看法尽管让人难以接受,但却是深刻而尖锐的,因此值得对其思想进行研究和反思。  【关键词】叔本华;
期刊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的、重要的思想,它深刻的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这一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认真研究其在中国的实践,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实践  一、前言  马克思在1848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接连发起对中国的侵略,也逐渐打开了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中国国门。同时也随之涌入的大量的西洋文化,各类先进的西方乐器及表演形式的传入,民族乐器音乐的发展岌岌可危,刘天华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发展,博采众长,使得民族乐器琵琶以及二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使这两种民族乐器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新  【关键词】刘天华;创新;琵琶;二胡  引言  “发展”是事物从出
期刊
【摘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華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9·11事件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冲突。早在197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先生就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预言到这种冲突的不可避免性。他还断言,解药只能在东方,在中国,在中国的文化。针对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及生态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发扬光大东方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具有指
期刊
人像摄影中,我们怎样才能控制画面色彩,拍出美丽的色彩画面,那些因素会影响画面色彩的表现,这些都是专业人像摄影师必須研究的问题。影响人像摄影画面色彩构成的主要因素有:服饰、背景、道具等物体固有色、环境的色彩、光源色的色彩变化、数码器材和其他电脑后期等的影响。  一、固有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在人像摄影中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选择和设计一般都是从被摄者的化妆造型、服装颜色、背景颜色等控制开始的,这就是对固
期刊
【摘要】博大悠远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无数的珍贵文物,其中那些铸造精湛、气魄雄伟、造型优美的古代青铜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青铜器都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或经考古发掘出土,具有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积淀了丰富文化内涵的青铜器铸就了华夏文明的魂魄,催发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与辉煌。  【关键词】青铜器;鉴定;修复  一、青铜器鉴定  从
期刊
【摘要】二战战败后,日本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便受到国内外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多方限制,从而确保了日本的“和平国家”性质。然而,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日本民族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修改宪法的运动也随之启动,作为保障日本“和平国家”性质的和平宪法,不断加剧发生渐进性蜕变。尤其是90年代以来,日本新保守主义登场,日本执政当局采取“解释改宪”和另外立法的形式,彻底架空了和平宪法,造成改宪的必然趋势。日本
期刊
【摘要】近世以降,国人一直将实现“民主与科学”作为未来中国的理想图景。“五四”运动,德、赛二先生被请进中国,正如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所言,“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1]。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确然是一个可欲的目标,但是,民主与现代化是否为不能被反思的超然价值呢?笔者以为不然。同时,对民主与现代化的反思与质疑,不是简单的反对,而是,为了更好地追寻民主与现代化。  【关键词】民主;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