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冬痢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养殖与饲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痢是奶牛冬季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时间多在11月下旬到第2年3月底,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其发病率极高,虽然死亡率低,但是却导致奶量在短期内下降30%~70%,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益.对于该病饲养人员应加强防范,及早诊疗,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止场内发生大规模感染的情况.
其他文献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饲养牛羊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家畜都属于草食动物,需要大量的牧草才能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而在牧草缺乏的地区或者冬季牧草较少的季节,饲草资源时常困扰着整个养殖业,所以需要利用青贮饲料来解决这种难题,青贮饲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饲草资源和成本,而且可以大大增加饲养效益.为此,本文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于贮存、消灭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青贮饲料的特性;从原料的含糖量、含水量2个方面简述了青贮饲料的选料要点;从收割和运输、一般性青贮、特殊性青贮、青贮过程需要的环境等方面简述了青贮饲料的加工
仔猪水肿病是仔猪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仔猪肠毒血症,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病因,该病发病率虽不高,但发病突然、病程较短且死亡速度快,死亡率高.引起仔猪发生水肿病的原因有饲养环境变化、卫生条件较差、仔猪自身体质较差和饲养方式不当,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和科学饲养等措施来防治仔猪水肿病,以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猪群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在管理不善或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条件下,容易诱发感染猪结节虫病.猪结节虫病由结节虫寄生在猪结肠壁中而引起,呈地方流行,虫体的发育史不需要中间宿主,主要感染成年猪和育肥后期猪,环境卫生差、管理水平低、场内有大量水坑或湿草的养殖场易发生;预防本病需做好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禁止饲喂湿的牧草,定期监控粪便带虫情况,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为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导致胎儿感染、死亡.仔猪感染该病毒后,可患肠炎性腹泻和皮肤炎.该病具有区域性流行特点,且可与其他病毒交叉感染.日常应增加对猪群的观察,做好相应病情记录,定期对猪群进行疾病的检验检疫工作,避免猪细小病毒病的大规模暴发.
猪脑心肌炎病毒病是由脑心肌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传播范围广,患病猪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脑组织和心肌发生炎症,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仔猪表现为突发性心肌炎.不同年龄段的猪感染该病毒后发病率和致死率不同,该病毒对仔猪的危害最严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对健康猪群接种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养殖场内加强灭鼠工作,一旦发现患病猪或疑似病猪需及时进行隔离、分群饲养,定期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以期能更好地防控该病,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
猪高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高达41~42℃,呼吸急促、困难、无规律,甚至出现气喘、喷嚏等;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萎靡,病情严重的病猪会出现痉挛等神经症状;有些病猪则出现腹泻症状,尿液深黄.对于该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各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尿,粪便、未采食的饲料、污水等;严禁场外人员未经消毒进场;科学安排饲料配比,清洁饮水,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有益的活菌制剂和中草药等,提高猪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尤其以2~4日龄发生率最高,患病仔猪往往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不愿吸吮母乳、被毛杂乱无光、站立不稳、步态摇晃、肌肉震颤、远离猪群独自趴卧在草垫中,随着病情的加重,体温开始下降到36~37℃.引发该病的原因有:新生仔猪自身因素、外界温度低、母猪泌乳量不足、新生仔猪消化功能障碍和饲养管理不当.仔猪发生低血糖症时,可以通过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改善母猪临产前后管理、新生仔猪尽早喂奶、注意冬季仔猪的保暖等措施来预防.
对不同年龄、地区、饲养模式下健康猪群携带的猪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其耐药性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5周龄分离菌株就已经全面体现,除始终对猪链球菌保持敏感的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包括3株处于中介值敏感的菌株)外,在5周龄分离得到的菌株中,对剩余26种抗生素均能检测到对其具有耐药性的菌株.20周龄猪群分离得到的猪链球菌对先锋霉素、头孢吡肟、氟苯尼考、环丙沙星耐药性比5周龄猪群分离到的猪链球菌耐药性高.地域整体对猪链球菌耐药性的影响不显著,区别仅体现在个别种类抗生素上.
随机采集山东省民生养殖有限公司不同阶段猪只的血清样品共75份,其中母猪(4胎以上、1~4胎、后备)31份,公猪10份,商品猪(2、4、6、8、10、16、20周龄)34份,检测猪瘟抗体,了解抗体免疫水平、感染状态和流行情况,发现疾病风险.调查结果显示:种公猪群、经产母猪群与20周龄商品猪群抗体水平较高,说明取得了较理想的保护效果;但后备母猪群抗体水平明显低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免疫合格标准,建议加强免疫1次.
猪衣原体病作为一种多症状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由衣原体引起,对仔猪和母猪的危害较为严重.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秋冬季节,往往呈慢性经过.确诊本病后要及时隔离病猪,猪场应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慎重引种,避免衣原体病传入本场.在做好猪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猪衣原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离并研制疫苗,能更好地防控猪衣原体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