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石漠化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来源 :生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黔西南州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标准,基于GIS和敏感性评价模型对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多指标及单指标分析评价,并计算各土壤类型的可蚀性值以加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结果表明:1.黔西南州水土流失敏感性普遍较高,各级敏感性面积比从小到大依次为中度敏感性、轻度敏感性、高度敏感性、极敏感性和不敏感性,轻度敏感性以上的区域占州面积的83.4%,水土流失程度严重;总体呈现中心向四周逐级增加、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趋势.九个县市中晴隆县、望谟县和册亨县轻度敏感性以上的面积占各县域面积的90%以上.2.各评价指标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降雨侵蚀力、植被类型.上述研究结果旨在为黔西南州水土流失防治和进一步减缓及防治石漠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长汀县是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及时快速地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开展相关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1994、2006和2016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熵权法及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以降雨、地形因子、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5个指标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年份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自然分界法将其水土流失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5个等级,结合海拔、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生态资源,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基于湖北省1990—2015年(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遥感基础调查数据、DEM和气象(气温和降水)数据,借助变化率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完成了研究区林地遥感制图分析,并对研究区近25年间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近25年间湖北省林地面积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1995年林地面积增加显著,增加幅度为641.14 km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