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描教学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基础教育是为设计专业服务的,其意义在于为专业教育打下应有的基础,如今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寻求更广阔的表现魅力的新型的创造空间。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设计艺术学科需要的“设计素描”应运而生,为设计艺术学科的造型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设计艺术学科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
  关键词:素描;造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31-01
  素描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相对于应用彩色进行描画的绘画而言的。任何物象在光线的作用下都会呈现它的形态结构、体积、质感、重量和色彩等等,为了正确地理解形体和造型的方便,人们在特殊的情况下或者某个阶段,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或简单的色彩来塑造形体。其目的是用最为直接、简单的手段来表现物体,表达构想。它是训练造型的手段,也是一种艺术的样式。
  一、学习素描的意义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由于素描的形式要素,相对单纯,色彩单一,因此运用素描语言可直接面对造型中的某些基本问题,简便、直接、效率高,在艺术教育中素描课程的初步内容就是研究诸如形体、明暗、结构等造型规律性问题,并找建立科学合理的造型观念与观察表现方法视为核心内容。在现代造型日趋成熟的今天,表描及以其单纯而直观的形式对造型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服装专业素描教学现状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的日趋兴旺,服装职业教育也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较短,加之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使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素描教学不容乐观。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它在于我们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服装专业教学的几年中,我对于服装专业的素描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要与服装相衔接,寻求一个与服装设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设计铺路。服装专业的素描教师大都来自艺术院校,他们不自不觉地在服装专业的上课上还是沿用在艺术高校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内容,对于服装专业的素描缺乏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比较模式化的摆放静物,让学生在画室进行写生,完成之后用一套的理论知识进行评析。这些都未能充分的认识到服装专业素描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是与美术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而在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素描课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这样一来,很多服装专业的学生,一味地去学做衣服,而服装设计的手绘却是无从下笔,这对于职校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大打折扣。
  三、服装设计专业中素描教学改革措施
  1.整体性的培养。整体性是画面表现的灵魂,是一种对全局的把握,不同的表现思想,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画手法,有着不同的整体要求和不同的整体标准。这种对整体的要求和标准是对艺术规律的一种认同和理解,他要求作画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按照某种整体的要求去整体地观察,整体地认识,整体地表现。其目的在于协调总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把重点部分与次要部分作出合理的安排,对虚与实作出合理的处理,对各种造型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整体的意义在于作画的过程得以合理的控制,还在于作画过程中对感觉作出合理的调整。素描中的整体表现是达到强化整体观念符合艺术规律的训练方法。
  2.使用多种工具材料,提高驾驭工具的技能技巧。“素描是一门使用特殊工具与材料的特殊艺术”。对大多数画家来说,他们对绘画工具和材料具有敏锐的嗅觉,享受这些工具和材料将带给他们的快乐,比如铅笔的银灰色线条、炭笔的黑色柔性、彩色蜡笔的强烈度与明亮感、钢笔淡彩的透明流畅性都令他们快乐无比。如果说一件画具或一种画纸能够引发画家的创作激情,那么这种激情将融入其作品中,成为其素描理念的一部分。
  3.注重基础训练。基础训练不仅是初学绘画或设计者入门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成熟画家或设计师不断锤炼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素描基础是日后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前提。通过素描基础训练,学生掌握绘画和设计中的美感规律;严谨、有序、严肃、理性的思维气质;树立勇于攻关、坚韧不拔的精神及善于思考的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观察方法及“艺术”的“敏锐”观察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4.临摹经典作品,向大师学习。临摹是对绘画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个初学者面对纷杂的现实往往无所适从,在自然与创造之间、从生活原形到艺术形象,大师的优秀作品是最可靠的中介。要让素描作品临摹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学习大师们的思维方式和高明的技巧,使艺术表现向深度发展。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素描的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素描教学应以素描理论为先导,并与素描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素描训练实践中得到应用验证和探索。只有加深理解艺术理论,加深对生活、对形象的理解,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东西,获得准确生动的表现能力。系统的素描理论知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素描的造型规律,摆脱了被动照抄物象,变被动为主动。
  素描的学习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譬如进行大量的户外人物、场景速写训练,让学生的目光从画室转向大千世界,把课堂中的素描教学感受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现实世界鲜活的生命力,从而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寻找物象本身的特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践空间,逐步让他们把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相联系,进而产生创作意向,使素描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浙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周至禹、谭平.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乔迁.在艺术设计中素描问题新探.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第15卷,(4).
  [4]方艳.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4卷,(2).
  [5]李起华,浅议素描教学[J].考试周刊
  [6]赵金萍,素描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12.03.03
  [7]宗华婷,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10.07.15
  [8]蒲艳霞,素描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08.15
  [9]素描教学探索[OL]2011
  [10]王建峰,素描教学探索[J].美术报 2006.08.26
  [11]“素描基础”教学探索[OL]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第一大信用卡发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始终秉承“一切为了持卡人”的服务理念,以创新精神、优质服务不断给客户带来更多选择与便利.2007年,牡丹信用卡在国内同行业首家
《二祖调心图》作为石恪用笔纵逸的破墨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显示出了石恪绘画特有的精神风貌,其作品一直被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而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主人公派
摘要: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心理因素对教学和演唱所直到的作用和影响,往往被忽略,而歌唱的各种技巧却比较受重视。在戈尔曼的《情感智商》中曾指出:“情商能力,是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不是智商能力。”在本文中,对情商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提出了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4;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男孩和女孩》是1968年首次出版在《蒙特利尔人》杂志上,后被收录在艾丽丝·门罗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是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陌生化”是指让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化,从而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新鲜感,恢复对事物的审美感受。本文从陌生化的视角解读短篇小说《男孩和女孩》,以期为本文提供新的见解。  关键词:《男孩和女孩》 艾丽丝·门罗 叙事 陌生化  艾丽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井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本文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事业的改革就离不开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目前我国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问题。   一、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将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等建立正确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开展实验教学也利于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求知的态度,有助于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在贸易、文化方面往来频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亦是日益渐长,笔者从个人在近年来从事日韩口译的经验上反思、分析,总结出了几点建议,望
近年来,虽然关于应如何平衡我国“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这对矛盾早已被学者们反复论及,但传统的研究方式尚需改进。通过对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比较法研究,一个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