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逆袭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2日的加沙城,人们涌上毁于轰炸的街道,如同庆祝节日。执政党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典型绿色旗帜,还有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的黄、黑、红色的旗帜,组成了那里多年来难得一见的风景。
  在之前连续8天以色列密集的军事行动中,162名加沙人被杀,其中包括至少30名武装组织指挥官。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也排在死亡名单的第一位。他是以军自2008年底在加沙发动“铸铅行动”以来定点清除的哈马斯最高级别领袖。
  在这个孤立无援的沿海城市,大量基础设施和行政机关大楼被夷为平地。
  尽管遭受了死亡和破坏的打击,哈马斯却显得底气十足,因为他们发射的火箭弹落在了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附近。
  2007年,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夺取了加沙的控制权,将自己推上与以色列国防军对抗的最前沿,也让加沙地带成为巴以冲突的主战场,并遭遇以色列的长时间封锁。
  由于武装力量上相差悬殊,以自制火箭弹为主要攻击火力的哈马斯和装备着美式先进战机坦克的以色列国防军的对抗从来就是“不对称的战斗”。尽管哈马斯在1987年成立时就把“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作为主要目标,但现在其要做的抉择却是,如何不被以色列削弱和消灭。
  吸取法塔赫的前车之鉴
  过去几个月,哈马斯作出了诸多努力阻止其他武装派系发射火箭炮攻击以色列,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曾主动开火。然而在贾巴里遇袭身亡后,哈马斯做出了强烈回应。它在24小时内向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火箭弹。
  11月22日,停火协议签署次日,哈马斯宣布该组织全体成员放假一天。“哈马斯是取得了寻求与以色列开启和平进程的‘胜利一步’。” 长期关注巴以冲突的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中东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希勒尔·弗里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加沙地区的一所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起义”。没有兵器的巴勒斯坦人只能投掷石块和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以色列军警展开了长达6年的对抗和斗争。因石块被作为主要“兵器”,这场起义后来得名“石头起义”。
  这场起义几天后,12月14日,原本仅是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一个不起眼分支的宗教组织,由其宗教领导人艾哈迈德·亚辛提议,成立了“伊斯兰抵抗运动”。
  “伊斯兰抵抗运动”翻译为英文后的首字母缩写为“Hamas”,中文音译为“哈马斯”。很快,这个缩写的名称出现在该组织的各种公告中。而随着起义持续时间的延长,哈马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迅速提升。加沙这个地区,也一定程度上成为哈马斯的发迹地。
  20年后,哈马斯取得了对加沙地区的控制权,并基本上延续着其赖以发家的“两个极端”策略:一方面从事慈善事业,扶助巴勒斯坦底层民众;另一方面,把“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作为主要目标,对以色列进行包括自杀式爆炸袭击在内的暴力攻击。
  如今的哈马斯组织严密,正式成员约两万人,拥有约5600人的武装,其中“卡桑旅”是主要军事派别。不过,由于其收购武器的渠道遭到以色列的严密封锁,在以色列全天候的“铁穹”防御系统和精良的美式装备面前,哈马斯要和以色列国防军展开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这次同以色列的交火,哈马斯能接受埃及等国的从中调停,与以方达成停火协议,而不是拼命抵抗,直至以色列军队像4年前那样展开地面进攻,在希勒尔·弗里希看来,这是“哈马斯感受到了威胁”。
  法塔赫已给哈马斯留下了前车之鉴。当年,法塔赫正是在与以色列的长期对抗中遭到削弱,才给了哈马斯从其手中夺得加沙控制权的机会。如今,哈马斯不想重蹈法塔赫的覆辙,给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可乘之机。
  哈马斯转向
  哈马斯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获得军事上的胜利。以色列对哈马斯进行打击的“防务之柱”军事行动如火如荼展开的过程中,多个阿拉伯和北非国家领导人史无前例地访问了加沙,并给予了支持。
  埃及总统穆尔西先是召回了驻以色列大使,并于11月16日将总理甘迪勒派到了加沙。自2007年哈马斯夺取加沙控制权后,甘迪勒是到访加沙的首位埃及领导人。
  甘迪勒在加沙的短短几小时让这块战火纷飞的土地迎来了片刻的安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意在甘迪勒访问加沙期间暂停对该地区的空袭行动,这份对埃及的信任也为后来埃及主导调停这轮军事行动埋下伏笔。
  最终,穆尔西成功促成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并成为停火协议“保证人”,以地区主要政治力量的角色回归中东的同时,也在对哈马斯进行控制上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以前每当加沙遭遇攻击,最大的支持声都是来自所谓的“抵抗轴心”,即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但阿拉伯之春后,巴以问题明显发生了变化。这次冲突中,对加沙最大的支持来自埃及和卡塔尔等美国盟友。
  早在今年3月21日,卡塔尔就在加沙宣布将斥资2.54亿美元启动重建加沙计划。卡塔尔阿米尔10月23日在访问加沙时又宣布援助哈马斯4亿美元,并试图说服哈马斯远离叙利亚和伊朗。而沙特在2009年时就对哈马斯承诺提供约10亿美元的援助。新兴民主国家突尼斯、欲发挥区域影响力的土耳其近些年也时常接济哈马斯。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近些年,沙特、卡塔尔和埃及对哈马斯做了很多工作,要求哈马斯不要跟着伊朗跑。加沙重建的所有费用约30亿美元,几乎全由阿拉伯世界国家承担。
  “变化也就近几年开始,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卡塔尔访问加沙,二是哈马斯的政治性领导机构撤离大马士革,从什叶派转投逊尼派。”殷罡说。
  叙利亚危机于去年3月爆发后,哈马斯一再声援同族同教的霍姆斯、哈马等地叙利亚穆兄会。今年2月,为了“不被视为赞同阿萨德血腥镇压自己的人民”,哈马斯在大马士革政治局的成员全部回到加沙。
  11月22日,埃及首都开罗,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在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后的记者会上的一番话意味深长:“在叙利亚问题上,我们和伊朗的态度不一致,因为我们的人民有不一样的要求。”
  在向埃及穆兄会以及阿拉伯世界靠拢的同时,哈马斯渐渐拉开了同过去关系亲密的伊朗和叙利亚之间的距离。
  25周岁的挑战
  12月14日,是哈马斯成立25周年纪念日。
  刚刚在战火中伤痕累累的加沙需要疗伤,遭到重创的哈马斯也要借此提振士气。
  按照哈马斯一个月前公布的计划,今年的庆祝仪式要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隆重。撤离大马士革的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将首次亮相加沙,在庆祝哈马斯运动建立25周年的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
  除了和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外,哈马斯在今年收到的另外一份“贺礼”是与法塔赫达签署的和解协议。
  2007年哈马斯和法塔赫在加沙地带发生大规模冲突后,这两大派别将巴勒斯坦划分成了两块:哈马斯控制着加沙地区,法塔赫则统治约旦河西岸。双方在政治与地理上的双重分裂状态在持续了4年多后,在今年5月才告打破。
  斡旋两派签署和解协议的,还是埃及。协议称,应组建一个由独立人士组成的联合过渡政府,为在一年内举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选举和立法委员会选举做准备。但双方间在政府构成和总理人选等诸多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多年冲突和隔阂留下的裂痕短时间难以弥合,联合过渡政府注定命运多舛。
  尽管哈马斯向阿拉伯世界的靠拢会有助于提升其在巴勒斯坦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和法塔赫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欲走埃及穆兄会道路”的哈马斯需要革除成立25年来自身已沾染上的腐败和自满的弊病。哈马斯政府人员的录用被指责主要靠裙带关系,哈马斯成员还涉嫌接受贿赂帮助人通过和埃及的地道走私商品。
  “对于经年战火的苦难之地巴勒斯坦来说,不论是哈马斯还是法塔赫上台,推动国家独立最关键的还是能保证和平。” 希勒尔·弗里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其他文献
1905年初,流亡日本的陈天华去横滨拜见了梁启超——这个过去被他斥之为“最轻最贱”的改良派领袖,此后,两人又多次互通书信。  这是一场不寻常的交往。一个是被公认的“革命党之大文豪”,一个是素有影响力的保皇党魁。虽然是短暂相会,梁启超却“敬其为人”。他曾在陈天华自杀后说,当世诸君子中,能懂得陈天华的,“不若吾真且深”。  陈天华,字星台,是脍炙人口的《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在书中,陈天华痛陈亡国
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工人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国最缺的,还是有技能的操作工人。在有限的技能人才中存在着“两多两少”,即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来说技能人才多,中小企业技能人才少;传统产业技能人才相对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相对少。还有就是大量的农民工缺乏操作技能,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总体来说,我们工人的知识层次提高了。但是知识的提升不等
2月24日,5万网友在微博上祝56岁的斯蒂夫·乔布斯生日快乐。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他极简风格的家中,无孔不入的狗仔队也没有拍到乔布斯的庆生场面。  或许根本没有庆祝,生日前一天,苹果公司年度全球股东大会在硅谷召开,会议只开了一天,但全世界都在猜测谁将代替他执掌苹果。  2010年,苹果凭借4000万部iPhone的销售量跃升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划时代的iPad面世1个月就卖掉760万台;最让投资者
在政权交替的关口,著名知识分子是国共两党争取与争夺的对象。在当年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81位院士中,除24位选择离开外,其余的都像竺可桢一样,选择了留下    1949年5月6日,距上海解放还有20天,杭州已经解放了3天。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走在上海的枫林桥上。他刚刚去看了上海医学院的朋友回来,在此,与蒋经国不期而遇。此时,蒋经国正在上海指挥将国库中的金条运往台湾。  虽然竺可桢与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素来
几乎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几个零分考生。他们往往在试卷上以“檄文”的方式表达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但短暂的成名过后,没有人再去关心他们的失落、得意、坚持、梦想以及生活境况  “还是有一点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应该不会考零分,毕竟不值得嘛,没有多大的意义。”23岁的徐孟南走在淮安市王兴镇的乡间小路上,周围是一片片绿色的稻田。  此时,正值8月,高考学子的大学录取工作尘埃落定,而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开始进入社会,
“最怕来第二遍,就是怕演,”邱启明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重新走上台。刚刚录完《我们约会吧》的点评部分,邱启明灵光一闪,对着镜头说了一串总结,一气呵成。结果他太快了,机位还没来得及调好,导播让他再来一次。  “我就是不喜欢演,让我演第二遍我一定得改词儿。”第二天下午,邱启明一身休闲装,坐在酒店观景露台的藤椅上,晒着长沙午后的太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哪怕拍的机位不是很好,只要是真实舞台上的表现,我丑
“现在是中国评级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时期。”9月3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由于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垄断世界评级行业的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以下简称三大评级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这也给中国的评级公司提供了机会。  四面出击  作为本土评级公司,大公国际从2010年7月开始为50个国家进
12月15日晚,《中国新闻周刊》2011“影响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政界、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2011“影响中国”人物揭晓。  自创刊以来,《中国新闻周刊》一以贯之把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树为宗旨。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每年岁末评选并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梳理一年以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受到各界关注。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奠基者罗伯特·爱德华兹。作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技术发明之一,试管婴儿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让400多万名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如今,试管婴儿中的一些人自己也已为人父母。  奖项揭晓之日,世界上首个试管婴儿露丝的儿子卡梅伦已经快四岁了,他们母子健康。而85岁的爱德华兹因为身体原因却未能发表获奖感言或接受媒体的采访。他的妻子发表声明说,爱
人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还真是。上次朋友介绍我去拜访一家公司,他很自信地跟我说:“去找他们吧,他们老大尹总极度崇拜我。他跟我说,我如果没有结婚,一定出门被大龄剩女们五马分尸。”我去了,然后亲耳听见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下属如此介绍他们的领导:“尹总要是没结婚,一定被大龄剩女五马分尸。”我努力控制自己回去不要把这事告诉朋友,免得朋友从此怀疑人生。但我同时又忍不住猜想,朋友会不会在某个非正式的会议上,也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