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有人在问,你和新东方为中国的教育做了些什么?有人说新东方为中国教育做的最大贡献是为数百万学生搬倒了语言障碍,打开了海外求学的大门;有人说新东方的最大成绩是做成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典范,做成了中国第一家到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但我做新东方最大的愿望还是能为中国的教育补充一些缺失的东西。
中国的教育现在缺失什么?
首先缺失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三个词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政治课本,用了大量的理论文字阐述了一遍又一遍,但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把它当成了背诵的死文章,除了为了政治考试,即没有人重视它的真正意义,更没有人在青少年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几乎没有人来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周边的人和环境,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中国的青少年很少有人能明白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甚至老师都无法向他们解释清楚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大部分人对此的回答是“进好学校,考高分,进好学校,再考高分,再进好学校,找好工作,当大官,赚大钱……”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样的教育观下荡然无存。
我们缺失的还有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总喜欢望文生义,国家提倡创新,于是到处在搞小发明,知识竞赛遍地开花,创新变成了一切新事物、新动向的代名词,只要有一点与过去的不同都可以被定义为创新。创新不是形式主义,创新是四种能力:即遵守科学规律又不墨守成规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收集、整理、统计事实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分析的研究能力,在庞杂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中寻找到突破口从而创造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创造能力,在困难、危险、压力面前毫不退缩、懂得整合各种资源为目标服务的综合能力。创新是一种思想,不是一门课、一次作业,更不是课余活动,当我惊讶于我认识的一个在美国上学的十岁的小女孩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竟然独立写出一篇关于美洲羚羊的论文时,我明白了这就是创新教育。
责任教育也是缺少的。前些年总有些人喜欢谈“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就是一个责任教育问题。封建社会的责任教育讲的是臣子对君王的责任、儿子对父亲的责任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封建的责任观被打破了,我们灌输给新社会的孩子们的责任观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个体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可是在具体实施时就有问题了,国家在哪里、人民在哪里?一个小孩子不太容易搞清楚这些问题的,但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对孩子们的责任教育将无处不在。叶菲讲述的一段自己怎样在美国学校纠正美国人的偏见,让地图上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回归中国版图的故事,鲜活地说明了一个孩子也能够充分体现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在《做最棒的自己》这本书,叶菲讲述的自己的故事,也许是独特的,是个体的。她本人也是幸运的,有很好的父母,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又有很好的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三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教育。中国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没有这么幸运,都需要在中国长大成人,很多孩子都要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大。但叶菲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国、匈牙利和美国不同教育体系的比较,她经历这些不同文化的心路历程,依然值得中国教育界与家长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的教育现在缺失什么?
首先缺失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三个词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政治课本,用了大量的理论文字阐述了一遍又一遍,但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把它当成了背诵的死文章,除了为了政治考试,即没有人重视它的真正意义,更没有人在青少年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几乎没有人来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周边的人和环境,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中国的青少年很少有人能明白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甚至老师都无法向他们解释清楚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大部分人对此的回答是“进好学校,考高分,进好学校,再考高分,再进好学校,找好工作,当大官,赚大钱……”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样的教育观下荡然无存。
我们缺失的还有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总喜欢望文生义,国家提倡创新,于是到处在搞小发明,知识竞赛遍地开花,创新变成了一切新事物、新动向的代名词,只要有一点与过去的不同都可以被定义为创新。创新不是形式主义,创新是四种能力:即遵守科学规律又不墨守成规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收集、整理、统计事实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分析的研究能力,在庞杂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中寻找到突破口从而创造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创造能力,在困难、危险、压力面前毫不退缩、懂得整合各种资源为目标服务的综合能力。创新是一种思想,不是一门课、一次作业,更不是课余活动,当我惊讶于我认识的一个在美国上学的十岁的小女孩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竟然独立写出一篇关于美洲羚羊的论文时,我明白了这就是创新教育。
责任教育也是缺少的。前些年总有些人喜欢谈“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就是一个责任教育问题。封建社会的责任教育讲的是臣子对君王的责任、儿子对父亲的责任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封建的责任观被打破了,我们灌输给新社会的孩子们的责任观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个体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可是在具体实施时就有问题了,国家在哪里、人民在哪里?一个小孩子不太容易搞清楚这些问题的,但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对孩子们的责任教育将无处不在。叶菲讲述的一段自己怎样在美国学校纠正美国人的偏见,让地图上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回归中国版图的故事,鲜活地说明了一个孩子也能够充分体现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在《做最棒的自己》这本书,叶菲讲述的自己的故事,也许是独特的,是个体的。她本人也是幸运的,有很好的父母,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又有很好的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三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教育。中国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没有这么幸运,都需要在中国长大成人,很多孩子都要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大。但叶菲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国、匈牙利和美国不同教育体系的比较,她经历这些不同文化的心路历程,依然值得中国教育界与家长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