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方法的几点探究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是很高的,各地有不少语文教师也曾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未能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呢?这除了对写作思维的特性认识和研究不够深入外,笔者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
  在写作教学中,过去我们非常重视写作技法:如怎样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甚至把这种技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可效果如何呢?实践证明:收效甚微。这是因为缺乏对写作思维特性的认识。一篇文章由形象要素和思想要素两部分组成,但两者的组合却是千变万化的。文章的形式要适合文章的内容,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可是个变幻莫测的魔方,绝不是什么“固定技法”能解决的。只有扎扎实实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写作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曾经从以下几方面作过尝试,效果很好。
  一、坚持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平时坚持写日记,素材多了,写起正式的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近期有些什么思想情绪,乐,为什么“乐”,愁,缘何“愁”。发生一件新事,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考试失败了,赛跑得了第一,老师的批评,妈妈的唠叨,乃至下雨了,刮风了,大凡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写作水平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除了写日记,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修的课程。鲁迅强调“多读多写”,多积累写作素材。多积累,就包括写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际情况往往是,平时读了不少好书,也有了很多“感悟”,但由于匆忙疏忽,没有及时记下来,结果常常是看后就忘。坚持写读书笔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除了积累大量生动的事例,也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火花”。如果能坚持做下去,这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开展竞赛,激发写作兴趣
  过去,往往一般由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多为“应付”、“交差”,非常被动。在我看来,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大力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平时作文现状,把全班同学合理搭配,分成若干竞赛小组,每人每周做两篇大作文,其中在学校当堂用一节课完成一篇,由老师批改,排名次,并公布成绩,进行评比,好的进行表扬奖励。双休日在家里完成另一篇,这篇由学生自改,自写评语,不参加评比。作文竞赛的内容,多由老师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或提供材料和作文范围,确定一个实用目的;或把学生带出教室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比如观察景物、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或组织学生去电教室,看有关录像。总之,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就让学生贴近了生活,贴近思想实际,又引入竞赛机制,学生兴趣被激发,能产生写作欲望。此时,如能让他们静静地坐下来,自拟题目,自定体载,自选角度,畅所欲言,“随心所欲”,一吐为快,效果的确不错。
  三、读写评析,提高认识水平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大多与他们的认识水平的高低有关。可以引导他们多读多写分析评论文章,以培养他们抓住事物实质、辩证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读别人的分析评论文章,可让学生与自己的认识作比较。比如读《狼牙山五壮士》,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再与文中作者的看法对照,从而发现认识上的差异。
  写分析评论文章,可与课文结合,也可结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写思想评论。
  四、积微成著,刺激成功感
  心理学家认为:不停的练习,冗长的过程训练容易厌倦,应适时调节,比如用成功去刺激就可能收效。因此,在抓好学生作文练笔的同时,每学期举行两次作文“编集活动”,即由学生从自己平时的作文练笔或写作竞赛中推选一篇佳作,并写上简短评语,然后全班每10篇为一集装订(或打印)成册,学生人手几册,阅读欣赏并留存纪念;也可传给家长或其他科目的老师阅看,有的可让家长、老师写点评语;还可借给其他年级其他班的同学欣赏。如此,学生因自己的作品拥有了读者,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功感。正是这种成功感的刺激,促使学生养成缜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生活的习惯,养成“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写作练笔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养成了向报社投稿的习惯。
  总之,要提高作文水平,写作训练是关键,而兴趣是催化剂。学生有了写作训练的扎实功夫,有了积极参与的无穷乐趣,相信语文教师一定能迈入写作教学的新天地。◆(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怎样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呢?下面,我就以本人教《詹天佑》的实践活动来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课前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教《詹天佑》之前,我对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在社会经济中被视为资金收支的源头和终结点,是社会资金流通的基础,也是银行客户使用金融产品、享受金融服务的载体,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予以管理是从源头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想象作文为切入点,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机,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运用丰富的积累来拓宽想象,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想象,养成想象的习惯。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更能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出一种对儿童的人文的体贴和关怀。   一、创设情境,引发想象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
在教育创新的今天,着力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美育成分并恰当运用到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文学作品,增进学生地理美育  地理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地理学知识,而美育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发展地理学的美学价值,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起美感,进而陶冶美的心灵。《语文》教材中的文艺作品大多是赞美祖国山川秀丽的诗歌、游记、散文等,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研究人类环境
现金流通常被称为企业经营中的“血液”,贯通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现金流的质量是否良好,流转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及长期的健康发展。现金流管理是现代企业财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渐成为一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学要关爱语文生命,重塑新课堂,大胆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之绿色!现在,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一、关爱语文生命,重塑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1.语文课不是教师表演课,需要师生互动  教育是门艺术,从艺术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与演员有其雷同之处:讲究融情激趣。但教
在今天的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事的关注,
期刊
为了探讨中国概念股危机中反向并购企业的信息披露状况以及这些企业频遭做空等问题的原因,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三家典型案例公司反向并购上市过程、企业遭遇做空及应对方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会直接影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行业竞争力,而商业模式创新的兴起也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