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来信

来源 :城市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株洲是很小的时候.1965年,我二哥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云南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在昆明市的交三桥.从潮州到昆明,要到广州搭火车,经过韶关、株洲、衡阳,然后换上西去的列车.1965年,我还不到11岁.rn真正对株洲怀有神秘又美好的印象是1980年以后,我订阅了《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杂志,那上面经常有一位叫聂鑫森的作者,用的是传统的白描手法,写的多是旧文人、旧商贾、旧家风,古董陶瓷字画,园林假山庭院,这跟我的欣赏习惯多合拍,与我的审美趣味多对焦.《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篇末都附有几行五号楷体的作者简介,我一看,聂鑫森,湖南株洲人,供职于《株洲日报》副刊部.
其他文献
这一生,我们总会因为一个人,去到一座城,并产生与之相关的回忆.步入深秋,我准备前往新疆塔里木看胡杨林,父亲对我说:“你可以去泽普,那里也有胡杨林,而且还能看见昆仑山.那是
期刊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挺立在城市街道的显要位置,于是那些老街坊、旧村落就成了饺子馅,被现代化的钢筋和水泥紧紧包裹起来.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似乎把它们
期刊
大山大水,两江环抱.对于重庆人来说,淡水鱼,实在是寻常物.rn与求甘鲜、求本味的广东人截然不同,在重庆人的江湖菜谱中,烹制淡水鱼多不存在清蒸一说.一尾鲜鱼,在性情浓烈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