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TFE在鱼尾纹除皱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提高鱼尾纹的除皱效果,延长有效时间,从理论与实际观察探讨鱼尾纹的形成原因及形态改变,采用相应的手术术式矫正。利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软组织补片衬垫于眼轮匝肌表面的方法,尝试矫治鱼尾纹。方法在局麻下,沿颞部发际内切口入路,仔细将皮肤与外侧眶部眼轮匝肌分离开,随后将1 mm厚ePTFE软组织补片仔细舒平覆盖于眼轮匝肌表面及部分颞浅筋膜表面,并缝合固定。最后,将皮瓣上提并将皮下组织与颞深筋膜固定,去除多余皮肤缝合切口。结果本组共28例,均为女性,年龄28~54岁;1例由于补片皱褶,术后第3 d重新手术,将补片展平;获随访17例1~8个月,鱼尾纹在面部静态下完全消失,眼周表情时鱼尾纹基本消失,局部外观自然,手术效果良好而持久,令医患双方满意。结论 ePTFE软组织补片衬垫矫治鱼尾纹,解除眼轮匝肌对皮肤的动力作用,是针对鱼尾纹形成机理及表现而进行的一种术式设计,可提高手术效果并延长有效时间。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对颌面整形美容外科应用鼻唇沟区修复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对4例成人新鲜尸头沿鼻唇沟全层连续切片500张,分别进行特殊染色,在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测。结果⑴鼻唇沟内侧弹力纤维、网状纤维成分多于鼻唇沟外侧;⑵鼻唇沟内侧、底部、外侧3.0 mm以内有多种走向肌束相互交叉附着于真皮,肌束来自上唇鼻翼提肌、上唇提肌、颧小肌、无名肌;⑶面部表浅肌肉之间不但存在腱膜,还有筋膜、肌肉、腱膜、筋膜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