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正能量理当“高调”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光标近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践行核心价值观,公众人物要带头》,并为此接受媒体采访。他称,此次自己主动投稿,目的是“尽我所能促进正能量。”多年来,他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业内及全社会均公认,但其“高调”方式却为人所诟病。
  笔者曾以为,国人对此应持包容态度,因为中国慈善事业刚起步,民间慈善更为不易。读过陈光标的这篇文章,笔者意识到,我们是否“低看”了陈光标的“高调”?
  迄今为止,如果只知道陈光标头上的“慈善”标签,认为他只是为了名利,就不算真正认识他,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围观者。目前国内没有谁像陈光标一样,把慈善的力量推广到这样多的领域,持续这么长时间,产生过这样广泛的影响。他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微博即时发布、垒钱墙、堆钱山、改姓名、挑战冰桶记录,甚至教育小儿子,“哪怕你只捐了两毛钱,你也要到处说。”“陈氏风格”比他的慈善本身更吸引眼球。
  现在看来,他是把自己的得失置于脑后,想以己之力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做大做强中国慈善;以自己的热情触发人们心中善良的激情;以自己的行为示范,响应政府主张,捍卫公序良俗。
  重新认识陈光标的“高调”,要清晰三点:首先,陈光标说过“为人要低调,做好事要高调”,他的做法最终有利于社会,他可以质问“有谁能说出我做过哪一件坏事。”;其次,我们要要记住,灌溉和润泽大地的,除了润物无声的细雨,也离不开声势浩淼的狂风暴雨;再次,当人们习惯了低俗娱乐、恶搞文化的高调时,怎能苛求正当的社会行为内敛和含蓄?
  笔者认为,当正能量不够强大时,社会需要陈光标式的人物,不仅要做慈善,而且与公众分享,理直气壮地为社会健康发展摇旗呐喊。正如他的文章所说:“作为公众人物,当祖国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更应主动站出来,尽己所能,奉献爱心,为激发社会正能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其他文献
女儿:  手边欧丽娟教授的《唐诗可以这样读》翻完了,一口气读完后我又读了一遍。好书不厌百回读。唐朝是一个诗的王国,你从小到大读了不少古诗,肯定充分感受到诗的浩瀚。再说,你经常在语文试卷上碰到古诗鉴赏题,在这类题目上也栽过不少跟头吧?哈哈。  诗无达诂,有各种读法,不少学者都著书立说。去年,我读顾随先生的诗词讲记、潘向黎女士的《梅边消息》,你翻阅黄晓丹博士的《诗人十四个》。真是“诗海泛轻舟,父女携手
前几天,有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来看望老师,在回忆中学生活的时候,他说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的教鞭”,其实就是我画图常用的一把木质的米尺,上面写着“用责任与感恩经营人生”。有人说,教师是一个很危险的职业,因为你会被很多学生记住,学生有可能记住了你的好,也有可能记住了你的不好。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叫《大笑江湖》的电影,故事里的情节很搞笑,但故事看完了,也差不多什么都忘了,唯一记得的就是“赵本山”要“
2010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学的时候,我在课堂上面对的一个最大困惑是,语文课上我要表达什么才是合理的,怎么做才符合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标准,也就是如何做才能符合行业规范而不失范。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受过师范生的正规培训,对所谓的师范技能一无所知,对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在中学教育中到底该如何呈现更是一头雾水。我只有热情和学术素养,但是光凭这两者显然不足以成为一名好的语文老师。  我是一个局外人,怎么做才能走到
2009年,在不少人看来,是我最辉煌的一年,而我心底分明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呐喊:不,这是我最屈辱的一年!  有人认为我辉煌,是因为他们看到我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发表“学术论文”15篇;我自认为屈辱,是因为我以每周一篇的速度炮制垃圾文章,以找熟人、拉关系、请客送礼、出版面费等卑鄙手段使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我的良心为此深感不安,因为我的龌龊行径浪费了一大堆纸张,这相当于毁掉了一片树林,而我何曾种活
·研学·  2019年9月底至10月中旬,我随教育局赴美研修团,在美国加州湖滨区几所初高中参访、学习、交流。这次研修的时间不长,但是通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教授的讲课,尤其是加州几所初高中的实地参观、走访,对美国中学教育略窥一斑,内心颇有些震动。  虽窥一斑未能知美国基础教育之全貌,但对比也颇见差异。  一、学习状态:自在自为  2019年10月7日,美国时间早上7 ∶ 30,国内时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冶市灵乡镇围绕“六个为民”的工作目标,扎实做好“五个强化”,党员干部怀着满腔的热忱和对事业的信念,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一丝不苟履行着党委、政府交付的光荣使命。     由被动应付变主动落实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灵乡镇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和部门单位的行为,开展“干部论坛”、“群众夜谈” 为主题的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做工作由被动应
不惑之年的余文春,是远安县洋坪镇双路村的治调主任。他夺刀救人、奋不顾身地扑救火灾,调处100余起民事纠纷,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治调主任”等称号,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勇敢卫士。   今年10月25日深夜,余文春正在公路上巡逻。突然,一辆三轮摩托车横在马路中间停下,只见一黑衣男子疯狂地踢打躺在地上的长发女子,地上淌了一滩血迹,旁边还跪着两名中年人。余文春见状大吼一声:“住手!”黑衣男子气急败
一  我相信阿谭是看过《我与地坛》的。我相信,她看的时候,如史铁生写的时候,一样的沉静。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她没有跟我提起过有关生死的话题。但是她知道:与癌症抗争了整整五年的她,可能错过不了这个节日,也耽误不了这个节日。  是的,她走的时候,是节日,“六一儿童节”。  她信佛。她应该觉得这个日子好。佛家讲究因果,这对于做教
在麻城市福田河镇福利院,孤寡老人与他们“孝顺女”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名孝顺女就是福利院院长余燕。   5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倾情演绎着人间真爱故事。2000年初福利院刚一落成,就住进来42位鳏寡、伤残及智障老人。余燕这个“光杆司令”便匆匆走马上任。面对这群性格各异、难以伺候的“老小孩”,余燕总是以晚辈的身份为老人铺床、叠被、聊天,悉心调理他们的生活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时间一长,老人们越来越感觉
如果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我想吕碧城的人生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模样。  吕碧城,安徽旌德人,1883年出生于山西,其时她的父亲吕凤歧任山西学政。吕凤歧为清光绪三年(1877)进士,先后出任过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纂修及山西学政。学政相当于一个地方主管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吕凤歧除了掌管教育事务之外,也颇有文名,著有《静然斋杂谈》等著作,好读书,藏书数万卷。  吕碧城的母亲严士瑜也是一位出身书香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