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对我来说是一次次奇遇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也许正想了解那些优秀摄影师是如何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或问题?他们又是如何保持创作灵感的?“摄影十问”将会站在读者角度,向这些摄影师们抛出十个问题,通过他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读懂他们对摄影的认知、对艺术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我们邀请了中原工学院的摄影教师、公众号《有艺谈》主持人李楠,共同针对摄影师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提问。
观火(二)107X77cm-照片,水彩,丙烯-2017 孙彦初 摄
鳄鱼-110X137cm-照片打印,水彩,油彩,拼贴-2017 孙彦初 摄

No.5不得不说你篡改后的照片天马行空,画面中充满错乱的情节,在这里你是否有明确的预设和规划?


  是的,绝大部分会提前预设好,当我看到一张照片时就会想怎么去改才合理,这个合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合理,也不是逻辑上的合理,而是针对自己的想法,从结构上寻求的一种合理性。就算是它不合理,也没问题,我会通过篡改破坏掉它原本的叙事。
  关于篡改,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天赋。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贴纸,把它们贴在书本上、衣服上,然后还会在贴纸上作画。前段时间我去瑞士参加“洛桑摄影博物馆之夜”,我的展区里就有一个有趣的互动的项目,我让来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去篡改我带来的一些照片,这也是我《虚构集》的一个延续。

No.6你一直有收集老照片的习惯,都有什么渠道?你觉得老照片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


  我一直有逛古玩市场的习惯,通常会买一些过期的杂志,碰到喜欢的照片也会买,只要不是特别贵!这些照片有非常艺术的,也有非常普通的,一张照片的价位也高低不等。它们的来源有很多,比如有些是被夹在旧书里,随着旧书而来的;有些是因为亲人过世了,家里不愿留他的东西,最后也流落到了这里。
  古玩市场里会有特别懂老照片的卖家,他们会把照片进行归类,比如说伟人的、民国时期的,甚至是和“文革”有关的。但是我往往会直接跟卖家说:我不要那些值钱的照片,我就要那些普通人的。

No.7你做工作坊的导师,而你的学生作品的画面形式多少都有你的影子,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是的,初学者在了解和接触“篡改”的方式之后,自然会先从模仿开始。我觉得刚开始受影响或者模仿是没有问题的,我也会告诉他们:这只是一个创作手法和方式,它并不仅是表面上看起来特别而已,在清楚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传达的,你们的东西才会越来越自由,或者说越来越特别。

No.8你觉得对现成品进行再创作这种方式有没有局限?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厌倦这种方式,原本图像的存在就对我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当我遇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图片时,它会给我带来很多的惊喜,我无法预知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照片将会震撼到我。
  如果说这种方式有什么局限的话,就是照片一旦被再创作了,它原本的面貌就不复存在了,这会让我于心不忍,尤其是那些我特别喜欢的老照片。之前在《虚构集》中用的是旧照片本身,现在我会把旧照扫描打印出来再去做。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尺寸上不受限制,在纸张的选择上也更加自由,纸质、颜色都有选择的空间。

No.9这种方式拓展了创作的更多可能性,但同时好像也缺少了老照片自身所携带的某些神秘的元素?


  可能会有一点,老照片就是老照片,它自身所承载的历史,它的质感是无法被替代的,这也是我一直喜欢老照片的原因。但作为创作的素材,我看中的还是图像本身,而不是材质,说白了,我只挪用老照片所承载的图像部分,这样有助于我的創作上更加自由,最终进化出的影像内容才是我的作品。

No.10在创作中遇到过什么困惑,你是如何解决的?


  困惑可以说一直都有,每个时期都会有,重要的是学会自我调整。我通常会尝试摄影史上用到的各种方法,比如,在暗房里用显影液进行绘画,或是将相纸直接放入水中进行显影,不断尝试总会找到出路。对我来说,困惑会慢慢变成一个新的想法,然后去落实、总结经验,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与此同时,又会产生新的困惑,我觉得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莲生与莲生-145X98cm-照片,水彩,丙烯-2017 孙彦初 摄
虚构集这些作品是我平时在古玩市场上收集来的中国七八十年代所拍摄的家庭生活照片和旅游纪念照。我用拼贴、绘画的方法诋毁或推进照片上原本具有的情节和故事,或许原本照片上所记录的是真实的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篡改后的照片上所显现的情节就真的是我虚构的吗?
塔吊,7X9.8cm,银盐照片,水彩,丙烯,拼贴,2017 孙彦初 摄
塔前,8.5X12.5cm,银盐照片,水彩,丙烯,2017 孙彦初 摄
其他文献
当代生活,影像充斥虚拟与现实,存在思辨性阅读的空间。本刊今年的专栏“图像视点”,由袁洁主笔,每月带来关于影像的即兴观察与思考。  有时候,现实事件的反转比宫斗剧还精彩。与巴黎反政府抗议活动“黄背心”事件相关的两张对比照片最近被抄得沸沸扬扬,值得一说。  事情的缘由其实挺简单。网友Dovey Wan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巴黎凯旋门前燃烧着熊熊大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到这张照片都误以为抗
祁连山  2007年任Adobe专家组成员,任多家专业门户网站专栏作者,编著了多本图像处理教材,在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这张作品拍摄于冬季的坝上草原,厚厚的积雪盖住了草地,使得画面的细节都被纯净的白色替代。摄影本身就是一门减的艺术,这是雪景摄影的优势。所以应该利用其优势,尽可能精减画面的元素。由于马匹不太听话,当时牵马的村民无法离开构图画面,所以出现人员入镜的穿帮画面。不要紧,本例中人物周边白
威猛外形尽显霸气  之前,尼康也曾发布相同规格的镜头,并颇受好评。但适马这只新镜头显然又与尼康“大”不相同。在外形上,适马105mm f/1.4 DG HSM Art极为威猛,直径达到115.9mm,长度131.5mm,重達1645g。而尼康直径只有94.5mm,长度106mm,重985g。而且适马105mm f/1.4 DG HSM Art还配有巨大的旋钮锁定的遮光罩和脚架环,全加上几乎比尼康大
孔家弄35号,石库门住宅。2009年王骏华摄乍浦路,原西本愿寺,印度风格的白色花岗石寺院,建于1931年,由冈野重久设计。2013年王骏华摄北苏州河路,原上海总商会,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建成于1913年。2010年王骏华摄万竹街,赵氏润泽堂,原为民国时期“颜料大王”赵竹林所建“赵公馆”,于2012年拆除。2009年王骏华摄  上海,中国接触西方文化最早、最全面的城市之一。170多年前,美、英、法三
我采用多重曝光拍摄,都会在拍摄之前完成构思,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多元素、超时空的图像叠加,实现意想不到的、独具特效的艺术作品。近些年来,我用宾得K-7、K-5和佳能70D、5D3等数码相机对中国古建园林主题进行了多重曝光的摸索创作。
“2018摄影英雄会”完美收官,尽管对于三天之中诞生的这30组作品大家褒贬不一,但无论是参赛的英雄,还是评选会现场几百位观摩的影友,很多人都感到收获颇丰。  对于30位英雄来说,真正的拍摄时间没有3天。这期间不仅要进行拍摄,还要和导师进行沟通、撰写作品阐释和图片说明,有些人还要做后期,这对任何一个摄影师来说都是考验。但我感觉到,也正是这种“挤压式”甚至是“榨干式”的逼迫,反而激发出了摄影师的创作力
当摄影师骑上摩托车,  相机凝固下这样的片段:  掠过的风景,相伴的朋友;  速度的激情与狂野中的玄思……  在摩托车玩家中流行一句话:四轮承载身体,两轮承载灵魂。(Four wheels move the body. Two wheels move the soul),这是一种态度,也形容着骑行给人带来的体验。  攝影术在19世纪30年代由法国人发明,摩托车则由美国人在19世纪60年代制造出来。
唐国庆的全家福,2019年。女拖拉机手唐国庆巾帼不让须眉  我叫唐国庆,家住在山东省青州市北城东街,我是1957年国庆节那天生的,父亲给我起名叫国庆。国庆这个名字,是我一生的自豪,也深深影响我的性格。我家姊妹多,只有一个弟弟,因为家里缺少劳动力,我从小就被父亲当男孩养。  也许是名字男性化,我也是假小子一样的性格,干活不怕吃苦受累,工作争先恐后。  1975年,我们当地修建仁河水库招拖拉机驾驶员,
有擦拭痕迹的车窗,加上凝结的水汽,让清晨的公交车窗变成了一幅天然的画作,非常值得拍摄。  在冬季,我们经常会遇到也会忽略一种自然现象——凝结在玻璃上的水蒸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哈气。对于多数人来说,碰到哈气的第一反应是擦掉。而有童心的人,或许会在上面画个调皮的涂鸦。但对摄影人来说,哈气其实也是可以利用的拍摄工具。  如果你生活在寒冷的地区,又是一个经常早起的上班族,那么恭喜你,你坐在公交车上时,看到
在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色光三原色的关系,三原色的色彩相加、三个原色与补色之间的关系,那么在PS里怎么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我们需要的效果,本期从曲线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PS里的曲线除了RGB复合通道可以改变画面的明暗关系、反差大小外,单独的红、绿、蓝三个通道也可以分别对画面进行色调的调整。如果对红色和绿色通道曲线单独进行等量的提亮调整,画面会偏黄,其实这个就是相当于红和绿的两个原色的加法。红加绿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