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中职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该要熟练的掌握运用计算机,并且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独立和创新。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单调、乏味、枯燥。已经很难吸引和培养学生。在新时代的中职计算机课程之中,应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2
作为中职的计算机老师应该要明白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宗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型实用人才,因此要在教学上努力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喜爱热情和探索的的精神,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进行操作、提升并完成学习的目标。
1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兴趣是学生人门的先导,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1 利用中职计算机课堂环境,创造问题情境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由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枯燥、乏味以及单调授课的方式都属于照本宣科缺乏实际经验的,不仅让学生们对于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知识知之甚少,更可能还会严重的打击到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到实践证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思维都是以直观的形象作为主要的模式,而作为中职阶段的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直观具体的新鲜事物,所以作为计算机老师应该要结合这一个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课堂上的内容创设出一个形象化、直观化的事例,使得学生能够从形象直观的体验中能够学习到知识,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例如我们在讲解图像处理“photoshop"的简单运用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的电子影集类的作品(经过自己的编辑和处理,把自己的作品与祖国美丽的风景邮票结合起来),利用图画中那些精美和直观的变化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产生想要掌握这门学科的欲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激发出来的兴趣对其进行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解决计算机课程中一些难懂的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是处在最活跃的时候,注意力也是非常的集中,他们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并在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之后进行主动的探索。这样教学方式在学生身上就体现为学习—思索—实践—掌握—提高的一个过程,从而使知识得到掌握和巩固并能够让学生开心的学习,在实践时充满活力,牢固掌握知识,透彻的进行思索,快速的提高,在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们最常见且最常用的QQ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引入,对他们在QQ聊天的时候常出现的情况,利用聊天的形式进行形象模拟化的研讨。利用这样的一种形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进行研讨的时候引入课堂中的问题如Word的密保基础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能够让学生能够巩固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还能够让他们在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够加以解决。使得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能够得到解决和传递给学生。
1.2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相互之间的沟通来实现互融的。作为新时代的中职生应该要具有新的思维。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跟学生形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对该门学科的知识产生认知度和接受感。对于这样一种关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对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必备的功课,一种全新且好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对新的事物产生主动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待问题时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并掌握在学习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够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比如在讲解电子表格Excel中,我们应该要简述Excel的易学性、实用性等特征,在通过多媒体设备对Excel计算公式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且直观的感觉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学生内心想要去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的兴趣及动力,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能够让学生在初步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复杂的运算问题,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公式去进行运算。进而能够掌握Excel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让学生在好奇中认识,学习以兴趣作为原动力,能够自觉的进行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够体验到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因材进行施教
2.1 创新技能 因材施教
有着一定教龄的计算机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在计算机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是在于学生所学的技能进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的研究课程结构,从课程的实践做起,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操作训练素材和好的教学实例并且选取的这些内容是即使用且常见的。对于计算机教学应该要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依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并及时的指导和督察,及时的发现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的推进。像某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应该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能动力和想象力,加大训练难度。而对于那些接受领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应该要特别注意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把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和细化,使得这类学生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得到提高,并且在进一步的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掌握教学的内容。
2.2 互动教学
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跟学生探讨问题,让学生们能够从讨论中去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当学生不明白的时候,教师这时候就可以进行耐心的讲解。
3 结束语
总之,为了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将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作为一个中职的计算机老师就的要做好在课前把握熟悉教材、在课堂上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深化教学中的内容、强化实践操作训练、注重学生的实例训练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和提高,从而将计算机课程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德年.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
[2]周陶然.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赵俊明.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教学目标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2
作为中职的计算机老师应该要明白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宗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型实用人才,因此要在教学上努力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喜爱热情和探索的的精神,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进行操作、提升并完成学习的目标。
1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兴趣是学生人门的先导,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1 利用中职计算机课堂环境,创造问题情境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由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枯燥、乏味以及单调授课的方式都属于照本宣科缺乏实际经验的,不仅让学生们对于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知识知之甚少,更可能还会严重的打击到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到实践证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思维都是以直观的形象作为主要的模式,而作为中职阶段的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直观具体的新鲜事物,所以作为计算机老师应该要结合这一个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课堂上的内容创设出一个形象化、直观化的事例,使得学生能够从形象直观的体验中能够学习到知识,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例如我们在讲解图像处理“photoshop"的简单运用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的电子影集类的作品(经过自己的编辑和处理,把自己的作品与祖国美丽的风景邮票结合起来),利用图画中那些精美和直观的变化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产生想要掌握这门学科的欲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激发出来的兴趣对其进行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解决计算机课程中一些难懂的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是处在最活跃的时候,注意力也是非常的集中,他们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并在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之后进行主动的探索。这样教学方式在学生身上就体现为学习—思索—实践—掌握—提高的一个过程,从而使知识得到掌握和巩固并能够让学生开心的学习,在实践时充满活力,牢固掌握知识,透彻的进行思索,快速的提高,在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们最常见且最常用的QQ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引入,对他们在QQ聊天的时候常出现的情况,利用聊天的形式进行形象模拟化的研讨。利用这样的一种形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进行研讨的时候引入课堂中的问题如Word的密保基础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能够让学生能够巩固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还能够让他们在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够加以解决。使得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能够得到解决和传递给学生。
1.2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相互之间的沟通来实现互融的。作为新时代的中职生应该要具有新的思维。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跟学生形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对该门学科的知识产生认知度和接受感。对于这样一种关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对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必备的功课,一种全新且好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对新的事物产生主动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待问题时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并掌握在学习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够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比如在讲解电子表格Excel中,我们应该要简述Excel的易学性、实用性等特征,在通过多媒体设备对Excel计算公式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且直观的感觉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学生内心想要去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的兴趣及动力,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能够让学生在初步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复杂的运算问题,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公式去进行运算。进而能够掌握Excel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让学生在好奇中认识,学习以兴趣作为原动力,能够自觉的进行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够体验到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因材进行施教
2.1 创新技能 因材施教
有着一定教龄的计算机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在计算机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是在于学生所学的技能进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的研究课程结构,从课程的实践做起,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操作训练素材和好的教学实例并且选取的这些内容是即使用且常见的。对于计算机教学应该要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依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并及时的指导和督察,及时的发现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的推进。像某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应该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能动力和想象力,加大训练难度。而对于那些接受领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应该要特别注意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把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和细化,使得这类学生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得到提高,并且在进一步的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掌握教学的内容。
2.2 互动教学
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跟学生探讨问题,让学生们能够从讨论中去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当学生不明白的时候,教师这时候就可以进行耐心的讲解。
3 结束语
总之,为了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将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作为一个中职的计算机老师就的要做好在课前把握熟悉教材、在课堂上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深化教学中的内容、强化实践操作训练、注重学生的实例训练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和提高,从而将计算机课程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德年.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
[2]周陶然.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赵俊明.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教学目标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