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来临了?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奢侈品”,人们的理解不一,见仁见智。有的人认为,奢侈品就是1000万元一辆的劳斯莱斯跑车、50万元一块的播威手表、10多万元一套的迪奥套装……也有的人认为,奢侈品对一些人可能是一辆劳斯莱斯,而对另一些人则可能就是一份哈根达斯;有的人则认为,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如今寻常百姓家的彩电、冰箱、空调,不也曾经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奢侈品吗?但是我想,有一点应当达成共识: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在拉丁文中,奢侈品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
  世界奢侈品正在觊觎中国市场。今年以来,有关“奢侈品”的会展频频光顾中国,这边厢“意大利生活节”刚谢幕,那边厢“顶级时尚品牌峰会”、“世界顶级奢侈品展览”又开场,富豪们一掷千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真正是艳羡刹人也。
  据称,有调查显示:68.8%的受访者愿意购买奢侈品,他们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达到了人均22062.8元。我国奢侈品消费者已占总人口的13%,其中大部分是以高级白领乃至金领为主的中产阶级。一份名叫《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并预见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有人欢呼:“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时代来临了。”其实,这些说法并不突兀,早在两年前,新华社就有报道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这意味着消费结构迅猛升级,过去的奢侈品将转化为居民的必需品。
  但是,敢问:一个人均GDP仅1000美元的国家,奢侈品消费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了?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其中的虚火与泡沫。
  据官方统计,2004年,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204万人,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59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74万人,其中还不包括隐性失业,实际的失业状况要严重得多:我国的农民工达到1.2亿—1.4亿.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仍占到62%。面对这些庞大的低收入、低消费阶层,我们又岂可闭着眼睛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时代来临了”?
  如今,一些年轻白领月薪数千,但是入不敷出。一项针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而担忧”。
  他们为了“显示身份”,迷恋奢侈品的“超前消费”,会用买10头牛的钱,买不用半张牛皮就可以制咸的皮包会勒紧裤带N个月,然后刷光卡里的钱,去买一双昂贵的鞋子。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称他们为“月光女神”、“新贫族”、“负翁”或“包法利夫人”。其实,他们只是在编织自己的“奢侈品之梦”,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差了一大截。我们有什么理由打肿脸充胖子,说什么“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时代来临了”?
  事实上,好些真正的富人并非推崇奢侈风。前不久,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与应邀赴港的贫困大学生交流。他告诉同学们,他到香港至今40余年,没上过一次歌舞厅,没去过一次夜总会,现在每餐半碗饭、一点肉、一点青菜,一餐消费10元钱。当天,曾宪梓与贫困大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桌上没吃完的点心收集打包。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还对打折商品很感兴趣呢。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一些奢侈品也无可厚非。奢侈品消费理应把握一个“度”。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时代”还远没有到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没有达到提倡“奢侈品消费”的程度,我们只有慢慢地催熟市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则应当积极引导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有度有效地调节奢侈品消费。
其他文献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儿  我想  我一定会留一头黑色长发  等风来将它吹乱  遮住我同样黑色的眼睛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儿  我想  我一定会来一场热血的篮球赛  烈日下  年轻的身体尽情奔跑、呼喊、流汗  仿佛要用尽青春所有的气力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儿  我想  我一定會去学钢琴  然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看手指跳跃在黑白琴键上  同风合奏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儿  我想  我一定会去开一次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