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强调是有效交际的重要途径。语言强调可以选择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传统方式;信息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的语言强调现象为有效交际提供了新的选择。语言学习者和语言教师应该关注语言强调的新现象及其变化趋势,并且用发展的眼光批判性地继承和接受。
关键词:语言交际 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 强调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有效传递信息、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人们会利用各种语言手段进行强调,突显一定的交际意图。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每天都被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包围着,信息的有效传递变得尤其重要。了解并掌握语言的强调新现象及其发展的新动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 何为“强调”?
现代言语交际学认为,言语交际总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因此可以把传递信息看作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的认知功能(用来传授某种知识或观点的功能)、行为功能(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功能)、人际功能(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和调剂功能(用来调剂身心的功能),都是在信息传递功能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应该是语言学习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信息的有效传递也是交际的根本目的,信息发出者会利用各种方式来突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话语意义的强调的实质就是对某一层次意义的突显努力,以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的目的。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的本质就是“一种明示(ostention)推理的认知活动,即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者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因此,语言运用中的任何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突显努力均可视为语言强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力图传达的信息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对方的注意,所以话语的强调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 语言强调的传统方式
为了突出某种语言或交际意图,人们可以利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传统方式。以英语为例,重音的位置决定了交际意义;语言中存在突显语义的词汇和结构的“强势语”,如:awfully,damn,deeply,dreadfully,enormously,exceedingly,extremely,frightfully等等;突破常规的句法结构(如倒装句等)也能起到强调作用。
修辞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语体等。修辞手段的应用是最广泛的、最传统的,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等,无不增强语言表现力,从而达到突显某种语言意义或交际意图的目的。
语音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以上提到的各种传统的语言强调方式就是以这两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强调方式在语言交际中仍然扮演着语意强调的重要角色。
三 语言强调的新现象
信息时代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的强调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
社会的发展给语言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新词的创造。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新名称的诞生,但有一些词语似乎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下完全出于突显语意或感情的目的而临时创造的,可谓是语言强调的新现象。如美国《时代》杂志一篇文章中的这句话:
Ratings shmatings:if a Rupert Murdoch network cannot dominate the field of ticking off the Clintons,that has to sting.
这句话中的“shmatings”就是shit和mating 结合的临时创造的不规范字,在此用来突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这个个性张扬的现代信息社会,这种临时自创的突显语意或情感的词语比比皆是。
2 文体
“文体”这个词所辖的各种定义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概念:“当X和Y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情况下,以Y代替X。文体所涉及的是对形式进行选择而不引起信息的变化。文体固然包含这一点,但是它绝不限于这一点。文体还包括进行这种选择的动机及效果”。这种选择就是对语意意图或交际意图的一种“突显努力”,因此也是一种语言强调现象。原本只是为了突显强烈感情的个性表达出现,如果能引起大众的注意,在网络媒体的平台上就能够迅速传播,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文体。这些有着相对固定形式的表达方法由于其生动、活泼、新颖的特征,在网络语言中大行其道,因其独特的表现力而堪称为语言强调的又一方式。
3 符号
语意意图或情感意图的又一新表现形式是符号。最熟悉的莫过于面部表情,如笑脸表示高兴、满意、赞许等等;哭脸表示难过、失望、责备等等。此外,我们也看到了网络中新的表情符号正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动态的图片、符号系统,它们的表意功能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不仅可以让我们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它们的表意功能拥有轻松幽默、生动可爱、传情达意的特点,比语言本身更能突显发话者的意图。只要是人们能够想到的语言本身所能表述的交际表情,图片均能进行有效表达。
如今,有些符号甚至被收录进入词典,堂而皇之地与词语平起平坐。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几十年来一直出现在T恤或汽车贴纸上的心形图案,日前终于登堂入室,被官方收入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正式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这是《牛津英语大词典》首次收入该类词汇。
将符号与传统词汇收录在一起就是肯定符号的语言地位,即承认符号的语言交际功能。由于符号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特殊性,比起传统词汇更能突显语意,因此可视作一种语意意图的突显努力,有着语意强调效果。如今的网络社交聊天工具平台上都提供有丰富的图片资源供用户选择用以传情达意,且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功能越来越丰富。
4 重复
与传统修辞手法的“重复”不一样,信息时代下的语言的重复现象打破了人们对于语言趋向简化的认同,这种重复的方式创造出个性化或语境化的独特表达,从而达到语意的强调效果。据说很多纽约人会把“you”这个单词加长,写成“youu”。更有甚者,他们会把”I”双拼,写成”II”以表示强调。
5 简化
无论在手机短信或是网络语言中,y 代表why,u 代表 you等等,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表达。这是一种典型的巧妙利用谐音进行的简写,在网络聊天或手机短信中普遍存在。《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Y U Luv Texts, H8 Calls”,其完整的拼写应为“Why You Love Texts,Hate Calls”。这充分说明,类似的简化表达已经堂而皇之登上了大雅之堂。可见,这种简化是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样的简化能够引起读者的停顿和思考,反而赋予了简单的语言以突显语意的功能。
可以说,社交网站和手机短信几乎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强调方式:高度浓缩的内容反而给与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迎合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要简化的信息的这一时代要求。这些表达新颖独特,能够迅速抓住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迅速转移的注意力,因此简化可谓是一种特殊的强调用法。
四 语言强调新现象的特点和趋势
1 与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图片虽然直观、表达力强,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为了突显某信息或交际意图在语言应用中随时画出某一表情或创造出某种符号来满足表达需要,因为这样做费时费力,且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绘画。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各种图片符号的运用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种图片来表达思想感情。图片突破了语音和文字的两种传统表现形式。正如语言教学专家Tessa Woodward所说,科技带来的交际方式将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模糊化了。
传统的书面文字是一种静态的信息,而网页上游走的标题、忽闪的文字以及伴随着背景音乐弹跳出来的窗口,都更能及时有效地抓住浏览者的注意。对于网络中流行的语言符号,人们普遍持宽容接受的态度。
2 视觉化
视觉化是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人们需要这种图像形式的压缩信息,以适应现代人迅速转换的注意力。我们没有时间将一切尽收脑中,因此我们需要看到信息以图像形式呈现。”在这个彰显个性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于说教式的信息有着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公益广告往往以图像为主,辅之以文字。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的香烟盒上将很快出现一系列新的图片,警告人们吸烟有害健康。这些图片中,有的展示病态的人肺,有的直接是吸烟者缝合好的尸体。美国政府希望新的警示图片能有效劝导人们远离香烟,但有人质疑这些图片的内容是否超出了尺度。在烟民和非烟民中都出现了类似质疑的声音,甚至有香烟公司表示新的图片警告超出了社会能接受的范围。很明显,比起单纯的“吸烟有害健康”等说教式的文字信息,这个图片拥有常规语言表达所没有的震撼力量。可见,在有些情况下,图像符号传达的信息远比文字强得多,这是语意强调现象视觉化的功能和根本目标。
3 符号化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 。这可以理解为: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体系/系统。因此,人们创造出来的新的符号其实是回归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符号性。这种符号性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与语言水乳交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起到语言强调的作用。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也完全有能力理解视觉符号的信息意图。神经学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杰克·刘易斯博士说:“解读书面文字是经过学习才会的。解读图像虽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学习,但主要凭直觉。如果对一个人的心脑部扫描,比较他在辨别图片和阅读文本时大脑的活动情况,你会发现一定程度的重叠,但阅读时大脑活动的部分总是更多。我们处理文字信息总要话费更长时间。”如果说心形符号收录在权威词典中的做法现在算是新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符号化的词汇不断地进入各类词典而不会让人们大惊小怪。因为符号化在交际中不仅是一种语言强调现象的特征,也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4 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迅速推广某种方式;一旦出现,即可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不同语言文化对语言的新的表达方式还会相互借鉴。比如说,汉语的“给力”一词,不仅荣登《人民日报》获得官方认可,就连《纽约时报》也专门发表文章介绍“给力”。该文章还注意到中国网友将“给力”、 “不给力”两个词音译成了英语“geilivable”和“ungelivable”。可以预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其它文化的人们也将会对这种原本用来突显意义的表达不再陌生。
虽说有些网络热词如同昙花一现,但是我们同样看到,有些文体和词汇在时代变迁中得以存活下来,有些词还被收录到权威词典中,正式确立了官方地位、得到官方认可,甚至远播海外。实际上,语言说到底还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语言的某种用法如果得到广泛的认可,就能出色地完成其交际功能的使命;语言强调的新现象一旦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就会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五 结语
语言一旦突破传统,以创新的形式出现时,就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且在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可能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强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且处于不断更新中。强调现象是一种动态系统,我们可以预测,今后必然还会有更多的强调方式出现。
语言学习者要关注现实中活生生的语言新现象,语言教师有责任就这一现象加以引导,这并非鼓励学习者去学习或模仿不规范的用法,而是要引导学习者揣摩语言的语用意义,提高语言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习者学会鉴别,提高对语言的是非判断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批判性地继承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三联书店,2003年版。
[2] 张玲:《基于关联理论的强调性话语标记与语用功能分析》,《考试周刊》,2007年第52期。
[3]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外教社,2002年版。
[4] 方立、李谷城等译:《Dwight Bolinger.Aspects of Language》,外研社,1999年版。
[5] Tessa Woodward.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外研社,2009年版。
[6] 李莎译:《万维网:美与极客》,《英语文摘》,2011年第1期。
[7]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外教社,2007年版。
关键词:语言交际 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 强调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有效传递信息、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人们会利用各种语言手段进行强调,突显一定的交际意图。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每天都被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包围着,信息的有效传递变得尤其重要。了解并掌握语言的强调新现象及其发展的新动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 何为“强调”?
现代言语交际学认为,言语交际总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因此可以把传递信息看作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的认知功能(用来传授某种知识或观点的功能)、行为功能(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功能)、人际功能(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和调剂功能(用来调剂身心的功能),都是在信息传递功能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应该是语言学习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信息的有效传递也是交际的根本目的,信息发出者会利用各种方式来突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话语意义的强调的实质就是对某一层次意义的突显努力,以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的目的。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的本质就是“一种明示(ostention)推理的认知活动,即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者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因此,语言运用中的任何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突显努力均可视为语言强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力图传达的信息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对方的注意,所以话语的强调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 语言强调的传统方式
为了突出某种语言或交际意图,人们可以利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传统方式。以英语为例,重音的位置决定了交际意义;语言中存在突显语义的词汇和结构的“强势语”,如:awfully,damn,deeply,dreadfully,enormously,exceedingly,extremely,frightfully等等;突破常规的句法结构(如倒装句等)也能起到强调作用。
修辞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语体等。修辞手段的应用是最广泛的、最传统的,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等,无不增强语言表现力,从而达到突显某种语言意义或交际意图的目的。
语音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以上提到的各种传统的语言强调方式就是以这两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强调方式在语言交际中仍然扮演着语意强调的重要角色。
三 语言强调的新现象
信息时代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的强调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
社会的发展给语言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新词的创造。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新名称的诞生,但有一些词语似乎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下完全出于突显语意或感情的目的而临时创造的,可谓是语言强调的新现象。如美国《时代》杂志一篇文章中的这句话:
Ratings shmatings:if a Rupert Murdoch network cannot dominate the field of ticking off the Clintons,that has to sting.
这句话中的“shmatings”就是shit和mating 结合的临时创造的不规范字,在此用来突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这个个性张扬的现代信息社会,这种临时自创的突显语意或情感的词语比比皆是。
2 文体
“文体”这个词所辖的各种定义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概念:“当X和Y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情况下,以Y代替X。文体所涉及的是对形式进行选择而不引起信息的变化。文体固然包含这一点,但是它绝不限于这一点。文体还包括进行这种选择的动机及效果”。这种选择就是对语意意图或交际意图的一种“突显努力”,因此也是一种语言强调现象。原本只是为了突显强烈感情的个性表达出现,如果能引起大众的注意,在网络媒体的平台上就能够迅速传播,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文体。这些有着相对固定形式的表达方法由于其生动、活泼、新颖的特征,在网络语言中大行其道,因其独特的表现力而堪称为语言强调的又一方式。
3 符号
语意意图或情感意图的又一新表现形式是符号。最熟悉的莫过于面部表情,如笑脸表示高兴、满意、赞许等等;哭脸表示难过、失望、责备等等。此外,我们也看到了网络中新的表情符号正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动态的图片、符号系统,它们的表意功能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不仅可以让我们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它们的表意功能拥有轻松幽默、生动可爱、传情达意的特点,比语言本身更能突显发话者的意图。只要是人们能够想到的语言本身所能表述的交际表情,图片均能进行有效表达。
如今,有些符号甚至被收录进入词典,堂而皇之地与词语平起平坐。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几十年来一直出现在T恤或汽车贴纸上的心形图案,日前终于登堂入室,被官方收入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正式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这是《牛津英语大词典》首次收入该类词汇。
将符号与传统词汇收录在一起就是肯定符号的语言地位,即承认符号的语言交际功能。由于符号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特殊性,比起传统词汇更能突显语意,因此可视作一种语意意图的突显努力,有着语意强调效果。如今的网络社交聊天工具平台上都提供有丰富的图片资源供用户选择用以传情达意,且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功能越来越丰富。
4 重复
与传统修辞手法的“重复”不一样,信息时代下的语言的重复现象打破了人们对于语言趋向简化的认同,这种重复的方式创造出个性化或语境化的独特表达,从而达到语意的强调效果。据说很多纽约人会把“you”这个单词加长,写成“youu”。更有甚者,他们会把”I”双拼,写成”II”以表示强调。
5 简化
无论在手机短信或是网络语言中,y 代表why,u 代表 you等等,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表达。这是一种典型的巧妙利用谐音进行的简写,在网络聊天或手机短信中普遍存在。《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Y U Luv Texts, H8 Calls”,其完整的拼写应为“Why You Love Texts,Hate Calls”。这充分说明,类似的简化表达已经堂而皇之登上了大雅之堂。可见,这种简化是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样的简化能够引起读者的停顿和思考,反而赋予了简单的语言以突显语意的功能。
可以说,社交网站和手机短信几乎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强调方式:高度浓缩的内容反而给与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迎合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要简化的信息的这一时代要求。这些表达新颖独特,能够迅速抓住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迅速转移的注意力,因此简化可谓是一种特殊的强调用法。
四 语言强调新现象的特点和趋势
1 与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图片虽然直观、表达力强,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为了突显某信息或交际意图在语言应用中随时画出某一表情或创造出某种符号来满足表达需要,因为这样做费时费力,且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绘画。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各种图片符号的运用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种图片来表达思想感情。图片突破了语音和文字的两种传统表现形式。正如语言教学专家Tessa Woodward所说,科技带来的交际方式将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模糊化了。
传统的书面文字是一种静态的信息,而网页上游走的标题、忽闪的文字以及伴随着背景音乐弹跳出来的窗口,都更能及时有效地抓住浏览者的注意。对于网络中流行的语言符号,人们普遍持宽容接受的态度。
2 视觉化
视觉化是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人们需要这种图像形式的压缩信息,以适应现代人迅速转换的注意力。我们没有时间将一切尽收脑中,因此我们需要看到信息以图像形式呈现。”在这个彰显个性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于说教式的信息有着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公益广告往往以图像为主,辅之以文字。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的香烟盒上将很快出现一系列新的图片,警告人们吸烟有害健康。这些图片中,有的展示病态的人肺,有的直接是吸烟者缝合好的尸体。美国政府希望新的警示图片能有效劝导人们远离香烟,但有人质疑这些图片的内容是否超出了尺度。在烟民和非烟民中都出现了类似质疑的声音,甚至有香烟公司表示新的图片警告超出了社会能接受的范围。很明显,比起单纯的“吸烟有害健康”等说教式的文字信息,这个图片拥有常规语言表达所没有的震撼力量。可见,在有些情况下,图像符号传达的信息远比文字强得多,这是语意强调现象视觉化的功能和根本目标。
3 符号化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 。这可以理解为: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体系/系统。因此,人们创造出来的新的符号其实是回归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符号性。这种符号性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与语言水乳交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起到语言强调的作用。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也完全有能力理解视觉符号的信息意图。神经学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杰克·刘易斯博士说:“解读书面文字是经过学习才会的。解读图像虽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学习,但主要凭直觉。如果对一个人的心脑部扫描,比较他在辨别图片和阅读文本时大脑的活动情况,你会发现一定程度的重叠,但阅读时大脑活动的部分总是更多。我们处理文字信息总要话费更长时间。”如果说心形符号收录在权威词典中的做法现在算是新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符号化的词汇不断地进入各类词典而不会让人们大惊小怪。因为符号化在交际中不仅是一种语言强调现象的特征,也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4 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迅速推广某种方式;一旦出现,即可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不同语言文化对语言的新的表达方式还会相互借鉴。比如说,汉语的“给力”一词,不仅荣登《人民日报》获得官方认可,就连《纽约时报》也专门发表文章介绍“给力”。该文章还注意到中国网友将“给力”、 “不给力”两个词音译成了英语“geilivable”和“ungelivable”。可以预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其它文化的人们也将会对这种原本用来突显意义的表达不再陌生。
虽说有些网络热词如同昙花一现,但是我们同样看到,有些文体和词汇在时代变迁中得以存活下来,有些词还被收录到权威词典中,正式确立了官方地位、得到官方认可,甚至远播海外。实际上,语言说到底还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语言的某种用法如果得到广泛的认可,就能出色地完成其交际功能的使命;语言强调的新现象一旦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就会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五 结语
语言一旦突破传统,以创新的形式出现时,就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且在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可能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强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且处于不断更新中。强调现象是一种动态系统,我们可以预测,今后必然还会有更多的强调方式出现。
语言学习者要关注现实中活生生的语言新现象,语言教师有责任就这一现象加以引导,这并非鼓励学习者去学习或模仿不规范的用法,而是要引导学习者揣摩语言的语用意义,提高语言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习者学会鉴别,提高对语言的是非判断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批判性地继承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三联书店,2003年版。
[2] 张玲:《基于关联理论的强调性话语标记与语用功能分析》,《考试周刊》,2007年第52期。
[3]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外教社,2002年版。
[4] 方立、李谷城等译:《Dwight Bolinger.Aspects of Language》,外研社,1999年版。
[5] Tessa Woodward.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外研社,2009年版。
[6] 李莎译:《万维网:美与极客》,《英语文摘》,2011年第1期。
[7]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外教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