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出生体质量与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和出生体质量与孤独症患病风险的关联。

方法

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R)诊断标准的1 505例汉族孤独症患者及1 308例性别匹配健康对照者,统计其出生体质量;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采用卡方检验等分析C677T多态性、出生体质量与孤独症患病风险的关联。

结果

MTHFR等位基因677T (P=0.004,OR=1.18,95%CI=1.02~1.29)、低出生体质量(<2.5 kg) (P=0.001,OR=1.04,95%CI=1.02~1.06)及其交互效应(P=0.0001,OR=2.18,95%CI=1.44~3.32)均与孤独症患病风险显著关联。

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低出生体质量与孤独症患病风险关联。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美国心力衰竭(心衰)学会(HFSA)联合更新发布了心衰管理指南.该指南对2013版ACCF/AHA心衰指南进行了更新,强调在临床实
以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和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为代表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是一类安全无创,可改变脑局部兴奋性的脑刺激技术。这一技术已应用于决策研究领域,为回答人们如何进行决策及决策行为背后的神经基础带来了新的视角。针对这一新兴领域,本文总结了非侵入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由经典的神经递质失调及神经内分泌紊乱理论,逐渐扩展到免疫炎症反应的相关领域。抑郁症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障碍性疾病。各种患有慢性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更易罹患抑郁症,这表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炎症反应在大脑中的不良作用相关。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抑郁的作用主要因免疫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通过血脑屏障,激活或加剧大脑免疫细胞反应,
目的探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在煤矿工人中应用的信效度指标及其因素结构及内涵。方法采用CD-RISC量表中文版(CD-RISC)、职业倦怠量表(MBI-G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SE)对731名煤矿工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CD-RISC量表中文版保留全部25个题项,包括三个因子(抗压力、胜任感和乐观性);CD-RISC量表中文版各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济宁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
期刊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98例(包括首发患者30例,反复发作患者68例),并同期收集与抑郁症患者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进一步将反复发作组根据HAMD-24评分分为反复发作-发作期(n=35)和反复发作-缓解期(n=33)。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