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捞油井在捞油后需关井恢复液面,当井筒储集一定油量后,再进行下次捞油.若油井捞油后关井时间过长(即周期过长),累积捞油量将大幅度降低,相反,关井时间过短,虽然会使捞油总量增多,但随着捞油次数的增加捞油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并且过频的捞油,对地层伤害很大,不利于保护油层.目前,沈阳油田捞油大都凭经验捞油,这样势必导致捞油的盲目性,即影响油井产量,又影响捞油效率,该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从油井关井液面恢复资料入手,根据稳定试井理论、单井液面恢复曲线、捞油成本和实践经验制定出较合理的捞油周期.
【关键词】油井 动液面 净收入 捞油周期 理论最佳周期
由于提捞采油是周期性生产,当油井捞油后关井液面需要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方可进行再次提捞,若关井时间过长(即捞油周期过长时),将影响油井产量,反之,时间过短,捞油过频,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伤害了地层,由此可见制定合理的捞油周期是捞油生产重中之重,对于捞油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油井合理的捞油周期的优化方法1.1 选择油井动液面的预测模型.
查文献资料,经过详尽的理论推导,由油井压力恢复曲线的一般形式:
Pw=A+〔B/(t+C)〕 和关井井底压力Pw与动液面Lf成线性关系,可推出动液面预测模型为:
Lf(t+c)=a(t+c)+b (式1)
(注:A 、B、 C 、a 、b 、c为模型常数)
1.2 净收入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油井捞油周期为t ,油层中部深度为L,套管内横截面积为S,吨油售价为P。整理得到捞油净收入 :
R(t) = PQ(t)-CT(t)
=S{L- a -〔b/(t+c)〕}(1-fw)po×(P-c1)-c0〔t+c5n(t)〕
-c2S{L-a-〔b/(t+c)〕}-(c3+c4)n(t) (式2)
式中c0、c1、c2、c3、c4和c5是与捞油成本有关的参数,可通过捞油实践确定。n(t)是与提高捞油设备载荷和关井时间相关的函数,通过编程确定。
通过求解上述优化模型,可得到R(t)与捞油周期t的关系曲线。
所以,收入R(t)最大值点对应的t值即为油井的理论合理捞油周期。
2 理论捞油周期的确定
例如:沈阳油田一区井,安15-31井深3010.25m,油层埋藏深度为:L=2820m。套管尺寸为177.8mm,则S=π(177.8/2)2,原油密度为p0=0.867t/m3,原油售价为:P=3800元/吨,吨油操作费1100元/吨,地质大队测的动液面Lf=1750m,把以上数据确定各项参数,将各参数带入(1)、(2)式,可求的理论关井周期为:t=3.2天。
3 实际中的捞油周期的确定
查沈阳工程技术处准备公司捞油数据和台帐可知:安15-31井捞油数据,如下表1所示:
由上表数据可得液面变化曲线图:
由上曲线图可知,油井的液面恢复速率是随着关井周期的延长越来越慢的,当关井周期到一定时间(n天)时,理论上液柱压力等于井底压力(地层压力),此时液面保持不变。所以,如果周期过长,虽然次捞油很多,但累捞油量却变少了。为了达到最大效益,我们选日产油量最高所对应的周期为最佳的捞油周期。所以安15-31在实验中的最佳周期为4天。
综合理论求的最佳周期和实验中一些人为因素和误差,可以确定安15-31的最佳周期为3~4天。
4 影响因素分析
(1)流动系数对合理提捞周期的影响。提捞设备承载能力,油井综合含水,固定资产投资和吨油操作费不变的情况下,提捞周期随着流动系数的增加而缩短。
(2)油井综合含水与合理捞油周期的关系。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变、吨油操作费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油井综合综合含水对合理提捞周期没有影响。
(3)操作费对合理捞油周期的影响。在油价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操作费会对低产井的捞油周期产生影响。当操作费上升到一定值后,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低产井的捞油周期会随着操作费的上升而延长。
(4)从非技术性层面考虑,罐车的排水能力,行车路线,还有一些人为因素也对实际的捞油周期有一定影响。
5 结论
(1)本文从油井捞油工艺特性和捞油实践经验出发,建立了油井捞油净收入优化数学模型和液面变化曲线图。
(2)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综合考虑,得出了较为合理的捞油周期。
参考文献
[1] 李发印,周波,丁健.油井压力恢复曲线方程及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3.17)
[2] 油井合理提捞周期优化方法,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2003.2)
[3] 捞油生产,沈阳工程技术处编
【关键词】油井 动液面 净收入 捞油周期 理论最佳周期
由于提捞采油是周期性生产,当油井捞油后关井液面需要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方可进行再次提捞,若关井时间过长(即捞油周期过长时),将影响油井产量,反之,时间过短,捞油过频,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伤害了地层,由此可见制定合理的捞油周期是捞油生产重中之重,对于捞油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油井合理的捞油周期的优化方法1.1 选择油井动液面的预测模型.
查文献资料,经过详尽的理论推导,由油井压力恢复曲线的一般形式:
Pw=A+〔B/(t+C)〕 和关井井底压力Pw与动液面Lf成线性关系,可推出动液面预测模型为:
Lf(t+c)=a(t+c)+b (式1)
(注:A 、B、 C 、a 、b 、c为模型常数)
1.2 净收入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油井捞油周期为t ,油层中部深度为L,套管内横截面积为S,吨油售价为P。整理得到捞油净收入 :
R(t) = PQ(t)-CT(t)
=S{L- a -〔b/(t+c)〕}(1-fw)po×(P-c1)-c0〔t+c5n(t)〕
-c2S{L-a-〔b/(t+c)〕}-(c3+c4)n(t) (式2)
式中c0、c1、c2、c3、c4和c5是与捞油成本有关的参数,可通过捞油实践确定。n(t)是与提高捞油设备载荷和关井时间相关的函数,通过编程确定。
通过求解上述优化模型,可得到R(t)与捞油周期t的关系曲线。
所以,收入R(t)最大值点对应的t值即为油井的理论合理捞油周期。
2 理论捞油周期的确定
例如:沈阳油田一区井,安15-31井深3010.25m,油层埋藏深度为:L=2820m。套管尺寸为177.8mm,则S=π(177.8/2)2,原油密度为p0=0.867t/m3,原油售价为:P=3800元/吨,吨油操作费1100元/吨,地质大队测的动液面Lf=1750m,把以上数据确定各项参数,将各参数带入(1)、(2)式,可求的理论关井周期为:t=3.2天。
3 实际中的捞油周期的确定
查沈阳工程技术处准备公司捞油数据和台帐可知:安15-31井捞油数据,如下表1所示:
由上表数据可得液面变化曲线图:
由上曲线图可知,油井的液面恢复速率是随着关井周期的延长越来越慢的,当关井周期到一定时间(n天)时,理论上液柱压力等于井底压力(地层压力),此时液面保持不变。所以,如果周期过长,虽然次捞油很多,但累捞油量却变少了。为了达到最大效益,我们选日产油量最高所对应的周期为最佳的捞油周期。所以安15-31在实验中的最佳周期为4天。
综合理论求的最佳周期和实验中一些人为因素和误差,可以确定安15-31的最佳周期为3~4天。
4 影响因素分析
(1)流动系数对合理提捞周期的影响。提捞设备承载能力,油井综合含水,固定资产投资和吨油操作费不变的情况下,提捞周期随着流动系数的增加而缩短。
(2)油井综合含水与合理捞油周期的关系。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变、吨油操作费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油井综合综合含水对合理提捞周期没有影响。
(3)操作费对合理捞油周期的影响。在油价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操作费会对低产井的捞油周期产生影响。当操作费上升到一定值后,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低产井的捞油周期会随着操作费的上升而延长。
(4)从非技术性层面考虑,罐车的排水能力,行车路线,还有一些人为因素也对实际的捞油周期有一定影响。
5 结论
(1)本文从油井捞油工艺特性和捞油实践经验出发,建立了油井捞油净收入优化数学模型和液面变化曲线图。
(2)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综合考虑,得出了较为合理的捞油周期。
参考文献
[1] 李发印,周波,丁健.油井压力恢复曲线方程及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3.17)
[2] 油井合理提捞周期优化方法,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2003.2)
[3] 捞油生产,沈阳工程技术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