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幼儿家庭教育的因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三大领域,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挖掘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69-02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成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其中,家庭被列为首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三大领域,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成员长期对孩子耳濡目染,父母、家人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素质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家长的素质如何,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家长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一)家长文化素质对整个家庭生活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家庭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各种科学的育儿知识和育儿方法都有关系。而家长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他们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比较盲目,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二)家长道德素质家长道德素质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的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制约着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是否能教会孩子做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根本问题,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儿童最早的老师,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其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一)儿童观家长的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二)亲子观家长的亲子观就是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因此家长的亲子观是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不同类型的亲子观会导致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其中民主型的亲子观是科学的亲子观,注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和自主性。
  三、家长教育方式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他们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多样,可以分为五种,即(一)专制型专制型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反抗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放领,对孩子态度生硬,缺少宽容,有太多的限制。他们无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解决的办法通常是惩罚、打骂。(二)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处处袒护,事事包办,对孩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这类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缺乏理智,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常常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三)放任型这类型的父母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进步,都不予于关注和反应,态度十分冷淡。(四)矛盾型这类型的家长不知怎么与孩子相处,对孩子严厉,害怕孩子会有反抗情结;对孩子宠爱,又怕养成孩子骄纵放肆的性格,所以教育方式比较复杂。(五)民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这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既不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
  四、家庭環境。家庭环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长与儿童共同生活的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家庭教育的优劣,进而影响儿童能否全面、健康发展。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物质和家庭精神环境两方面,这两种环境分别在不同方面,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一)家庭物质环境家庭物质环境是家庭成员生活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接受适宜的、高质量的教育前提、基础和保障。(二)家庭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与物质环境相比,家庭中的精神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更为巨大。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挖掘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依靠教育。而现在小学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农村小学教育,本文将对新课改后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生源不足、资金不足导致办学条件差及教師队伍欠佳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教育理念的改革息息相关。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注重的是教学时间、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创新教学,那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刻不容缓了。  【关键词】教学方式;时间;质量;公平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61-01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的方式也将会变得多种多样,更加的人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校育人功能的要求。目前高校普遍缺失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西方文化强势渗透进大学校园,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全面阐述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帮助学
【摘要】高中化学在现代高中教育阶段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及化学能力培养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来说,高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做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应对高考学生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学习工作。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所要教给学生的远比这多,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国家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价值定位,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语文;价值定位;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62-01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忽略语文教学的发展  
【摘要】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方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生产劳动的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对学生党员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作为一个集
【摘要】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美术课程的一个重点目标。通过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文围绕注重美术课程教学与人文背景的有机结合、注重人文背景的情景设置、注重教师人文修养的自我完善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实现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融合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教育;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效果也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分别从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以上内容对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措施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