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重点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质量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所以对培养知识技能型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是一门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各个任务和装配过程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的统一。
2 开发工学结合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
开发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遵循赵志群博士提出的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完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门课程。
2.1 工学结合特征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工学结合是强调将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中完成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工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所以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工作与教学的结合,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再有,积累工作经验只能通过重复工作才能得到,企业非常重视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工作经验。
2.2 确定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学习领域
姜大源教授指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1)学习目标。通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亲自体验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内容,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正确装配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熟悉数控机床整机的检测标准和检测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安全生产、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具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所谓学习情境,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单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2)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共有5个学习项目,具体学习内容见表1。
3)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在实训室和装配车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训两部分,采用讲授精、实训多的教学方式,以“做中学”为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操等,调动学习积极性,共同完成实训任务。本课程学时是66课时,理论、实训教学比例为1:2,不仅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供充裕的时间。
2.3 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
为培养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训设备的优势,开发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在编写本教材时,采用职业教育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的推广方法。下面介绍教材特色与创新。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践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本教材的设计原则便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提升实训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工学结合。编写本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依据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训任务,实施所有任务后就装配数控机床的主要功能部件。
3)企业专家鼎力支持。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不断与北人股份有限公司侯智宝工程师等多位技术人员交流,深入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现场。在企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本教材已经编写完成,为课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4 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建设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既能满足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教学,又具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将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建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注重生产性和教学性兼顾,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并重,典型性和灵活性共有,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保证“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2.5、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实训考核。
学生经过一段实践的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到了设备结构,参数,和操作步骤,会操作机床,会操作机床要加工的零件,并且能达到动手加工一般零件的要求,这本身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适合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另外,学生根据订单培养单位,加工该单位的零件,使其符合图纸上的技术要求,体现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把产品做出来了,相当于把试题做完了,效果如何,则应有评价标准。一般应有实训总结、报告。说明工艺、装配、刀具等加工条件要素及文明生产。这要求实训老师给出评价。还要对产品进行审核,依我看还是一更重要的标准。如加工过程中是否符合操作规范,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更重要的是加工出来的产品,符合企业给出图纸的技术要求,当然零件不宜太复杂,但仍有一定的难度,更高的标准是要有经济效益,这里要有一个评分细则、表格。
3 结束语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也亲身体会了“工有巧,技有法”的真谛。
开发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笔者深刻感受到,从课程理念角度看,一体化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从课程目标看,一体化课程注重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目标;从课程内容看,一体化课程基本上是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任务,注重对直接经验的体验和学习;从实施过程看,一体化课程注重实践理论并行。
上述典型的特征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标志,是本课程开发的根本。
[1] 邓玉伦.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27).
[2] 刘建平.种植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崔俊明.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材开发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简介:闫晓城,男,1982.8出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多年从事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
联系地址:河北省 张家口市高新区朝阳西大街23号(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机械工程系 闫晓城(收) 电话:13831350966 邮编075000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重点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质量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所以对培养知识技能型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是一门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各个任务和装配过程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的统一。
2 开发工学结合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
开发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遵循赵志群博士提出的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完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门课程。
2.1 工学结合特征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工学结合是强调将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中完成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工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所以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工作与教学的结合,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再有,积累工作经验只能通过重复工作才能得到,企业非常重视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工作经验。
2.2 确定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学习领域
姜大源教授指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1)学习目标。通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亲自体验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内容,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正确装配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熟悉数控机床整机的检测标准和检测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安全生产、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具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所谓学习情境,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单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2)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共有5个学习项目,具体学习内容见表1。
3)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在实训室和装配车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训两部分,采用讲授精、实训多的教学方式,以“做中学”为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操等,调动学习积极性,共同完成实训任务。本课程学时是66课时,理论、实训教学比例为1:2,不仅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供充裕的时间。
2.3 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
为培养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训设备的优势,开发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在编写本教材时,采用职业教育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的推广方法。下面介绍教材特色与创新。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践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本教材的设计原则便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提升实训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工学结合。编写本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依据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训任务,实施所有任务后就装配数控机床的主要功能部件。
3)企业专家鼎力支持。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不断与北人股份有限公司侯智宝工程师等多位技术人员交流,深入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现场。在企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本教材已经编写完成,为课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4 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建设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既能满足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教学,又具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将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建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注重生产性和教学性兼顾,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并重,典型性和灵活性共有,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保证“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2.5、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实训考核。
学生经过一段实践的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到了设备结构,参数,和操作步骤,会操作机床,会操作机床要加工的零件,并且能达到动手加工一般零件的要求,这本身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适合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另外,学生根据订单培养单位,加工该单位的零件,使其符合图纸上的技术要求,体现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把产品做出来了,相当于把试题做完了,效果如何,则应有评价标准。一般应有实训总结、报告。说明工艺、装配、刀具等加工条件要素及文明生产。这要求实训老师给出评价。还要对产品进行审核,依我看还是一更重要的标准。如加工过程中是否符合操作规范,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更重要的是加工出来的产品,符合企业给出图纸的技术要求,当然零件不宜太复杂,但仍有一定的难度,更高的标准是要有经济效益,这里要有一个评分细则、表格。
3 结束语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也亲身体会了“工有巧,技有法”的真谛。
开发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笔者深刻感受到,从课程理念角度看,一体化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从课程目标看,一体化课程注重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目标;从课程内容看,一体化课程基本上是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任务,注重对直接经验的体验和学习;从实施过程看,一体化课程注重实践理论并行。
上述典型的特征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标志,是本课程开发的根本。
[1] 邓玉伦.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27).
[2] 刘建平.种植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崔俊明.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材开发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简介:闫晓城,男,1982.8出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多年从事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
联系地址:河北省 张家口市高新区朝阳西大街23号(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机械工程系 闫晓城(收) 电话:13831350966 邮编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