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利用不同来源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镇"人口扩张对城镇化的作用不断增强,2000年后,呈现出人口聚集"市化"和"镇化"共同驱动特征;从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基金项目】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我国人口流动、未来空间分布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不同来源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镇"人口扩张对城镇化的作用不断增强,2000年后,呈现出人口聚集"市化"和"镇化"共同驱动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城镇人口向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近十几年城市群吸引人口和经济聚集能力不断增强,正成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基于城市人口规模与位序关系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城市人口扩张速度越快,同时城市人口分布趋向于符合齐普夫定律,表明人口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但华中地区的大城市、华南地区的中小城市发育仍显不足。文章指出,不同空间维度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是不同的,应实施有差别的促进政策。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对中西部6省的贫困地区所作的农户调查资料,根据离散型解释变量模型对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对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揭示了贫困地区农户对非
目的观察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视觉反馈组和平衡板训练组各2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视觉反馈组采用
文章通过数据挖掘发现:(1)1994~2011年人均GDP较高和较低的省份,经济重心都先向省会城市聚集,然后再远离省会城市,且前者经济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大于后者;人均GDP居中的
本文通过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的分析指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一方面体现着养家■口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因为就业状况的变化而导致的社会职业与社会地位状况的变化。故不同身
笔者对人口迅速增长会导致地球上居民财富的减少和福利水平的降低这一观点提出了疑义,认为从历史上看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经济的迅速发
近年来,电离层时空变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测太阳活动和电离层周期,此方法探测效果好、速度快、准
本文通过对人口学与经济学共同关注的几个领域最新研究的回顾,阐明了经济学与人。学两个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联系。同时,将这些研究成果与中国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进行
印巴分治后,印度穆斯林身份认同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认同世俗主义政治、穆斯林集团意识的增强和宗教意识的增强。这一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大党世俗政策的衰
父亲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不以彰显的方式给予呈现 ,而以遮蔽作为表征。文章结合具体文本揭示其三种遮蔽方式 :贬抑、置换、缺失。对父亲形象的丑化与幼化以及无情嘲讽是
生物炭因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在碳封存、土壤改良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然而,不同来源、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生物炭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且生物炭在进